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地带题目:《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品味三峡之美。
2.当堂背诵。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品味三峡之美。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品味三峡之美。
教学媒体: 建议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检查巩固
1.指名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在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 )
虽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或王命急宣(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奔驰的骏马)(如)(快)
良多趣味(实在) 属引凄异(连续不断)(延长)
2.指名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二、品读课文,领略美景
1.三峡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否在吟诵中体会出来?
先在小组内交流朗读,再在班上吟读,全班品评。
明确:三峡之美表现在:山雄,夏水湍急,春冬景色秀丽,秋景幽深异。
朗读时读山要语气平缓略带有惊叹之情;读夏水语气稍快,情感饱满紧张、带有惊叹之情;读春冬之景要语气轻松舒缓,带有赞美之情才读得出春冬美景;要用迟缓的语调,语气沉重带有悲伤之情才读得出秋天的悲凉。
2.齐读,读出美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精美。
三、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先散读,背诵。
2.小组内互诵互背。
3.班内背诵竞赛。
四、深入探究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笔的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写,而是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明确:文中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作者描写景物你,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之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端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文。
六、板书设计
三峡
山:连绵、高峻
水:湍急、清澈、凄寒
教后反思
陈书兰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