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孙甘露谈安娜。卡列尼娜

时间:2012-05-14来源:liuxuepaper.COM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liuxuepaper.COM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孙甘露谈安娜。卡列尼娜
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孙甘露谈安娜。卡列尼娜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孙甘露谈安娜。卡列尼娜



一,开场的“废话”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下午来参加这个讲座,



我觉得这更是个“交流”。我知道大家是基于对文学的热爱,



对托尔斯泰的爱,对《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爱,



才来到这里。我想把我个人阅读这部作品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如果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像《安娜·卡列尼娜》



这么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可以从多种角度,



各种不同的层面,以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读解它,研究它。但是也有一种非常有效和非常简单的方法。



我给大家念一段托马斯·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他这段话其实是在解说托尔斯泰当初怎么开始写



《安娜·卡列尼娜》的。



他这样说道:“一八七三年春天的一个晚上,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伯爵走进了他的长子的房间。



孩子们正在给他的老姑母朗读普希金的小说



——《别尔金小说集》。做父亲的把书拿起来念到:



‘客人们齐集在别墅中’。‘就是要这样开场才对。’



这句话是托尔斯泰对自己说的。于是他放下书,



走进自己的书房,拿起笔写下了



“奥波浪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这便是《安娜·卡列尼娜》



原来的第一句话。现在我们读到的起始句



“关于幸福和不幸的家庭的赠言”是后来添上去的。



这是一个美妙的小掌故。托尔斯泰当时已经写出了很多成功之作,

用现代长篇小说写出俄国民族史诗,

包罗万象的巨著。托尔斯泰其实一直在犹豫,

怎么在开始这部书的写作。家人在念普希金的小说

使他获得了灵感。他一直在搜索,不知道怎么开头,

是普希金拯救了他,传统交给了他。

托马斯·曼在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说法,

他说:“是普希金搭救了他,指点他该如何着手,

要紧紧地把握,把读者投入现场。”

我们今天就是要试图设身处地进入这部小说
UID6085 帖子1243 精华1 积分8826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738 小时 注册时间8-10-2007 最后登录4-9-200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hanxinwang
panzer - hans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7-7-2008 09:45 只看该作者
二、天真的或者孩子气的



在此之前,有一个关于译文的小小的提示。



因为我最初曾经想谈一部中文的小说,这样就可以对小说的语言文体进行分析。但现在谈的是一部翻译作品,



我们知道在一个民族的语言当中有很多很重要的息,



它的语言节奏、声音、韵律,在翻译当中,



我们乐观地说,可能被保存下来,



或者说是以另外一种语言的某种形式把它基本对应地反映出来。



但要说完全一对一地、真切地、真实地把它翻译过来,



是非常困难的。这里举一个小例子。



大部分人看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书,



一个是周扬先生的译本,还有一个是草婴先生的译本。



作家陈村曾经说过一个小例子,非常有意思。



安娜和渥沦斯基私奔后,有一次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



于是就回家看儿子。看到她儿子的时候,她非常激动。



草婴的译本翻译成:“安娜天真地哭了。”



而在周扬的译本里是这样翻译的:“安娜孩子般地哭了。”



我不懂俄文,无法判别这两个译文哪个更准确。



我们带着疑问读书,这是个读书的好方法。



我也曾请教过不同的人对这个翻译的看法,有的人就说,



像安娜这样的一个人,



你认为她是一个还会“天真地哭”的人吗?



她可能保有天真的天性,还是个很单纯的人,



说她“孩子般地哭了”比较准确。



但这并不是个定论。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



从托尔斯泰对她的描写来看,她可能是个很天真的人。



我们现在谈论《安娜·卡列尼娜》,是谈论汉译的

《安娜·卡列尼娜》,我们假设译本是非常准确的,

否则的话,我们的谈话无法开始。

我们现在建立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来开始谈论这部作品。
[ 本帖最后由 hanxinwang 于 7-7-2008 09:47 编辑 ]
UID6085 帖子1243 精华1 积分8826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738 小时 注册时间8-10-2007 最后登录4-9-200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hanxinwang
panzer - hans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7-7-2008 09:50 只看该作者
三、高高在上



关于这部书,还有个在文学史上很有名的说法。



托尔斯泰最初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其实是写了两部小说



一部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两条线索:



一是安娜和渥沦斯基的这条线;二是列文和吉提的这条线。



大家对这部书肯定都非常熟悉,可能还看过由此改编的电影、



电视剧。后来他写着写着把这两个故事并到一个故事里去了,



它的真伪我们无法断定,只不过是一个传说,



但这是个非常有意味的传说。我们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



可以充分考虑这个。它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巴赫的音乐,



像是复调的音乐,两条线索,一个主要的,一个次要的,



或者说你甚至不能确定哪个更次要一点,



你只能在这两条线索并行发展以及它们互相为对方做映衬的时候,



你才发现它们的意义。



就像昆德拉对小说的很多研究也用音乐做比喻一样。



其实小说中间有很多描写、铺垫,



不是直接对一个事物做出判断的,



而是用非常曲折的方法做出判断的。



我举一个例子: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改编的电影里面有一场在圣母院前面的广场狂欢的情形,



很多艺人在那里叠罗汉。这是个过渡性的场景。



有一个人走过,和叠罗汉最上面的那个人在打招呼:



“看你高高在上的样子,那么开心,可苦了下面的人了。”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过渡性的台词。



如果把它和巴黎圣母院本身所描述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看的话,



它又是有意味的。但它的艺术性在于,



它的这种铺垫并不是直接走到某人面前去声讨他。



很多好的艺术作品,都有许多非常微妙的小的铺垫在里面,



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很多细节都在起作用,



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忽略,可如果很仔细地去阅读



那将是种很好的享受。


编辑:liuxuepaper.COM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孙甘露谈安娜。卡列尼娜”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