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带题目:评人当如伍尔芙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评人当如伍尔芙
痞了之
你象她们一样了不起 ——伍尔芙笔下的英国女作家
许多时候,作为读者的我们更象是个不怎么优秀的拜访者。书页沙沙响,我们打开一扇门,合起一扇门,目光游离,急不可耐的去接受或者遗弃。有时我们如同窗外恣肆的大雪,蛮横无礼地敲击着门板或窗户,毫不顾惜主人家的颜面;有时我们又把自己看得太低,要低到尘埃里去,不为开出花,却是要甘心变做客室里的一块基石。即刻我们若能抽身出来,定会发现枝桠间那密涅卡的猫头鹰正投来轻蔑的一瞥——是了,我们的理性该快快醒来了。
侧耳倾听吧或细心摸索,运气好些,我们会留意到过往优秀的访客所带来的些微美好气息:一阵充满仪式感的跫音,门扇微启时的叹息声,回廊里闪现同情的目光,客厅里火盆旁飘溢着肉香的欢声笑语......这时,你也许会象我一样,对那些优秀的访问者充满好奇,惊讶于他(或她)如何做到了这一点,如何与每扇门背后的世界和谐相融。你也许会象我一样,忍不住频频向那些气氛热烈的客厅里张望,终于被其中的一位访问者迷住——弗吉妮娅·伍尔芙,以及她在拜访那些特别的厅室——英国女作家的文字——时所留下的优秀品质:充满历史感的移情,洋溢着温柔、同情的洞察力......
伍尔芙惯于作一个快乐的“普通读者“,而不是一位正襟危坐的评论家。她会说自己“首先是出于一种本能“,从阅读中拾取碎片,为自己创造一个不那么严整的构架——之上,描画一个人的肖像,一个时代的速写,乐此不疲并能得到暂时的满足。可是,她也许忽视了,正是在她丰饶理解力而缺少野心的细致工作中,时代的广袤性反而慢慢被打开了。一组零碎片断,诉说着令人信服的真诚与智慧;几笔细腻的描画,让人不禁轻声赞叹,生怕惊动了袅绕在文字间的和谐气息。尤其是她评述英国女作家的篇什,那温柔、体谅的笔触,准确、独到的视角,叫人忍不住怀疑,莫非伍尔芙确曾进入过她们的心灵。
似乎女性的书写,历来都要伴随着异样复杂的目光,并因此而被打上折扣。如是,为了提高个人或作品的声名,她要花更多(但未必被认可)的力气,要更注意自己的姿态。要衣着鲜亮,却不免被斥为艳俗;要泼辣坚强,却不免被责为粗鄙;要行为贞洁,仍不免被视为做作迂腐。在评论集《普通读者》中,伍尔芙提到的第一位女作家,便是一位时常要面临如此窘境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贵妇人,纽卡斯尔公爵夫人玛格丽特·凯文迪什。从伍尔芙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玛格丽特自小便拥有愉快的家庭生活,接受封闭又自由的培养,“本来可能造就出一位有学问的老处女“,但是,“对奢华和名声的迷恋“却让她走上另一条道路。先是宫廷生活,玛格丽特遭受了第一次智力上的窘境,“男人嫉妒女人有头脑;女人怀疑同性的智力“。在伴随公爵经历漫长的流亡岁月之后,她终于可以静心写作,并展现出在戏剧、诗作、哲学上多方面的质朴才华。但她仍然受着嘲讽,因为“一本又一本,充满着一种扩散的、不安的、扭曲的活力,秩序、连贯、论点的逻辑发展是她所不知道的。“然而,玛格丽特与批评家的冲突,在伍尔芙笔下絮絮道来,竟淡抹一道体谅的粉红色彩——她体谅玛格丽特的雄心与快乐,宽容玛格丽特在改变文风时遇到的不协调,“她的简单是如此公开,她的智力如此活跃,她对仙女和动物的同情是如此真挚而温柔“。嘲笑声并不全在批评家一边,有人还是念着她精灵古怪的好,并愿意为此辩护。
我们在《纽卡斯尔公爵夫人》最后,逢着一段对玛格丽特的细致肖像描绘。仿佛我们也应邀与伍尔芙一同造访那个陌生的时代——候在公园等玛格丽特经过,在匆忙的一瞥间留下喧闹的印象,揣测是什么带给她的仪态与作品,“某种过分讲究的和奇异的东西“以及“带着自信流芳百世的平静“。
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车灯,总射出笔直平稳的灯光,而是一团模糊的光晕,其中充满各色难料的矛盾,有时真显得有些疯狂。莱蒂西娅·披尔金顿小姐——“游荡作乐的城里女人和有教养的女士的奇异混合“,展现出予人欢乐的《回忆录》与让人伤心的命运——伍尔芙对她给予了更多的同情与理解。于是在文本与作者之间,伍尔芙频频把温柔的目光投向后者,更多的用敦厚的笔触揭示了莱蒂西娅凄惨生活与写作困境之间的百般纠葛,“她揉着眼睛,强抑着痛苦,请我们原谅她太失风度,这只有一生的磨难......“。而作为英国女文人的伟大传统的一部分,莱蒂西娅却是把一切苦难遮掩起来了,“款待是她的职责,掩饰是她的本能“。
