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诸己

君子求诸己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君子求诸己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君子求诸己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求诸己、求诸人的诸字,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己方面来要求。这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人们工作不如意,往往怨天尤人,埋怨环境条件不好,别人不了解自己,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大材小用,牢骚满腹,情绪低落。不从自己方面去想,只是埋怨别人,这就是“求诸人”。针对这种情形,孔子提出要“求诸己”。在《论语》中有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孔子反复说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君子忧虑的是自己无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怕没有职位,怕的是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才能;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问题是要使自己有可以为别人知道的才能本领;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究竟能不能自立,能不能担当大任。总之,真正可怕的不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自己的无能。求诸己就是要立足于努力增长自己的才能,“求为可知也”。这是一种现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这样的态度,就会自强不息,也就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而懊恼了。因此,在《论语》的第一章孔子又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愠怒,是君子的品格。

  “求诸己”也是人与人相处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与人相处,免不了会有纠纷和冲突。如果面对的不是敌人、罪犯,涉及的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般情形下,“求诸己”也是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自己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爱,就要反省自己在仁爱方面是否做得很好了;管理人事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足够明智;待人以礼却得不到别人同样的回报,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足够敬了。凡事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都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自己做正了,天下人就都归心于你了。有矛盾、有问题先从自己方面检查起,这是“求诸己”;反之,眼睛盯着对方,只责备对方,不检讨自己,就是“求诸人”。“求诸己”,就会责己严而责人宽;“求诸人”,就会责己宽而责人严。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能从自己方面检查起,责己严而责人宽,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反之,就会使矛盾激化。“文革”动乱时期,群众组织分裂为两派,互相攻击,冲突不断升级,最后发展为武斗;后来提出了一个原则,叫做“各自多做自我批评”,要求双方首先“求诸己”。事实证明,这对化解矛盾,促进团结起了很好的作用。

2003年9月12日

文章来源:国际儒学联合会



编辑:liuxuepaper

下一篇:

您可能也喜欢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