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带题目:《愚公移山》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愚公移山》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年级:九年级 课型:精读课 课时:2课时 执笔:韩云生
审核: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3-3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教学目的:
1、 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 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3、 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预习导学
作家作品简介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读准下列字音:
仞 惩 塞(惩山北之塞) 迂 汝 曾(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 荷
叩 箕畚 龀 匮 亡(亡以应) 厝 朔
3、读好下边句子中的停顿:
①.惩山北之塞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⑤.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给加点字注音
仞( )箕畚( )孀( )龀( )匮( )穷匮( )荷担( )智叟( )一厝雍南( )( )朔东( )
4、《愚公移山》选自 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 。列子,名 _________,又称御寇,_________ 国人,_________ 前期 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的,里面保存了不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⑤、无陇断焉
二、合作探究
1、 小组合作试译课文1、2自然段
2、重点字词解释
①、高万仞( ) ②惩山北之塞( ) ③ 聚室而谋曰( ) ④吾与汝毕力平险( ) ⑤、杂然相许( )( ) ⑥、达于汉阴( ) ⑦、且焉置土石( )⑧、投诸渤海之尾( )
3、小组合作试译课文3、4自然段
4、重点字词解释
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 ②、寒暑易节(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⑤、而山不加增( )⑥、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河曲智叟无以应。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年级:九年级 课型:精读课 课时:2课时 执笔:韩云生
审核: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3-3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教学目的:
4、 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5、 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6、 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古今异义
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⑵、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何苦而不平
2、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 )
而: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其:其如土石何( )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 ( )
3、词类活用现象
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⑶、聚室而谋
二、合作探究
1.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
2.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3.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4.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5.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6.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直击中考
阅读 课文,完成11—14题。(12分)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惩山北之塞( ) ②杂然相许(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投诸渤海之尾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4分)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
②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分)
教(学)后反思
答案
(二)11.①苦于;②赞同;③负荷,挑;④同“无”,没有。(4分,意思对即可,每小题各1分)12.C:代词,他的(且:①将要 ②况且;以:①凭②连词,来;之:①助词②代词)(2分)13.(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分)(2)你太不聪明了。(2分)14.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返)汝之不惠 (惠——慧)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无)一厝朔东 (厝——措)无陇断焉 (陇——垄)
二、1、(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讨论这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要点是①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
3、(回答要点: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于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能够这样做的人,才是聪明的)
5、(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6、(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韩云生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