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带题目:废名小说的美学特征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废名小说的美学特征
1.禅趣。废名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也不对人物作详尽的刻画,他的人物从场面、风景、氛围、情调中突现出来。自然与人物浑然一体,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水乳交融,一种高远玄妙的意境弥漫其间,直向读者的心灵渗透。自然即诗,自然即禅,它们仿佛是一种“空气”,弥漫于作品中。在这里,形相归于空无,空无化为形相,光明里见暗夜,暗夜里现光明。既然在禅意世界里,宇宙万物一片化机,那么寂寞人生还有什么不能解脱呢?
2.意象。废名的小说,不以性格丰满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以奇异、鲜明、繁复的意象出奇。作品中出现得最多的意象是“树荫”,树荫是作者童年记忆中一个如梦如幻般美丽清凉的图景,也是作者理想社会的物化表象。桥意象。水乡泽国,桥是一大景观,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了桥,道路始得贯通;有了桥,行动更其方便。桥就像故土、母亲一样,是作者乡情的系念。桥是有“灵魂”的,是童年废名倾诉的“密友”,玩耍的伙伴,哀乐的见证,跨越的中介。“坟”的意象。死亡是人间的“自然”景象,有生就有死,谁能幸免?死是生命的“忽然”,也是“必然”,废名笔下的死是那么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废名的生命哲学,是充满宗教哲学意味的,具有辩证意义的思维。面对生与死、光明与黑暗、可知与未知的临界点,抱达观超然、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因而,死亡成为人生的超越和升华。
3.意境。如果说废名的意象系列引发着他的过往体验,寄寓着他的情感意绪,那么他苦心营造的意境就更昭示着他对生命的独到见解,和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废名笔下经常出现静寂意境。《菱荡》中的陶家村一年四季总是那样的宁静,它深藏在茂密的树林之中,一道河水,一个水洲使它远离县城的喧嚣与热闹,偶尔听得见深林中斧头砍树的声响,水的唧唧声以及聋子、张大嫂们那些似断非断的三两声打趣,给人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感觉,一切最终还是消融在无垠的静谧之中。废名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老人、孩子及天真少女,即使是青壮年却也是半聋半哑,如《菱荡》中的陈聋子,《桥》中的三哑等,他们的单纯、质朴、少受尘世污染,更具自然本性,精神丰富而形式却简单宁静。陈聋子便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因为耳聋,他的世界永远是宁静的,尘世的噪音唯他能充耳不闻,也不见他轻易说话,唯其如此,他才能真正地守自己的本真心,才能自由地去体认世界万物的真如本相。
4.辞章简约。读废名的文章,需要有关的素养。他的小说确属阳春白雪,具有很高的古典哲学和艺术品位。起初浏览,似有平淡、晦涩之感,但细细咀嚼,有如橄榄,越嚼越觉口角生香,韵味无穷。他的文章决不能一目十行,只能细细品味。所以,其佳妙之处不是读出来的,是品出来的,周作人说:“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
废名的短篇,大多是千字文。即使长篇《桥》,也是短篇的钩连。随着人物的行踪,或一个场景,或一片意绪,或一段对白,或一起见闻,独立成篇,各有意境,各有妙趣。
废名的小说语言更是奇俏精炼,字字珠玑。他不严格讲究句子的词法语法,作者的感情和才情避开任何既定的结构和组织,无拘无束的显现出来。废名的语言是跳跃式的,简洁而空灵,因其空灵,如果没有充分的联想、想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就会产生一种“隔”的感觉,令读者如坠云里雾里。绝句的意境、新奇的感觉顿悟与简洁奇涩的语言则正是作者在自己心中所营造的佛国净土,静寂然而充满生机。车前子言:字里行间就有空隙,让风往来,让如水的月华注入。
编辑:liuxuepaper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