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英语写作服务
专业批改、翻译英语作文
站内搜索
作文地带QQ群:81784028
课件资源网 我分享,我快乐!尽在作文地带-课件资源频道!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与画图

时间:2012-10-12来源:liuxuepaper.COM栏目:语文课件资源作者:liuxuepaper 课件资源收藏:收藏本文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与画图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与画图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与画图


  官田乡初级中学 杨建  电话:18786588018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文言文作为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载体,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我们农村的中学许多教师不愿去深究文言文,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流于形式,只是对以前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照搬照抄,没有创新,它忽视了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诵读体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提高。就我个人来看,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在诵读的基础上加上画图,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又对文言文起到开放式教学效果,也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力。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诵读   画图
 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许多人认为文言文是陈腐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应该淘汰了。虽然在口语中,白话文已经取代了文言文,然而在书面语中,文言文却有其独特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千年的文化典籍,以及不胜枚举的文言成语、格言、警句等,不能淡出学生的视野,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诵读读出文言文的‘神’让画图画出文言文的‘形’,认真品味文言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达到神形兼备的教学效果。
一、在文言文的组织教学中,注重诵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诵读体验,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以往上文言文课时,学生总觉得无聊、乏味。文言文教学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讲课时自我陶醉,引经据典,逐句翻译。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挤得密不透风,学生却满头雾水,昏昏欲睡。虽然书本字里行间挤满了注释,但脑袋里却是一片空白。要知道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文言文教学一旦陷入这样的误区,一篇篇声情并茂、如诗如画的文言美文,就会变成一个个呆板的文字符号,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形同嚼蜡,索然无味,叫学生怎能不觉得无聊、乏味?
文言文的诵读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诵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诵读体验。要指导学生多读,最好是熟读成诵,由朗读变为诵读,如不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教学便会落空。故义务教育教材特约编者张必锟先生大声疾呼要“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文言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诵读是从文言文的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再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诵读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诵读,可以把文言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在反复诵读中,使人潜心涵咏,认知文言文,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古今许多大家要论及诵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推崇。如清代曾国藩在他著名的传世家书《家训》中曾说过:“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1】另外,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诵读体验和感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多了,学生自然就能够从文中感悟出某些道理,自然就能够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某种满足。文言文诵读多了,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言文的语感,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文言文的用词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句式逐渐熟悉。我们要抓住文言文教学“读”这个根本,还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不同要求,采用恰当的、有效的诵读方法,通过诵读教学,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
二、文言文教学在诵读的基础上,将诵读转化为画图,把文言文中无形的东西通过有形的图画展现出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把文言文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增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来,重视对学生文言文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从而使文言文教学变得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将诵读转化为画图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文言文中的形象美在诵读转化为画图的过程中很好的展示出来。
要求学生画出文言文中所涉及的图画,能够打破原有文言文教学的单一和枯燥,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学习文言文的情绪就会高涨,文言文的学习再也不会成为他们头痛的“紧箍咒”。在诵读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造精神。
画图的基础是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感观其色彩和轮廓,根据自己的大胆想象进行创作绘画。学生要想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就必须走进文言文中认真寻找画图的基本息,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够诵读,才能够下笔去构思文中所涉及到得图画。这种做法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言语的理解,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记住了文言文的内容,经久不忘。由读转化为图,由无形转化为有形,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中所涉及到的图像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其声、形、意等融入到一幅完整的图画中,真正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赏析文言文中的图画,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图到文的转化,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直观人物肖像以及美丽风景的理解有所帮助。学生很快画出了图,例如 :在教《三峡》一文时,当大屏幕上投射出三峡美丽迷人的风光画卷时,学生都惊叹不已。绵延大江七百余里的三峡通过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诵读原文,并要求他们把图画和文本相结合,指着图画用书本上的原句进行对照解说,将图画再次还原为文本,达到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这正如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所说:“词中思想的表达是按照同样的联想途径从思想里体现的物体向词语表达的反向运动。”【2】这是一个由图画转化为文本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的解说出来,因为他们已经把文中的内容熟记于心了,指点图画便能激扬文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我们不能够把该堂课当成是影视课,重点应该放在图形到文本的转化上。要求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相关的图画进行解说,以达到图到文的转化,真正的使文言文的教学达到图文并茂、神形兼备的效果。
目前,在我们乡中学,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总是不够理想,文言文教学有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3】我在文中提及到的这种诵读加画图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希望提通过此方法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能够找到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能使文言文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曾国藩 《曾国藩家训》    岳麓书社 1999年8月第1版
【2】、余震球 选译《维过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3】、钱梦龙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中学语文教学 1997年04 

杨建


编辑:liuxuepaper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作文网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与画图”一文包含以下关键字,请点击获取相关文章
------分隔线----------------------------
今日最新更新文章
------分隔线----------------------------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