假话脱口而出--人们自己骗自己如此简单
瑞典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当人们的要求没有获得满足时,他们甚至无法注意到自己最初的选择和替代品之间的巨大差别。人们常常自己骗自己地认为,替代品就是最初的选择。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日前报道,在这项研究过程中,瑞典研究人员向120名志愿者出示了两张不同的女性面部照片。志愿者看照片的时间为2秒钟,之后要在其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更具有吸引力的一个。研究人员随后会让这些志愿者说明其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
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照片对每个志愿者重复进行了15次这样的试验。但是在其中的3次试验中,当志愿者做出选择后,研究人员却秘密地将两张照片进行了调换。
令人惊讶的是,后来当这些志愿者再观看自己所选择的照片时,不仅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照片被调换了,他们反而还能对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做出非常详细的解释。事实上,这张照片其实正是他们原来没有选择的那张。这就好像,你要求得到一个苹果,然而后来却在详细解释为什么想得到替代品香蕉一样。
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选择失明"(choice blindness)。
一位男性志愿者对他没有选择的那张照片做出如此详细的解释,他说,"她光芒四射,与另外一个人相比,我更喜欢在酒吧中结识她,我喜欢她配戴的耳环"。同样地,一名女性志愿者也认为她选择的这张照片(实际是落选的那张)看起来要比另外一张让人觉得舒服得多。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拉斯-霍尔认为,那些志愿者在解释自己的选择理由时都是真心实意且非常诚恳的,不知为何他们并没有发觉照片被调换了。霍尔认为,在此"虚谈症"(Confabulation)或许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合适术语。
试验完成之后,研究人员又向志愿者提出了一个"假设"情节:假设在他们参与的一次试验中,两张照片被调换了。他们能注意到么?
对于这个问题,志愿者们又给出了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其中84%的人认为,他们能注意到照片被调换。当研究人员对这些志愿者以实相告时,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惊讶甚至还有怀疑。
对此,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称为"选择失明的失明"(choice blindness blindness)。
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明确为什么会发生"选择失明",同时也不清楚它是如何发生的。但他们认为这和我们如何做决定具有实质性联系。一些关于决策产生的流行理论认为,当选择结果发生变化时,人们多会注意到这一点。而这项最新的研究结果却告诉人们,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因此研究人员也认为,"意向"这个词的概念需要重新评估和更精确的审视。
研究者指出,"选择失明"的试验也可以向人们提供对主观性和自省问题的研究方法。这两个问题曾被很多科学家认为研究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按科学方法去评价的。
liuxuepap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