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鉴赏(教师中心稿)

时间:2012-05-14来源:作文地带整理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liuxuepaper.com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鉴赏(教师中心稿)
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鉴赏(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鉴赏(教师中心稿)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 063100)
这两句出自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一诗。这是苏轼写给一个名叫安惇的秀才的赠别诗。安惇参加科举考试落第,苏轼写这首诗给他,旨在劝慰、鼓励安惇,希望他不要过分在意考试的成败,而应当回家安心读书。
科举考试命题的依据主要是儒家经典。安惇科场失意,大概苏轼认为其原因是他未能很好地掌握那些经典著作,于是在诗的开头就向他介绍了学习经典的要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里的“旧书”自然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这两句历来被看作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门径。这里面实际包含着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熟读,一种是深思。熟读,就是反复阅读。苏轼告诫安惇:对经典著作应当“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久而久之,烂熟于心,自然能够融会贯通。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是被格外强调的。这种方法虽然忽视了思考的过程,有些机械,但却强调了对话言的感悟,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的道理,便会终生难忘。因此,熟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感悟的过程。东汉末年董遇,对《老子》和《左传》有精深的研究,有人向他请教,他却不肯教,而是说:一定要先读上一百遍,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当然,“百回读”只是强调多读,并非一定要读一百遍。阅读的次数和对内容的理解应当是成正比的。北宋哲学家程颢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浏览过的书,虽然也有印象,但总是不牢固,容易遗忘,要用时它也不来,而熟读成诵的书,则变为自己的东西,召之即来,运用自如,在思考问题时,也容易联想,左右逢源。
熟读还必须与深思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在《劝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认真思考,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读出书中的妙处,就如吃饭时只顾狼吞虎咽一样,虽然填饱了肚子,却不知其中滋味。《南齐书陆澄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陆澄当时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曰:‘陆公,书橱也。’”后来,人们将只知读书而不会灵活运用的人戏称为“书橱”。读书不仅是获得知识,而且应学以致用。而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永远离不开思考的过程。伯乐的儿子按图索骥,结果找到的千里马竟是一只癞蛤蟆。之所以闹出这样的笑话,主要是因为伯乐的儿子只知机械地照搬书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苏轼这两句诗语气委婉,劝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后来由此演化出成语“百读不厌”。苏轼的诗本是强调读书的方法,而成语却着重于所读的书或作品本身的价值了。


编辑:liuxuepaper.com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鉴赏(教师中心稿)”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与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鉴赏(教师中心稿) 相关文章如下: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