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孝文来历
孝文古碑
从“孝文山庄”出发,沿着神尾沟十里林道驱车北行,穿过茂密的落叶松、云杉林莽,再在“鬼见愁”丛生、坷坎不平的高山野径跋涉两个小时,到了无高可攀之处,便是吕梁山脉之巅--海拔2830.7米的孝文山。
孝文山位于方山县东陲与交城县西北交界之处。山下峰峦起伏,林海苍莽;山顶却荒凉枯寂,除了乱石和小草,只有一通高大的石碑。岁月荏苒,风雨无情,碑文竟已无一字可辨,这就是矗立千秋的孝文古碑。
魏孝文帝(公元467--499年)是鲜卑族人,复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他五岁登基,由祖父成帝的皇后冯氏抚养教育,并代他主持朝政。冯氏是汉族人,颇有政治才能,用历史上贤明君主的手段治理朝政,使少年的孝文帝得益不少。这位“太皇太后”与孝文帝情同母子,至孝文帝成年后病故。冯氏亡后,孝文帝万分悲恸,竟一连五日水米不进,后又离朝避政,进入吕梁深山的幽静之处以寄哀思。他居忧避政之地,后人即名之“孝文山”。
孝文帝在冯氏的教诲之下,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勤业谦政。他在位期间,推行了“均田制”,下诏释放奴婢,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全面实行了与汉族的同化。史家公认:北朝政治,孝文帝时可谓极盛。
公元五世纪的最后一年,有着雄图大略的元宏,因重病不治,抱憾辞世,年仅33岁。北国的人民世世代代缅怀这位贤明君主,孝文山巅的古碑已经历了大约十五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古碑上的文字虽然已风化无存,但孝文帝的形象却如同这座山峰,永存世间。
编辑:Liuxuepaper.Com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