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的诗
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的诗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的诗
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旗帜冉冉升起而走上诗坛的,不幸的风暴使其卷入社会的底层,领略了人民的疾苦与祖国的苦难。新时期以来,他们重返诗坛,以充沛的激情唱出了既悲怆又奋进的“归来之歌”。
如果说诗人公刘 50年代的诗是一朵带着“旭日的光彩”的云,闪耀着青春而奇幻的浪漫色彩,那么,他新时期的诗则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焰,熔化着坚冰,给人以温暖。
说真话,直面现实,袒露胸襟,抒情志言,是公刘新时期诗歌的血肉和灵魂。他说,“诗人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以背叛诗 ”,他认为诗歌“不仅有血肉,也有活的灵魂”,诗歌应该“大哭大笑,真爱真愤”(《为灵魂辩护》)。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面对暴行高压,他大声疾呼“条条道路通向天安门广场/为什么……广场竟通向了牢房?”(《星》)。在险恶的环境里,在天安门事件平反之前,敢于为人民说真话,敢于为天安门事件鸣不平,确实难能可贵。哀悼周总理和诗人郭小川的《沉思》、《哀诗魂》,表现中国农民苦难与命运的《父亲》,解剖自我的《解剖》,凭吊张志新烈士的《呼喊》、《刑场》等,都因说真话,抒真情,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真相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和浓郁的思辨色彩融于一体,是公刘新时期诗歌的另一重要特色。“既然历史在这儿沉思,/我怎能不沉思这段历史?”(《沉思》),这句诗既说出了他新时期诗歌的鲜明个性,也概括了新时期诗歌思辨增强的特征。同许多诗人一样,公刘一方面沉思历史,一方面思索现实,把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性问题,同历史联系起来,或隐或现地作出了剖析和评价。因此,他的诗显得深沉雄浑,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有力的警策。在不少诗篇中,他既肯定领袖的重要作用,又批判个人迷信对人民的愚弄;既赞美旗帜的先导性,但更强调旗帜对风的依存关系:“无可置疑,他是一面大旗,/旗的概念是什么?是飘扬,是进击,/旗应该永远是风的朋友,/风,就是人民的呼吸。”(《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关于摩西十戒》中,对“四人帮”的“造神运动”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在《爆竹》中,他纵情欢呼第二个春天的到来,无情鞭挞“文革”时期“四人帮”对“人性”的禁锢:“千万不能再有了,捆绑解放者的锁链,/千万不能再有了,囚禁革命者的牢监/……不能再像配给口粮似的,配给蒙昧、图腾和野蛮/已经是机器人的时代了,不能倒退为猿!”。在《上访者及其家属》、《车过山海关》、《乾陵秋风歌》、《假如这些秦俑突然活过来》、《大森林》等诗中,提出了民主与法制、诗歌与政治、历史与现实等一系列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这些诗作既有强烈的激情,又蕴含深刻的哲理;他善于把历史的审视、现实的忧患与未来的警示交融起来,加大了诗的内涵与深度。
公刘是一位性格坦荡、才思敏锐的诗人,他善于从历史的沉痛教训和现实的复杂生活中发现诗意,发现哲理,并寓理于形象,托物于情思,使所言之理具有不可驳倒的慑服力量。他的诗是其“灵魂”在“时代的铁砧”上“铸造”而成的,内涵丰富,气势宏大,语言泼辣,冷峻浑厚,饱和着时代的忧患与人民的真情,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诗人邵燕祥 新时期创作的诗,仍象50年代一样充满青春的活力。他歌唱改革的时代,歌唱理想,具有催人奋进的召唤力量。当有些人沉湎于伤感之中,他却在《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中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发出了告别过去,勇敢奔向未来的热情召唤:“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尽管前面是“风雨的长途”,即使“在喉管被割断的时候”,我们仍然“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的诅咒”,因为诗人坚信“阳光下毕竟是白昼”,“明天比昨天更长久”。全诗以积极乐观的情绪表现了一种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是作者50年代初期创作的《中国的道路呼唤着汽车》的续篇。诗人满怀激情地发出了充满历史艰辛与现代意识的呐喊:“空话不能启动汽车,/豪言壮语也不能铺路。/但我们难道还不能铺一条/高速公路——/有这么多的痛苦。/有这么多的血肉,/化为我们特有的混凝土!”诗人通过有力的呼唤,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厚,表达了时代与人民催促祖国快速发展的热切愿望。在他的诗里,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理想得到较好统一,体现出较为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鸣奏出鲜明的时代主旋律,代表着新时期诗歌现代化的一种追求。
