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游褒禅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时间:2012-05-24来源:作文地带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liuxuepaper.COM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游褒禅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语文课件,语文教案
作文地带题目:游褒禅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游褒禅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从容说课
  这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本文采用文言文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作者介绍;把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叙述议论表达方式的结合等内容与熟读、背诵结合起来,在熟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背诵体会。“研讨与练习一”提供了思路,可以根据表格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
  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其”“于”“以”等。另外一些“研讨与练习”中没有涉及的重点实词,也要梳理积累,弄清“志”“力”“物”的具体含义,举一反三,拓展涵盖范围,并且由游山说开去,联系到为人、学习、做事,把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借游记的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来抒发议论的写法。
2.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先后跟随几位文学大师遨游了不少地方。今天,我们的脚步仍不停歇,又将跟随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上路啦。大家翻开书,先看题目——
  生  (齐声)游褒禅山记。
  师  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吗?
  生  《醉翁亭记》……
  师  没错,《醉翁亭记》是——
  生  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师  我们今天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思辨能力。
  师  褒禅山,这个名字很陌生。那么,我们就请出王军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座我们陌生而王安石却钟爱有嘉的山。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褒禅山】
  褒禅山的介绍: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潺。洞口石壁有题刻诗文,但多已风化难识。
  出前洞翻过一座山“有穴窈然”,这是后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究竟后洞有多深?通向何处?不但王安石时“好游者不能穷”,至今也未有人走到底。
  师  感谢王军小组。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褒禅山的确并不很有名,但因为王安石的一篇文章而家喻户晓。可见名人和美文的作用了。下面,请李丽小组给我们介绍使褒禅山名满天下的作者王安石。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王安石生平和作品】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从小勤奋好学,二十岁以前,随父宦游,到过南北很多地方,目睹官僚、豪绅、地主对农民欺凌压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生计艰难,加上北宋王朝对外采取屈辱妥协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国防和财政呈现严重危机。这些情况促使他立志改革政治,为以后实行变法打下思想基础。
  王安石一生著述甚多,《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注本有宋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和清沈钦韩的《王荆公文集注》。
  师  从李丽小组翔实的介绍里,我们已经比较清晰地了解了王安石和包括此文在内的他的作品。下面,我们听读课文,先理清文章的思路。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师  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迅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好,谁来给大家谈谈自己的分析?
  生  文章应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二段,从褒禅山写起,记山,记碑,记游;第三、四段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第五段补记游山同伴的籍贯、姓名以及本文的写作时间,作者的籍贯、姓名。
  师  张玲同学分析得很准确。我们学习的重点自然在文章的前两部分。
  师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那么,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生  第四段,“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师  王军同学的反应很快,他说得对吗?
  生  我觉得不对。
  师  为什么?
  生  这一段开头说“余于仆碑”,很显然,王军所说的这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笔拈来,与游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与游洞有关。
  师  梁亮同学分析得怎样?
  生  对!
  师  是啊,梁亮同学的思路更清晰一些。那么,我们的范围就是第三段了,应该是哪一句呢?
  生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生  应该是“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师  两种答案,大家说是哪一种?
  生  (齐声)第二种。
  师  议论文的论点通常出现在哪里?
  生  (齐声)开头和结尾。
  师  没错啦,比较这两种观点,很明显第二种是符合条件的。
  师  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
  生  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
  师  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生  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师  那么,“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生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师  因此,我们可以说,“尽吾志”是全文的重点。
  师  大家看课后练习一,它可以说是我们游山的地图。我们今天的学习先放在记叙部分。请大家一起朗读第一段。
  师  给大家5分钟时间,结合课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师  答疑解惑的时间到了,请同学们交流疑难问题。
  师  有需要我帮助的吗?
  生  文章第一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哪一个是别名?
  师  问得好,谁来解决?
  生  华山是本名,褒禅山是别名。
  师  何以见得?
  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说明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师  说得好,还有证据吗?
  生  “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是作补充,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师  补充得很准确。还有问题吗?
  生  “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
  师  看来,李丽同学是急着去游洞了,谁来做导游?
  生  应该是后洞,在下文可证明。这句只是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师  回答得很好,李丽应该也满意了。还有问题吗?
  师  大家没问题了,我还有问题:作者去游山,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而对山景却只字未提?
  师  大家一定只记得游山,忘了我提醒的要带好地图——
  生  我知道啦。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师  对啦,注意本文的叙议结合的特点。好了,我们该进洞了。大家一起朗读第二段。
知识拓展、提升
  师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洞内情况,我们先把行程拟定好。这一段可以分成几层?
  生  应该是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从“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师  看来,王林可以做我们的导游了。文章重点描写了后洞的情况。那么,后洞的特点是什么?