莱蒂西娅顺着社会阶梯一路下滑,伍尔芙从她的《回忆录》中温柔地拾掇碎片,摆在我们面前。那些叙述性的文字透露一丝令人温暖的光芒,但是它倏忽便落入莱蒂西娅无情的生活激流中,闪烁,冲击,消失不见。她曾“年轻,活泼,酷爱写诗和读书“,但这一切也“就是她的倒霉根源“。因读书她被丈夫误解,因写作她时常承负社会的冷眼,为了生活,“她越来越疯狂地绞尽脑汁搜寻轶事、回忆、丑闻、关于大海深不可测、大地不可燃烧的观点......“书写的姿态始终让这个“流浪女“保持了“快乐的精神,几分女士的教养,还有她的豪放“——这庄正的形容也莫不是伍尔芙对她所致以的诚挚敬意。
接下来,我们与伍尔芙一起把目光投向这位伟大的作家简·奥斯丁。在《简·奥斯丁》的开篇,伍尔芙不无庆幸地表示了对奥斯丁姊妹的谢意——她们终于没有一把火,将奥斯丁的信件统统焚毁——保留下的信件,或多或少满足了我们的“窥探欲“。她在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做着什么?伍尔芙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奇心,哗啦啦将少年奥斯丁的生活一股脑倾倒出来。她“迷人而生硬,受人喜爱而令陌生人惧怕,言辞犀利而内心温柔“,十二岁,她被称作古怪做作的的小姑娘;十五岁,“她在她的角落里嘲笑世界。“那个逐渐长大的小姑娘,有人说她是最漂亮、最傻气、最做作、一心想找丈夫的花蝴蝶。可是聪敏如伍尔芙者却是懂得她的冷静与野心,时不时在行文间流露对这位伟大作家的钦服甚至小小的嫉妒,“肯定有一位守在摇篮边的仙女在她出生后带她在世上飞了一圈。被放回摇篮时,她不仅知道了世界是什么样子,而且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王国。“
尽管奥斯丁的天才“异乎寻常地均衡“,并能不断掘出日常琐事的深刻性,但是她的才华同样难逃人类无以避免的暇斑。她是整个文学史上最一贯的讽刺作家,却也流言四起说她的文字生硬、刻板、沉默寡言——这些亦是有迹可寻的。“《沃森一家》笨拙的开头几章证明她不是那种热情奔放的天才......她总是谦卑快乐地捡拾着搭巢用的树枝和稻草......“呵,伍尔芙不就是一只聪敏的百灵鸟,专注于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也不忘以形象而中肯的比喻来善意地评述它们的创造者。伍尔芙捕捉到奥斯丁“给外表琐碎的生活场景赋予最持久的生命形式“,“所表现的情感比表面上深刻的多“,“与才智相配的是她那完美的鉴赏力“,“她对习俗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示尊敬;她不仅接受,而且相信它们“......伍尔芙在细致评价奥斯丁的天才品质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呈现出自己那丰富、准确的感受力。伟大的作家让人心存感激,伟大的“普通读者“亦如是。
守望文学。浪漫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救援者,“举灯走过荒芜的岁月,去拯救一些被困的幽灵“——如此的姿态毕竟不是古物收藏家一厢情愿的固执,而是凭借自己绵密细致的感受,在传统与当下之间一种心灵的互动。过往作家的优美文字,依旧会给人留下细微的、奇异的、倏尔而逝的或是钢刀刻下般的印象;它们乘着迢遥的风,穿过百千年的岁月纷繁坠落,依旧那么真实,依旧让我们想见它最初时光鲜的发肤。如此所带来的欢乐,也许恰是伍尔芙或我们悉心去阅读、评述作家与读本的原因。伍尔芙,她细腻的文字一定惹的蝴蝶翩飞,那些幽灵可会为一个百年后的知己而有所感?她热烈地为勃朗特姊妹的天才而振奋、她毫不迟疑为乔治·爱略特献出敬意与同情,对一生多病深居简出的勃朗宁夫人的强烈认同感,时常让她激动得面返红潮。她总是絮絮赞叹着英国女文人的伟大传统,但是可曾有谁在她耳畔低语,与她说,“亲爱的弗吉妮娅·伍尔芙,你也是最棒的,你象她们一样了不起......“
编辑:liuxuepaper.COM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