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2012-05-24来源:作文地带整理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liuxuepaper.COM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是自古以来具有雄才伟略的人总是经历了很多磨难,那些纨绔子弟中很少有出色的人才。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因为勤奋读书而最终成才的人和事,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画荻教子”,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郑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学习。欧阳修按照母亲的教导刻苦学习,终于成材。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其实,除了刚刚我们举出的那些人和事,明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宋濂,走进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三、题目解说:  
1、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君则是作者的同乡,在京城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学生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里读书。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去拜访他。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了这篇序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关于东阳:浙江东阳县。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省)。
3、关于“序”。这是一种文体。序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开始于唐朝,唐宋以来,文人在送别时,常常以诗文相赠,有人把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再作一篇序,就称之为赠序。后来,尽管没有什么诗文,只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也叫赠序,内容多是劝勉、赞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本文题目中的序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二、作者简介: 
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浙江义乌人)。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著有《宋学士集》。

五、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怠(dài)   冠(g uān)逾 yu第二声 叩(kòu)问 叱(chì) 咄(duō) 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2、解释词语意思,疏通文意。
3、解释虚词“以”字的不同用法:  
 1、以衾拥覆(介词,“用”)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  
 3、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4、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5、补充: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  
 下列“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D  
A、无从致书以观。 B、俯身倾耳以请。  C、不敢出一言以复。 D、以中有足乐者。 
4、辨一辨,留心多音字的用法 
假    jiǎ,  假扮,  假惺惺, 假借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  或借用,利用
jià,  暑假,  假期, 假条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
冠    guàn, 冠军,  夺冠, 冠名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guān, 衣冠,  冠冕, 既加冠   帽子
舍    shě, 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得  放弃
shè,  退避三舍,舍利, 同舍生   
臭    xiù,  无色无臭,   右备容臭   气味
chòu, 臭气,  臭骂, 臭豆腐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1')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难)(1') 
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1')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抄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2')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 

如果说可以将作者的求学之路分为两个阶段的话,第一个阶段是幼时求学的艰难,
第二阶段则是成年后求师的艰难,那么这时候的艰难又包括哪些情况呢: 
①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 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 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 
7、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2')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这就涉及到本文的写作特点这个问题上来了,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善用对比,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这里作者拿自己的生活状况,衣食和后文同舍生的华丽服饰进行比较,来突出作者求学生活之艰难,特别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发奋图强的精神。我们来一起看看当时他们的情况如何。
作者在饮食方面是怎样的?“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在穿着方面呢,那些住在同一旅舍的富家子弟,服饰异常华美, “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而自己则“蕴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艳丽,一边是破衣烂袄。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揭示出自己的精神境界“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行秽。为什么,因为“中有足乐者”, 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这是一处对比,你还能找出文中的另外一处对比吗?
比如在第一段中就写到作者像老师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文中的先达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用文中原句回答(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
而宋濂又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4') 
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作者最后用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尾。从对比中更加衬托出本文的中心,就是衬托出作者当时求学是非常艰难困苦的,经过这样的一对比,就显得更加鲜明而有说服力。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 
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在学习上要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 
26、 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 
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发悔读书迟。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编辑:liuxuepaper.COM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