犀利的思想锋芒、鲜明的政治色彩与浓烈的真情实感融为一体,是邵燕祥“归来”后诗作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在他的一系列抒情长诗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不要废墟》、《我是谁》、《走遍大地》、《北京与历史》、《长城》、《与英雄碑论英雄》、《怀念篇》、《荒原》、《命运》、《南京》、《十四岁,什么是我的事业?》等。在这些诗里,诗人从宏观的角度,以高屋建瓴的气势抒写了他对历史、时代、民族、祖国、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代人的思绪和命运,发出了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心声:“让每一寸国土/不再出现历史的废墟/让每一寸心灵/不再出现精神的废墟”(《不要废墟》)。他宣称:“路是无穷尽的/跋涉也将无穷”,“未知永远多于已知/日月跟我携手同行”(《命运》),这些都是诗同政论的结合,诗的激情同哲理的统一。从这些诗里,人们看到的是一位肩负民族希望的热情的歌者的形象,听到的是一位追求真理的政论家的声音。
邵燕祥的诗有民歌体,有自由诗,有“楼梯式”,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但以自由体为主。他追求诗的散文美和内在的音乐感,具有潇洒自如、舒徐得宜的韵致。在表达方式上,不回避直白和明朗,往往直抒胸臆,迸发激情,呈现出一种豪迈昂扬的格调。
白桦 既写小说、诗歌,也写话剧、电影文学剧本,但以写诗为主。新时期以来,歌颂祖国和人民仍是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诗人说,“关于诗,时至今日,我仍以为根本的问题还是如何满足最大多数需要诗的人民群众的需要”,诗歌“是人民群众的呐喊”,是“同志和亲人的心声 ”。他在新时期写的诗大多是对人民和祖国的深情的歌颂。《情思》、《眼睛》、《小草》等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挚爱。为了“伟大中华民族”“展翅飞翔”,诗人表示:“我坚决站在捍卫未来的行列里,/用我的脊骨去加固通往未来的桥梁;/只要我的生命之火不熄,/我就要去点燃千万次失望中的希望”;“我伸开双臂去拥抱我的祖国和人民,/多么好的靶子呀!为爱而敞开的胸膛!/我只不过是个正在爱着的普通中国人,/而且已经爱了很久,很久,两鬓如霜”(《情思》)。在《眼睛》中,他把“八亿双睁着的眼睛”比喻为“上帝”,“它们没有上帝那样的威严,/却远远比上帝精明。”“如果你欺骗了人民”;如果我们党的事业“失信于人民”,“将会渐渐冷却为失望的冰凌”(《眼睛》)。在《小草》中,他把人民喻为小草,它们“给大地以芬芳”,如果“饥渴逼得它们形容枯槁”,它们会“拼将纤细的生命化为烈火,/在天地间疯狂燃烧”。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爱憎是鲜明的,如水一样,既可载舟,也可覆舟,每一个个人、团体,政党都必要善待人民,与人民融为一体,世界才会“越来越光明”(《眼睛》),才会“使山河无限美好”(《小草》)。这些诗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显示着诗人对人民深深的爱恋之情。
反思历史,关注现实,反映人民锐意改革的心声,是白桦新时期诗歌的另一特点。三中全会以后,引来了思想解放的大潮,诗人率先作出了积极的反映。他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春潮在望》、《珍珠》等诗作形象地揭示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希望摆脱思想禁锢的强烈愿望:“我们就像蜷伏在蛋壳里的鹰,/苏醒了的鹰,怎么能容忍窒息和黑暗?!/成长着的血肉之躯必须冲破束缚,/现实已经不能使我们羽翼丰满”(《阳光,谁也不能垄断》)。由于诗人敏锐地意识到思想解放的意义,他大声疾呼:“看!窗外正是明媚的春天,/快捅破与世隔绝的窗纸吧!/就需要这一点。”