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得体解题策略浅论(教师中心稿)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得体解题策略浅论(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得体解题策略浅论(教师中心稿)
江西省大余县新城中学 邮编:341501
[内容摘要]语言表达得体与否作为语言表达能力高低的一个外在表现,已经在高考阵地上经历了几番轮回。作为考生的我们,应该常常去换位思考,跟命题者来个角色互换,让自己扮演双重身份甚至三重身份,以人为本地去解决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
[关键词]语言表达得体 命题者 表达者 接受者 语境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口才更被公认为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社交能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语言能力已经成为生存必备的第一要素。在21世纪的今天,语言能力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当然,我们也不应忘了高考语文试卷中也经常出现语言表达题型,份量也不容忽视,足见其重要性。今天,笔者就高考语文考试中遭遇到的语言表达得体题谈谈自己对解答这类题型的方法策略的认识。
语言表达得体作为语言交际活动的一个注意事项,它肯定与两个交际主体拉上关系,就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交际发自于表达者,受之于接受者。表达,是指表达者将自己所掌握,对方所需求的信息向接受者表述的一系列行为;接受,是指接受者对表达者发表的内容进行接触、感受、理解等一系列行为,这一系列行为能够影响接受者对内容的接受程度,也能制约表达者的表达方式。
要做好语言表达得体题,就必须对这两个主体进行研究,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研究他们的共同语言,研究他们的利害冲突,等等。他们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呢?究其原因,简单理解就是语言环境设置了障碍或加强了联系。这个时候,我们又不得不要对语言环境作一个具体分析: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它分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两种。外部语境包括当时的社会性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也指语言表达者所面临的一定的情境,具体而言,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自身的思想、性格、职业、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内部语境即某一语言的上下文现象。
解答语言表达得体题,光了解语境的含义还不够,我们更应该从方法策略入手,探求更快捷更准确的思路步骤,真正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到底应从哪里开始寻找解题的终南捷径呢?笔者觉得,以人为本,互换角色,换位思考,方能一窥其中奥妙。这里的意思是指,我们每一位考生都应该成为语言表达的主体,无论是表达者还是接受者,解题的关键是我们考生能不能走出考试的圈子,而把自己看作是语言表达主体出现在生活中,从而获得解题的最佳领悟。
首先,我们不能仅仅把自己看作是应试的考生,而应该让自己当一回命题者。我们可以来点设想:如果让我来出这道题,题目应考查考生什么能力,可以设置什么陷阱或障碍,给出几个得分点让考生回答得有条理。尤其是在现今高考综合性能力考查越来越重视的形势下,更应该注意这些细节枝末的问题。
例如:广播稿要求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请指出这四处。
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累计已逾100万元之巨。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到了灾区。
这道题考查了什么知识能力,在什么地方设置障碍,有几个得分点,通过与命题者的角色互换,你很快就能揣摩出命题意图,并能较快地寻找到答题的钥匙。本题考查了广播稿的特点——口语化,并围绕口语化特点设置障碍,至少有四处毛病需要修改,这就是成功解答这道题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作为考生或许已经成为了表达者,当然有些题目会出现其他表达主体,其实在解题的过程中表达主体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考生。因此,我们就应该投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让自己身临其境,真正体验虚拟或真实的生活,从而解决一道又一道语言表达题。
成为表达主体后,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主要实施这几个重要步骤:
一、明确要求限制。语言表达得体题在命制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在题目或正文中出现显性要求或隐性暗示,考生们在解答的过程中一定注意这些要求限制,忽视了这些要求限制,题目可能做了也白做。
例如: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 华 5月18日
这道题有什么要求限制呢?题干要求我们帮周华同学修改在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便条中用得不得体的词语,正文材料则给出了表达语言,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到底有哪些词语很特别,极有可能产生不得体的症结。了解了这些内容,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明确中心语题。任何一次有益的语言交际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而展开的,表达同样也应为一个中心话题服务,否则就无所谓表达。换句话理解,就是游离于中心的、无关中心的语言表达不得体。
例如: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1)不变更原意;(2)人物、人称表达准确;(3)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小王对郭老师和郭老师女儿珊珊说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展开,那就是“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而在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把握住了中心话题,然后再根据不同人物的各自特点及其关系投入到解答过程中。
三、注意语境条件。高考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语言环境,主要有表达目的、交际对象、适应场合、文体语体特点、感情色彩、转述对象、谦词和敬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为有这些语言环境的出现,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指出下列说法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
A.一代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人们纷纷表示哀悼。
B.老人家,请问您高寿啊?
C.既然你这样真心实意,这件礼物我就笑纳了。
D.每年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花如海,人如潮,今年更因彩车的吸引,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分析:此题答案为D。“趋之若鹜”意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词,与句中的语境“人们欢度国庆”显然不符,是不得体的。
可以这样说,让自己成为表达者是第二次审题,这步完成后,我们应该可以动手术刀恰当修改,准确判断了。不过这个时候得到的答案或许还有点主观化,因为这仅仅是你作为表达者考虑一些具体要素而获得的结果,还不足以说明接受者一定会接受你的表达语言。因此,我们还要以双重身份进入解题过程中,既充当表达者,又扮演接受者,让答案能在两者之间达成共识,这样才能成其为标准答案。
于是,我们考生还要把自己当作是接受者,试着去接受表达者的语言。其实,这一步也可以说是对自己刚才解答结果的验证检查,因为只有站在接受者的角度才更能看出两者关系的和谐还是对立,这也属于语言表达得体不得体的内容范畴。
例如:向人借东西,应当语气和软,措词得当,下面的说法最好的一句是
A请把圆规借给我用用。 B拿你的圆规给我用用。
C我用一下你的圆规怎么样? D请把你的圆规借给我用用好吗?
作为一个接受者,你就会考虑A项用了“请”字,但仍带有命令的语气,B项是不容置疑的命令,C项D项比较,D项更具敬他、商量的语气,因此你更愿意借给说D项的表达者。
综上所述,我们在解答语言表达得体题时,应该来一回高考三人行,把自己当作命题者、表达者和接受者,带着这三种身份去体验语言的得体,从而获得解题的绝佳方法。
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打开成功之门的的一把万能钥匙,是走进名人殿堂的一张通行证,是衡量自我素质修养的一个测量仪,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依靠的财富和保障。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为了高考……
详细通讯地址:江西省大余县新城中学
联系电话:0797-8788022
联系电子信箱:hehs1975@liuxuepaper.com
编辑:liuxuepaper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