  生  用文章的话说就是三个字:“窈”“寒”“深”。
  师  言简意赅。洞的深处又是怎样的情形?
  生  “愈深”“愈难”“愈奇”。
  师  没错,出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生  一个字:“怠”。
  师  好,我们就抓住这些关键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争取把第一层背诵下来。
  师  时间到,我先请两个同学来试试。
  师  看来,抓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那么,第二层的关键词是哪些呢?
  生  我们组是这样总结的:余所至——洞又深——力与火——既其出——咎与悔。
  师  朗朗上口,好!大家就按他们的提示来背诵吧。
  师  全班一起把整段背一遍。
  师  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背下来了,不错。
  师  洞,我们是游完了,可是,我们的收获可是不小。下面,我再给大家一份收获——
  【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一、二段重要文言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  师  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二、词类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三、“……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是重要的,背诵名句和美文、积累常见文言知识点也是不可忽视的。今天,我们随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虽不够尽兴,但却收获颇丰。
布置作业
  作业自然是清点这些收获,为明天的学习作好准备——复习一、二段,预习三、四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古文观止》的编者
  借题写己,神情高致,穷工极妙。
——李光地
  师  以上都是后人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评价。文章表面是记游,实际却是论学。它是怎样论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啦。
  师  先请大家朗读第三段。
  师  我们开始分析:作者先借托古人,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接着提出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深入广泛地探究问题这样一个问题。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答案。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怎么样?有答案了吗?
  生  作者的议论还是紧扣住上段游山的经历进行分析的。
  师  好,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  作者以游山为喻,先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首先突出“志”的重要。
  师  说得好,这几句话又分别照应了上文的哪几句话呢?
  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针对前文“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针对前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师  对,叙议结合,前后呼应也是本文的特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之一。
  师  是不是有“志”就可以登山、为学呢?
  生  (齐声)不是。
  师  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
  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
  师  这里作者既强调“志”这个主观条件,又不忽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师  条件齐备了吗?
  生  差不多。
  师  这些条件中,哪个最重要呢?
  生  应该是“志”。
  师  何以见得?
  生  “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两层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师  没错,作者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无悔”“无讥”。作者的游山所得,既是处事之理,也是事业成功之道。这一段,由实到虚,层层递进,随意自然,文笔极曲折跌宕。承记叙,启议论,水到渠成;借题发挥,深入浅出,记叙与议论的完美结合是这一段,也是全文的精华。
  师  这样的精华自然是要背诵的了。我们也把它分成两部分——
  【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一层:开头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第二层:“有志矣”到段末,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师  大家按照两部分的联系,结合我们刚才分析的步骤来背诵,5分钟时间
  提示:这一段逻辑性很强,作者的推理过程明显,行文又处处跟前一段相照应——所有这些都在语气上反映出来。因此,本段使用虚词的频率较高。要提示学生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必要时教师应二遍三遍地领读。这是本文思想内容的重点,也是诵读的重点。本段能否诵读得顺畅,是衡量这篇课文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检查背诵可以采取三种方式:①全班学生齐背;②抽查个别学生背诵;③分别默写若干句。(后两种方式可以同步进行。)
  师  下面先请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再请两位同学背诵。
  师  这一段说理性比较强,背诵有一定难度,大家还要在课下加强一下。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一段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一词多义
1.“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2.“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3.“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4.“相”:①帮助、辅佐,读xiànɡ。“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xiànɡ。“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xiānɡ。“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古今异义
  “非常”: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三、虚词
  “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②表承接。“由山以上”。
四、句子
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
知识拓展、提升
  师  我们接着看第四段。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
  【学生朗读】
  师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生  作者的观点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
  师  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它是怎样生发出来的?
  生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师  分析得没错,从行文上可以看出作者写作逻辑性十分严密,这也是我们写议论文时应当学习的。
  师  这一段的文言知识点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一词多义
1.“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2.“胜”:①尽,shēnɡ。“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shēn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③优美的,shènɡ。“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shènɡ。“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词性活用
1.“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2.“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师  最后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  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
  师  好的,我们把课文整体朗诵一遍,让文章给自己一个整体的印象。
课堂小结
  王安石的这篇重要游记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其实,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布置作业
  文章是学完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是无穷的。作业是:课后练习三,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也可以各人单独完成。
板书设计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
 

表达与交流  亲近自然,抒写情怀
从容说课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内涵丰富、表达精美的游记作品。作者都敏于感受生活和自然,精于发现生活和自然中超脱而又感人的景、事、人、理,并能用精美的文字传达出来。从中不难体会出,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能陶冶性情,抒发情感。因此,本单元的写作与表达交流活动就是以此为中心,让学生以“亲近自然,抒写情怀”为主题,先写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发现;再写自己内心的感受、体悟;然后,再在表达交流活动中进行交流。这样,整个单元就浑然一体了。
  拟定一课时,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考查学生在记游性散文中所产生的情感穿透力。
教学难点  1.共同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2.挖掘更好地表达内心体验的方式、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写出内心体验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考查学生在记游性散文中所产生的情感穿透力。
4.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5.探究与活动,挖掘更好地表达内心体验的方式、方法。
6.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写作时的体会与感悟的思想意识。
7.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第二单元已经学完了。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纵横山河、心灵丰富、表达精美的优秀作品。作者都敏于感受自然,精于发现生活中超脱而又感人的景、事、人、理,并能用精美的语言传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不知大家学完这些文章之后,在写作上有无帮助和收获呢?
