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时间:2012-05-14来源:liuxuepaper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作文地带整理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深圳市田东中学 詹泉洲

王小波,1952年出生,1997年去世。他主要致力于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中长篇小说集,合称《时代三部曲》。他的杂文也写得很好。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家开始鼓励部分城镇知识青年支援农村和边疆建设,共青团中央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多个省市组织了青年自愿垦荒队,到1957年底,城市上山下乡青年已近8万人。1958年,由于“大跃进”运动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项工作暂时停止。 60年代中期,中国再度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各地的学校和工厂陷入瘫痪,到1968年,全国积压的待分配就业的初、高中学生已达一千多万。就在这年年底,《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新指示,从此,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抱着极大的革命热情,投身于中国幅员广阔的农村和边疆。据统计,从1968年到1978年的十年间,中国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达1623万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西等边远省区。知青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和边疆,在各自立足的土地上留下了艰苦奋斗的足迹。“上山下乡”的故事曾经感染和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正是千千万万知青的无私奉献,有力地支援了中国边远落后地区的建设,并向那里输送了知识和文化。但是由于大多数知青都只有初、高中文化,“上山下乡”运动使他们丧失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给中国带来人才短缺的局面。从1977年开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才有机会参加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中国的高校由此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大龄学生群体。1979年后,大批的知识青年也陆陆续续返回城市,历时20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逐步结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文章中的那只猪,不是一般的猪。它具有高度的拟人化特点。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有以下的特点:1、象山羊一样敏捷;2、不安于命运,不向命运低头;3、习惯于特立独行;4、对知识青年好;5、善于斗争,敢于斗争;6、对邪恶的势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7、岁月的磨难使猪的本性发生了改变,对人变得更加冷漠和不任。

  文章中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勾勒出他的轮廓:1、一个有良知的下乡知识青年;2、同情这只猪;3、不敢对抗领导;4、对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敢作敢为充满了钦佩和激赏,它可以说是30多年前动荡岁月里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心态的写照。对那个社会有很多不满,但又往往敢怒而不敢言;5、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寄寓了不少作者的理想,它可以说是作者一个侧面的反映。

  从本文,可以看出3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有以下的特点:人们的文化生活单调。愚民政策的猖獗。由于受政治的高压,一般群众比较麻木,对追求自由的人们不理解。当时的不少当政者对老百姓采取专制管理,蔑视人们对正当自由的追求。当时的中国社会比较教条古板。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得不到保障人性的堕落,人性丑恶面的展露。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王小波杂文作品的语言有以下的特点:语言犀利,幽默、风趣,富于讽刺意味,机智,使人警醒。



作者邮箱: tdzqz@sina100.con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