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带题目:《童趣》问题驱动四环教学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童趣》问题驱动四环教学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校:南门中学
授课教师:余龙翔
参与备课成员:
课题:《童趣》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童趣》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独特的视角记述了是自己幼年时的几件琐事:将成雷的夏蚊拟作群鹤舞空;将蚊留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白云鹤观;在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因癞蛤蟆将二虫尽吞而将其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因这些琐事而怡然称快,怡然自得。作者因年幼和童稚而感受到了成人无法感受的“物外之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理解文章叙事顺序,概括各层大意。
3. 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概括各层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3、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童趣》,让学生学会借助观察、想象获得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概括各层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象获得物外之趣。
问题设计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4、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核心语句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4、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策略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
课前预习 1. 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 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后注解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圈画在书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朗读课文,示范翻译。 四、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整体感知,问题探讨。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
分配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快) 自主合作
探究问题
(慢) 互动展示
解决问题
(透) 当堂训练
巩固问题
(精) 巡视指导
激励启发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2、了解作品
3、检查读音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 学生通过听发言加深预习内容的印象,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预习不仔细或记忆不好的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印象,掌握必要的文体常识,纠正误读字音。 引导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和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的读书习惯。 5分钟 培养自学习惯
朗读课文示范翻译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个读课文,其他人点评。
3、、学生分小组交流互译课文
4、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1、学生诵读,学生点评。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分小组接力翻译课文
学生通过练习、朗读、点评,完成朗读训练,在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大意;进而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订正朗读节奏,训练古文诵读能力
辅导基础差的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教师点拨朗读方法,具体就课文指导朗读。
教师点拨古文翻译方法 25
分
钟 培养朗读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1.交流讨论。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明确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锻炼概括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10
分
钟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整体感知问题探讨 1、教师提问引导
2、学生思考讨论 完成问题设计的思考题。 学生思考归纳,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锻炼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学会总结 4
分
钟 把握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
3、抄写文中成语,并写出其意思。
4.设计一条热爱花草树木或热爱动物的标语。
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呀然一惊
课后反思
余龙翔
编辑:作文地带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