  生  (齐声)有。
  师  好,我们先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  我觉得,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写出丰富而感人的内心体验。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师  说得好,人常说“我手写我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是不是文章有了感人的内心体验就够了呢?
  生  还要有恰当精妙的语言来表达。刚才王林同学提到的那几篇文章无一不是在语言上也堪称典范的。
  师  没错,语言是感情的承载物,只有感人的心灵体验,而无精美恰当的语言,文章也会味同嚼蜡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让大家用音乐、用文字来展现自己的心灵体验。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  准备好了。
  【多媒体课件打出“亲近自然,抒写情怀”配乐朗诵的背景】
  师  好,在展现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要求。
  【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如下:
1.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出者,“时间”一项不得分。
2.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
3.内容:选文内容必须在表达内心体验或感受自然的范围内,否则“内容”一项不得分。
4.语言:表演必须使用普通话,否则将酌情扣分。
5.配乐:应符合选文的意境。
  每小组选出2位评委,每组得分为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后相加的总分。评分标准如下:
________中学高一_________班“亲近自然,抒写情怀”表达交流活动评分表
出场序号 评分人 年  月  日
内容(30分) 语言(30分) 配乐(30分) 时间(10分) 总分(100分)

  师  好的,打开心灵的大门,建起交流的桥梁,请第一组同学上场展示吧。
  【学生上台配乐朗诵《把春天献给母亲》】
  师  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我们欣赏完第一组的散文,我想先请第一组的同学谈谈你们选取这篇文章的原因。
  生  我们一致觉得,《把春天献给母亲》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动人,文笔流畅,是篇难得的好文章
  师  王林,你们小组对你的文章推崇备至啊,你能谈谈创作感想吗?
  生  首先,我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春天是万物复苏、灿烂辉煌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美丽的事物太多了。春天还让人想到青春,想到美好的感情。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很普通的花农,她为家庭,为我们姊妹三个,为我们家那个小小的花场操劳了半辈子。她也是个不善言谈的人,我们平时的交流很少。如果不是偶然看到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我都不知道母亲也曾经是那样年轻、那样美丽过。所以,我真的很想把春天留住,让母亲的春天能够永存。
  师  让我们为王林同学感人肺腑的文章和发言鼓掌吧。(掌声)
  师  的确,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劳一生,如果我们不知珍惜这博大深厚而又常常默默无闻的爱,那将会是我们一生永远的遗憾。
  师  第一组开了一个好头,下面是第二组同学的展示。
  师  先请作者李丽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吧。
  生  其实,这篇文章,我在暑假去云南丽江旅游回来就想写了。在丽江,我看到了16年以来最纯洁的夜空和最璀璨的星星,面对那样的星空,人是不能不浮想联翩的。可回来后,就没了写作的兴趣。直到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冰心先生的《霞》之后,我才重新寻找到了写作的灵感。所以,我这篇文章是面对星空而作,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我觉得,我们虽然没有大师们那样丰富的人生阅历,但只要写出内心的感受,一样可以是好文章
  师  是啊,我们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只要是“我手写我心”。下面请朗诵者林云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  本来,李丽想自己朗诵的,可她又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够好,会影响表达效果,才让我来朗诵的。暑假的时候,我和李丽一起去的丽江。记得我俩看到那星空时,兴奋得差不多一夜都没睡呢。所以,她的这篇文章好像是为我而写的。我想我的朗诵也是为她的。
  师  好的,为作者和朗诵者的完美配合而鼓掌吧。(掌声)
  师  刚才,林云讲到她和李丽为璀璨星空而陶醉的情形,让我想到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角娜塔莎为月光陶醉的场景。看来,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是亘古不变的。
布置作业
  好了,我们的活动,不但抒写了作者的心灵,也打开了听众的心灵。优美的乐曲和出色的文章交相辉映。这是心灵的交汇和思想的碰撞,让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作业是复习本单元准备测试。
  让我用今天这堂课的题目作为结束吧:感受自然生活,抒写心灵情感。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在填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本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重在说理的特点,为背诵第2、3两段作准备。
参考答案:
记叙部分 议论部分
第1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第4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2段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前洞)“其下平旷”“而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第3段
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结论:要有志,尽吾志。
二、命题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以往所学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参考答案:
道 
由 
文 
至 
三、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第3段的内容,思考“力”“志”“物”三者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态度,并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分析这种态度给作者的政治改革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古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
  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由此,学生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的观点,评论王安石的变法的成败、教训等。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褒禅山(  )
(2)舍于其址(  )
(3)有碑仆道(  )
(4)音谬(  )
(5)有穴窈然(  )
(6)咎其欲出者(  )
(7)无物以相之(  )
(8)瑰怪(  )
答案:(1)bāo  chán (2)shè (3)pū (4)miù (5)yǎo (6)jiù (7)xiànɡ (8)ɡuī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3)火尚足以明也(  )
(4)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往往有得(  )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参考答案:(1)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 (2)景象,动词用作名词 (3)照明,名词用作动词 (4)尽情享受,作动词用 (5)心得,收获,动词用作名词 (6)帮助
3.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参考答案:(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距其院东五里
解析:B项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其余三项与例句中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
答案:B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此余之所得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解析: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其余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B
6.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参考答案:(1)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穷,形容词作动词,说得尽,说得全。
(2)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3)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4)谬,形容词使动用法,弄错;名,名词作动词,说出,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1)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参考答案:(1)有块石碑倒在路边,碑文已经模糊不清。
