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最后一课》的启示(教师中心稿)

时间:2012-05-14来源:作文地带整理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作文地带整理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最后一课》的启示(教师中心稿)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最后一课》的启示(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最后一课》的启示(教师中心稿)


《最后一课》的启示 
王振明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判定一堂课好坏的客观标准,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积极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很多,从根本上来说,不外这两方面:首要的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是否他们的思维活动都随着老师的讲解在积极的运转。如果是,那么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会高。另一方面,作为教学主导的老师,能否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否能激发、引导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学生再愿意学,身心再投入,教学效率也不会高。在这两方面,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一、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否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学生上课时是否把全副精力用在了学习上,是否把课外的一切都已丢弃在教室外面,如课前打了个臭球、中午要吃螃蟹、上学路上的一只漂亮小狗等,这些息是否全清除掉了,注意力是否放在听课上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也就投入了;否则,老师讲的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就如一个瓶子,盖着盖,或里面装满了别的东西,你再往里面倒水,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学生把课外的一切都清除掉了,全部精力都用在课堂学习上了,他们的头脑就如一个开机的雷达,时刻在接受着外部的息,并经调控对准一个目标进行接收,排除其它干扰,那么学习的效率肯定是满意的。 

《最后一课》里的小弗朗士,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逃学、旷课,不好好学习。那天早晨起来后,因为怕韩麦尔先生提问他头疼的分词用法,想再次逃课。外面的风景,在他看来实在太美了,“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是,在课堂上,当他知道了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自己的学校将只能学德语、自己将沦为亡国奴时,他觉醒了, 爱国主义情感在他内心涌动、升华,使他后悔、自责。所以他对接下来的这节课,特别的珍惜。这一课上,他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起来容易的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其实,老师还是韩麦尔先生;学的还是分词用法,只是因为他全副身心都用在学习上,他的大脑高度集中,紧张而灵活、清晰,听课的效果当然就好了。作为一个学生,如果都能在思想上达到这一步,那么学习效率肯定会高,学习成绩肯定会不断上升。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必要条件 

如果要想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有适当的外部作用、影响。所以课堂的诸种因素,如室内的环境布置、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教师的外部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具的使用等,都在制约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教师敬业、爱生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只有老师热爱祖国、忠于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他才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重视起来,认真备课,对自己的课了如指掌,知识运用自如,对学生慈爱如子,那么在授课时就会挥洒自如、满面春风、心百倍。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对学习充满自、情绪高涨;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受到教师关切,更加热爱他的老师,更爱上他的课。《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由于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这最后一课上充满激情,善始善终,这种精神与品质深深感染着小弗朗士,和蔼的态度、慈祥的目光温暖着小弗朗士,促他自新,促他奋进。所以这最后一课,才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2、特殊服饰在创设学习氛围上的作用。有一个老教育工作者这么说,在你还没有开口讲话的时候,你的穿戴就已经讲话了。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只有在督学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首先就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再加上“后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再加上上课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当韩麦尔先生讲清这其中的原因之后,一股激愤、悲壮的氛围在教室中波动。在这种情绪下,小弗朗士由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好学生,环境气氛充分地调动起他的主观学习的意愿。 

3、教师的语言要抓住学生思维的方向。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息都要通过老师的话来传达出去。老师的话能否抓住学生并带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语言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感人,使学生能够完全接受,这就应做到生动活泼、维妙维肖、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再就是教师的语言要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里,用他们自己的思维去自由冲浪。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语言“又亲切又严肃”,充满感情,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对自己,严于剖析,以情动人;对学生、对家长直接而和善地提出批评,以理服人;对法语、对祖国无限热爱;为不能再在此地教授法语而悲痛欲绝。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学之于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最后—课。 

4、注意教法的灵活、结构的变化。学生如果一直在一种情景下学习,他们的注意力会分散,并且精神也容易疲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气氛变化、节奏的调整和目标的转换,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不分散,精神能始终活跃,随着老师的思路不断地进行学习。《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就注意到来这一点,“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习字课完了又上了一堂历史课”,使学生的思想一直处于积极灵活的状态,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5、选用适当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教具,能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形象,便于学生的接受。另外,更重要的是能调整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选用了字帖,“这些字帖挂在我们的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师里飘扬”无形中激发着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上好这最后一课。所以我们上课时也应选用适当的教具,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到最大限度。 

在大力提倡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今天,我们应该注意到人的因素应始终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如何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总之,课堂教学的奥秘很多,笔者从《最后一课》悟出的启示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最后一课》的启示(教师中心稿)”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