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带题目:白玉未必真无瑕(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白玉未必真无瑕(教师中心稿)
白玉未必真无瑕
——对《荷花淀》一处景物描写的质疑
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是文中的景物描写,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环境气氛,其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历来为读者评家津津乐道。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试对文中“……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提出质疑,请专家赐教。
评论者对这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一般认为有两方面:①把残酷紧张的战斗气氛化为诗情画意,体现了其作品的整体风格。②设下伏笔,暗示后面伏击战的情节。如果结合全文内容来看,这里的描写在以上两方面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个不协调因素,原因就在于:
追求诗情画意,破坏了故事情节的内在节奏。
不可否认,整体上追求“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整体节奏的舒缓与情调的平和雅致,是《荷花淀》全文的基本特征,也是本文成为现代文坛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的根本原因。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它并非是由单一因素构成,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整体与局部之间,整体风格只能约束局部,但决不能取代局部,各个局部又有它内在的特定的节奏。这就好比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可能也偶有悲伤落泪的时候,这个人他总不能因他的开朗乐观而变哭为笑吧。
就寻夫归来途中遇敌一个情节而言,它只是整篇文章的一个局部,虽然要受全问风格的约束,但它又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这个情节中,作者有了“拼命往前摇”,“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小船摇得飞快”等一系列语句,加快了节奏,增强了紧张的气氛,而这恰恰就是这个局部的自身特点。如把这种气氛引向高潮,自然是可以的,即使由此戛然而止也未尝不可。可偏偏这时就迎面撞上了一片“诗情画意”,猛然间打碎了感受的整体性,让读者感到一种茫然和别扭。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张弛结合当然是科学的章法,当该张时不张,不该弛而弛,这肯定也是不妥的。在这个清洁中,敌我相遇,事关生死存亡,保持一种较为紧张的节奏,烘托一种较为紧张的气氛,对展示任务活动突出全文主题都是必要,战争毕竟是战争,敌人毕竟是凶残的,为了一种风格的体现而用一片“诗情画意”掩盖了战争的血火与硝烟,使读者的情感体验尚未达到高潮时就突然冷却,这应该说还是一种不够妥当的做法。
近乎直白的“伏笔”破坏了语言的整体含蓄性,削弱了后文情节的突然性。
纵观《荷花淀》全文,语言表达几乎都是含蓄蕴藉而非直露张扬的。在这一段描写之前和之后,作者都能不露声色的去叙写,让笔下的人物和景物自己说话,在这种含蓄的叙写中创造出巨大的想象空间。白洋淀的旖旎风光、夫妻话别的动人场面、相约寻夫的精彩情节、途中遇敌的紧张气氛、妇女们成长为勇敢成熟的抗日战士的内容,作者都极少直抒胸臆,而是把要表达的一切通过所写的内容自然透露出来,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效果——既非让人不可捉摸,也非让人一目了然,促使读者去回味去思考,进入他所创造的特定氛围中去感受去体验,含蓄蕴藉的风格就这样产生了。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日本鬼子的大船追赶妇女们的小船的情节,在紧张的气氛中,作者有意用了“小船”和“大船”两个词语来代替敌对双方,说敌人的穷追猛赶用的是“大船追得很紧”,就连妇女们口中惊呼的也是“日本”而不再加“鬼子”二字。多么含蓄而耐人寻味的语言!
但是在文中作者所插入的这几句描写兼抒情的文字却一改含蓄之风,忍不住站出来直抒胸臆,这就与全文的整体风格不协调了。要说这几句话为后文的情节打伏笔,这是对的,而且的确有此必要。但从技法上讲,任何伏笔,它所希望达到的艺术效果都是要让读者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这几句描写里“铜墙铁壁”,“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等词语,让读者一下子就会明白后文的结局,只能起到“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这就削弱了“荷荡伏击”情节的突然性,也就削弱了故事对读者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总之,我认为这几句描写在《荷花淀》一文中,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影响了全文的整体效果,成为了全文的一个不协调因素。
编辑:liuxuepaper.COM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