(2)山下面平坦开阔,有股泉水从旁边涌出来。
(3)沿山往上走五六里,有个洞又深又暗。
(4)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没有极尽那游览的快乐。
8.填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子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改革者。今存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政治 思想 文学 《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追综练习__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一项(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
    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加点词语是(  )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A
  3.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称呼)
    C.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谬论,谬误)
  答案:D
  4.文中所言“至”的条件有若干,下列说法不属于这些条件的一项是(  )
    A.要有志,不随以止
    B.力要足,又要不随以怠
    C.至于幽暗昏惑,需要足以明之火
    D.要有相之之物
  答案:C
  5.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之现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处地方)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D.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答案:B
  6.级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明亮)
    B.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峻)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探究问题)
    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答案:A
  7.与“莫名其妙”中“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D
  8.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也相同
    B.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不同
    C.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相同
    D.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不同
  答案:B
  9.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③于是余有叹焉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⑤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⑥政猛于虎⑦而君幸于赵王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⑨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④/③⑤/⑥⑦⑧/⑨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答案:A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A.盖音谬也         谬:错误。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头。
    C.此余之所得也        得:得到。
    有怠而欲出者         怠:慢慢地。
    D.其文漫灭          文:指碑文。
    有碑仆道         道:道路。
  答案:C
  11.下列译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译文: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B.余亦海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终止。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命名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答案:D
  12.下面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的介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仙,抚州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县)人。
    B.他“少好读书”,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被称作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改革政策,使国力有所加强。因遭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省南京市),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溢文。
    D.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答案:B
追综练习__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丰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亵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天,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选出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答案:B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始舍于其址
  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A.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获得  ④景象
    B.①住舍定居  ②十分之一  ③能够  ④景象
    C.①住舍定居  ②十一    ③得到  ④观察
    D.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取得  ④观察
  答案:B
 3.选出下列“其”字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合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距其院东五里
    D.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D
  4.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故日弊在赂秦也
    D.臣之所好者,道也
  答案:C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指山南面;对水来说,则指北面。
    B.今北上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C.齐鲁青未了
    齐鲁: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名字,齐在泰山以南,鲁在泰山以北。
    D.江表英雄成归附之
    江表:指长江以外,即江南。从中原的角度来说,江南在长江以外。
  答案:C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讳平,字惩治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牵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①。宝元(年号)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陵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②。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余尝谱其世家       谱:为……作家谱。
    B.与兄相友爱称天下     称:与……相符合。
    C.自少卓牵(luò)不羁   卓荦:才智不凡。
    D.以招天下异能之士     异能:有特殊才能。
  答案:B
  7.对文中画线句中的“以”“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答案:C
  8.画线句子的正确译文是什么?
  答案:①都因为聪明有智谋被当代大官们器重。
  ②抢着拿他的文稿向皇上推荐。
   9.下列不属于世人对许平评价的一项是(  )
    A.与哥哥许元相友爱
    B.才能超群,性格豪放,能言善辩
    C.常发感叹,充满自,想有所作为
    D.很有才干,足可以任朝廷的职务,在州当官都算屈才
  答案:C
  10.王安石对许平不能(用现代汉语填空)__________就死去,表示了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得到一次施展才能智慧的机会深沉的悲哀和惋惜。



 

雷志宏


编辑:liuxuepaper.COM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游褒禅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