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凶年逸稿》导读
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昌耀〈凶年逸稿》导读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昌耀〈凶年逸稿》导读
邵燕祥说:“昌耀是我歆羡的诗人。还有什么比‘独具风格’对一个诗人更重要的么?在众多因袭的、模仿的、赝造的大路货中间,昌耀的诗,如诗人本人一样,了无哗众取宠之心,块然兀坐于灯火阑珊处。”“昌耀不是那种善于‘推销自己’的人。他甘于寂寞。远离市廛与官场,或许是适于昌耀这样的诗人的性格,也唯一地有利于他的吟唱的。说句玩笑话,比起他心灵深处的形而上的孤独感来,日常生活中形而下的‘寂寞’、冷落又算得了什么呢?”(邵燕祥:《有个诗人叫昌耀》,《命运之书——昌耀诗作四十年精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叶橹说:“在当代中国的诗坛上,昌耀的诗应当说是一种相当独特奇异的现象。有着像他那样的生活经历和命运的诗人不能说为数很少,但能够像他那样真正把诗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人的确不多。在这一点上昌耀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读昌耀的诗,你会首先感到,这是一个真正把诗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形式来真诚追求的人。尽管他生活在那样一片贫瘠荒漠的土地,精神和肉体遭受过残酷的戕害,然而,他的心灵的天地却显示出一种深邃的丰富性”。(叶橹:《杜鹃啼血与精卫填海——论昌耀的诗》,《命运之书——昌耀诗作四十年精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凶年逸稿》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需要关注的有两点:一是作品对时代的评价,注意领会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
/ 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这样的句子;另一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右派”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
本诗分为9部分。各个部分大致可以描述为:沉思——回忆——荒芜——困惑——希望的萌动——憧憬——感恩(对土地和人民)——领悟(勇敢者的生存)——希望和对生的赞美。
每一段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各部分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连续,最后上升为对生存之美的赞叹。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是诗中对苦难的思考以及面对苦难的英雄主义态度。注意领会“我在沉默中感受了生存的全部壮烈。/如果我不是这土地的儿子,将不能/在冥思中同样勾勒出这土地的锋刃”等诗句所传达的内涵。
另外,这首的意象以及语词组织方式,也值得认真体味。这些意象和语词不仅摆脱了60年代的通行模式,而且既明朗又富于质感。认真体味诗中的这些句子:“听古城墙上泥土簌簌剥落如铭文流失于金石”、“我感觉他开裂的指爪已迫近我单薄的马甲”、“听风中的激越的嘶鸣迂回穿插/有着瞬息万变。有着钢丝般的柔韧”、“看它们如何互相威胁、挖苦、嘲讽。/看它们又如何挤眉弄眼紧紧地拥抱”等。
编辑:作文地带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