“这一点”就是要打破阳光的垄断,让人民有权获得享受阳光的广阔空间;“这一点”就是冲破,就是解放,就是觉醒;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血肉之躯在长期痛苦中”“结晶”成的“珍珠”,“它的光亮渐渐在增强,/照亮了人心、党心;/照亮了我们铺平了又被破坏了的道路,/照亮了我们培植起又被砍伐了的森林……”,“可惜我们经常随手抛撒珍珠/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把被我们随意抛撒的珍珠拾起来,/我们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民”,“但现在也没有任何理由高枕无忧,/因为我们刚刚才有了觉醒”(《珍珠》)。这些诗句铿锵有力,催人奋起。《春潮在望》中,诗人把滚滚而来的春潮同往昔的峥嵘岁月联系起来,同淮海战场的白骨、渡江战斗的白帆联系起来,说明“春天”是用“青春和鲜血”迎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原以为“春天,将在中国落户”,未想到“春天会和我们离散”、“新中国遇上了一个长长的倒春寒”。诗人坚信“春潮在望”,因为“八亿人民化为行动的希望是春潮的源泉”。这首诗将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以其干预生活的尖锐性和形象的生动性而受到广泛欢迎。
白桦的诗感情真挚深沉,常常因题材和描写对象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彩,50年代多呈现清新明丽的色彩,“归来”之后,更为关注现实,不少诗作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严峻而尖锐地揭示现实生活的弊端,热情而真忱地展望未来前景。他的诗语言明快,形象鲜明,有动人心魄的激情和启人心扉的哲理。
以诗作《草木篇》蜚声诗坛的诗人流沙河 ,归来之后仍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他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情真意挚,老道凝重。他同“归来”派诗人一样,这一时期写的诗作大都是他个人悲剧命运与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故园六咏》、《妻颂》、《情诗六首》、《梦醒》等诗作就以真切的感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如《故园九咏》中的《哄小凡》写诗人给幼子当马骑,这原本是天伦之乐,但此时诗人是“牛鬼蛇神”,“连累”幼子也受人歧视,于是从赎罪的心理出发作马让儿骑,并连声说:“乖乖儿,快用鞭子打!”尽管当时乌云浓重,诗人不堪重负,但家中毕竟还有一片温馨:“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关,便是家天下”。这种含着眼泪苦中求乐,悲里寻欢的自嘲,是对十年动乱剥夺人生自由的悖谬年代的极左思潮的有力控诉。《重逢》描写“归来”人“归来”时思绪万千,欣喜若狂的特殊心理。“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想旧容/一番迟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疯。”没有亲身感受是很难写出如此深厚而真实的诗篇的。《太阳》和《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是一个被“误伤”的知识分子“归来”之后献给党的颂歌。前者以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现代迷信对我们党的危害,后者把个人的坎坷的悲剧命运和党的曲折前进的道路联系起来,饱含热泪地叙述了一位被“误伤”的知识分子回到党的身边复杂的思绪与悲喜的心情,倾诉了忠贞不渝的心声:“你该是一轮红日巡天/不须聆听万物的颂语/我该是一张黄叶在树/愿趁着离枝坠落以前/酬谢你的一线光德/用我叶缘上的露珠/折射出你无心观察的/ 你自己的美丽”。全诗真挚深沉,感人肺腑。
诗情、哲理、学识巧妙融于一体,是流沙河诗歌的又一特点。诗人认为:“写诗当然要有激情,但同时还得有学识才行。学识浅了,别人能感受到的,你就感受不到;别人理解了的,你就难以理解;别人能站到历史的高度,你就站不上去。 ”他的一些诗作,往往凭借深厚的学识、丰富的想象和真实的感受构思为诗。《太阳》、《老人与海》就是这样的作品。前者将太阳放到宇宙的星图上予以考察,从科学实验写到火箭起飞,从有限的空间写到无限的宇宙,从已知的太阳写到未知的太阳,从一个太阳写到多数的太阳,既是科学的写实,又是诗意的象征,将科学、哲理、情感融为一体,赋予自然现象以深切的爱,把科学的知识转化为诗的韵律,具有独特的意味。后者通过描写一位老革命家在海边游泳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领袖同人民群众水乳相融的亲密关系。
流沙河善于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之长,融会贯通,自创一格。他的诗无一定之规,富于变化。既有长诗,又有短章;有的整齐,有的参差;有的有民歌的风味,有的有古典词曲的色彩,更多的是自由诗的神韵。语言朴实,幽默风趣,自然流畅。
编辑:liuxuepaper.com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