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孟子》选修课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时间:2012-05-24来源:liuxuepaper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liuxuepaper.com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孟子》选修课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孟子》选修课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孟子》选修课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许钧友
编写人:许钧友、寇青娥、周菊、李小刚、张正雄   审核人:王芳
审批人:        编写时间:2011年11月13日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论辩的基础知识。
2、简要分析鉴赏孟子的比喻、对比、推己及人等论辩艺术。
【学习重、难点】
简要分析鉴赏孟子的比喻、对比、推己及人等论辩艺术。
【补充阅读】 
(一)
论辩,或者辩论,是不同观点的双方,为了各抒己见,所进行的证明与反驳。德国著名诗人兼政论家海涅说过:“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两者都必须经过相似的辩驳。”他的话清楚地说明了论辩的基本特征。论辩的背后虽然隐藏着不同的社会利益,但论辩本身却是思想的直接交锋,智慧的反复比较,乃至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长期论争。
论辩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历代理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就在《文心雕龙。论说》中写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论辩的价值,比国宝九鼎还贵重;三寸之舌的力量,比百万雄师还强大。刘勰对论辩的评价,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论辩,特别是历史性的大论辩,往往是社会大变革的号角。
孟子一向以为仲尼之徒自豪,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他将孔子的“天命论”发展为“天人合一论”;将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发展为“人性本善论”将空子的“君子、小人”观发展为“劳辛劳力论”;将孔子的“人本说”发展为“民贵君轻论”;将孔子的中庸思想发展为“执中有权论”;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心仁政论”;等等这些理论以“仁心仁政论”为中心,以“人性本善论”为出发点,以民本主义为线索,形成了颇为协调、并无矛盾的理论系统,这是孟子施展辩才的理论基础。

(二)
孟子熟练地运用了各种论辩手段,成功地达到了他的论辩目的,这就是孟子的论辩艺术。对孟子的论辩艺术,可从四个方面来研究:论辩的逻辑,论辩的语言,论辩的方法,论辩的风格。

逻辑是雄辩的力量所在,雄辩必须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孟子非常重视逻辑推理的作用,他在论辩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推理。类推和喻证用得最多、最好、最巧,其他如归谬、反证、排他法,也用得很熟练、很自然、很恰当。他的论辩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
  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是孟子用得最多的论证方法,也是先秦诸子乐于使用的逻辑手段。它是根据两组类不同而理相通的类比论证,也不同于添加属性的附性推理。喻证因为类不同可以相比,理相通可以相推,它是一种形象化的论证方法。
  男子成家不合礼,则成钻逾之徒;君子出仕不以道,也是钻逾之辈。种庄稼不能拔苗助长,养浩然之气要直养而无害。水往下流是水的本性,人心向善是人的本性。这都是不同类的事物相比,因而相通而推出结论。孟子善于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战胜了与之辩论的对手。 
  语言是论辩的物质手段,论辩是语言的直接交锋。孟子很重视论辩的语言,他的语言是论理式逻辑语言,又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这既有利于加强论辩的说服力,又有利于增强论辩的感染力。
  他往往用绘形绘色的文学语言,描述所举的具体事例,充当推理的前提和论证的论据,使论辩产生了理喻和情动的效果。他长于使用各种修辞技法,比喻、警策尤其是排比句法,使他的辩辞绚丽多姿,气势磅礴,说理精辟。《孟子》书中确有不少的名句警言。 
  方法是通达胜辩的桥梁。孟子很注重论辩的方法,异同比较法、因势利导法、执中有权法,都是他经常使用的方法。其中“执中有权”论,是孟子提出的方法论。他认为“执中无权,亦犹执也。”他运用“执中有权”法,摆脱了辩论中的两难的困境。
  其次,孟子主张王道,就要和霸道比较;主张正义之战,就要和不义之战比较;主张仕以其道,就要和仕非其道比较。比较才能分清是非、好坏、轻重、大小,这是论辩最直接的任务。他还经常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借以激发对方的善端,减少论辩的对抗,宣传、实现自己的主张。 
  风格是孟子论辩艺术的总体特点。如果孟子的论辩艺术没有独特的风格,就不成其为孟子的论辩艺术了。旗帜鲜明、感情强烈、文采斐然、说理痛切,这都是孟子论辩艺术的总体特点。 
孟子在论辩中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立场、观点鲜明,而且感情色彩强烈。他反对不义之战,歌颂正义之战;反对暴政,赞扬仁政;反对杨墨,推崇孔子;反对穷奢极欲的权贵,同情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孟子在论辩中长于说理,显示出他雄辩的才华。他往往能针对对方的言论,不急不迫、一步紧似一步地论说开来,最后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自己的思想,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谬误,确有说理痛切、发人深省、令人服的效果。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上7课选文后的【相关链接】,圈点勾画重要知识,并对孟子的论辩艺术进行简单的概括。





2、寓言具有巨大的魅力,孟子也善用寓言来说理,请在学过的选文中找出一两则寓言进行分析。

  



3、简要分析以下比喻的妙处: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③、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合作探究】
1、善譬巧喻是《孟子》散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徐立认为,《孟子》设喻取譬不仅数量多,而且丰富生动,“孟子设喻不拘一格,有的是眼前景物,有的是出于杜撰,有的是当时的故事;有的夸张,有的幽默;有的一语破的,有的妙喻成串。”



请找出所学选文中的比喻,分析它们的妙处。












2、孟子喜欢用“推己及人”来劝导统治者,如对于齐宣王自称“好乐”,他马上加以肯定,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怎样看待孟子的这种劝说方式?











【能力提升】
1、《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的第三章,梁惠王即魏惠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辩论艺术赏析
梁惠王尚利,实行霸道,孟子讲仁政,提倡王道,二人观点尖锐对立,最后梁惠王居然欣然接受了孟子的观点,从而表现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
  第一、把握心理,张弛有度。梁惠王希望更多的百姓归附自己,孟子抓住他的这种心理,进行仁政思想的宣传,引导梁惠王实行王道政治。虑及惠王那尊贵的地位、心高气傲的性格,孟子先避其锋芒,再投其所好的讲一个寓言故事,一步步争取了主动。王道政治的理想与魏国的社会现实相对比,孰是孰非,黑白分明,而"斯天下之民至焉"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魏王接受孟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因势利导,精心设彀。"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精妙绝伦,看似漫不经心,却暗藏机轴,"循循善诱",陷惠王于被动。《梁惠王上》第七章孟子先复述齐宣王的故事(来源于胡齕),肯定"是心足以王矣",也是巧设圈套,请君入瓮,可以参证。
  第三、充分蓄势,一泻千里。起篇没有直接驳斥,也不回答惠王的问题,通过故事"迫使"惠王自我否定,在惠王无力还击的心态下,在为自己正面提出主张铺平了道路之后,孟子才一发而不可收,充分透彻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四、设喻排比,气势浩荡。文章设喻说理,既从容不迫,又犀利无前。文章大量使用排比句势,如连弩排炮,江河决堤,力有千钧。这篇文章以气势胜,对后来的贾谊、韩愈、苏洵等都有很大影响。

上面的一篇文章是鉴赏《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论辩艺术的,请仿照它,自选一篇课本上的选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我们学校的自主课堂如火如荼,它需要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请你借鉴孟子比喻、推己及人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劝说,使我们的自主课堂更有效率。 
 

许钧友


编辑:liuxuepaper.com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孟子》选修课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