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带题目:品读柯灵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品读柯灵
2006-4-8 15:34:00
柯灵是钱钟书先生的好友,因为我喜爱钱钟书,自然对柯灵也格外注意。但是柯灵先生的文章并不好找,而且,不了解他的时候,我也没有费心去找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本张爱玲的文集里,读到了他的一篇序文《遥寄张爱玲》,一下子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文章幽雅、平和,温润如一块明玉。象一个儒雅的学者,娓娓道来。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笔,让我很是心折。对张爱玲的评价非常客观、中肯,而字里行间的那份真诚,更让我感动。文章读的多了,能让人体会到一种真诚的文字,却也不是很多。
记得《遥寄张爱玲》文里有这样的话,大意是柯灵先生是张爱玲的读者,搜集全了张的所有的作品。而“我自己忝为作家,如果也拥有一位读者——哪怕只是一位,这样对待我的作品,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我当时读了真恨自己的孤漏,无法自豪的说,我就是这样的读者——当时我只读了这一篇。但是我牢记了这段话,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他的文集,几乎收集了他七十年的除了电影剧本外的全部文章。从头到尾统统读了一遍,这心折的感觉就更加加深了。
他在《回首灯火阑珊处》中对现代的散文家有这样的评价:“鲁迅的伟岸,周作人的冲和,谢冰心的典雅,徐志摩的皑丽,许地山的睿哲,朱自清的温醇,俞平伯的俊逸,梁遇春的隽永,丰子恺的亲切,文采风流,各有千秋。”当然没提他自己,然而他的散文,我想在现代,也是应该有一席之地。
他的散文,优美有如一首抒情的小提琴曲,含蓄蕴籍,温柔脉脉;他的杂文,有如一曲错落有致的琵琶曲,繁弦急管,珠玉纷呈;他的评、序和跋,同样是隽思闪烁,读罢令人耳聪目明。
他在一篇文章里评梁实秋和王了一的文章,“人情长短,世态纷纭,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而谈笑从容,庄谐杂出,弦外有音,如听博识家清谈,娓娓入耳;又如倩麻姑搔痒,惬意快心。”其实他自己的又何尝不是?至少我读的感觉就是这样,如坐春风,如饮醇酒。读着读着,不知不觉的就沉浸在他文字的旋律中了。而柯灵先生的四字的词语用的是非常多的,虽然有文白夹杂,但那也正是我所喜欢的。就象是断珠碎玉镶嵌成的华丽的服饰,光彩夺目。多读这样的文字,对我们今天这样浮躁的文章无味、语言贫血的当代小青年来说,有什么样的帮助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喜爱钱钟书,读了柯灵。这是我的幸运。当然并不是爱屋及乌。柯灵先生在《非人磨墨墨磨人》文里有这样的话:
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如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嬉笑怒骂,桂冠荣衔,一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企及的。我曾把自己的写作喻为舟子的夜歌,“信口吹来,随风逝去,目的只为破除行程的寂寞。”偶有知音,肯加倾听,自然是很高兴的。但掇拾排比,编成目录以后,却不觉爽然若失。原来这些文字,很有几篇涉及当世的名家巨匠,我怀疑读者青眼之来,也许是由于爱屋及乌,求珠惜椟。攀龙附凤,似乎已成文坛登龙的一道,我无意于此,也希望不会招致误解。
我想,柯先生向往的境界,他已经达到了。没有人会有什么误解,他自己的文章就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而我在这里搜集整理的“柯灵笔下的钱钟书”,尽管初衷是为喜爱钱先生,但也同样是出于对他的热爱,因为他的文章。(我倒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柯灵,象我一样“爱屋及乌”。)
现在我也可以自豪的告慰柯灵先生,我就是他的读者,他的文章,我也几乎读了除了剧本的全部文章了。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通读他的文章的。
编辑:作文地带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