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鸣秋空(网友来稿)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雁鸣秋空(网友来稿)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雁鸣秋空(网友来稿)
来森 山东省昌乐县第三中学
读中国的古典诗词,你会发现,诗人对雁的描写,是常常和长空、霜月、衰柳、残垣、玉露、微云、大漠、边塞等意象放在一起的。
鸿飞冥冥日月白,清风叶赤天雨霜。(杜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李均)
••••••
这样的描写,有的是想表现某种思念之情:游子的思乡之情,朋友的挂念之情,将士的苦寂望乡之情,闺中怨妇的思夫之情,士子的孤独寂寞之情。有的则是渲染气氛,抒发一种幽微的情怀。读这样的诗篇,我常常沉浸其中,,目移神游,脑际划过秋空中那一声声的雁鸣。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据说,衡阳,有一座“回雁峰”,南飞的大雁至此,即停止下来,过冬了。也就是说,大雁要在南方待较长的一段时间。可奇怪的是,古诗词中极少有描写大雁南方生活的诗篇。难道大雁被南方的青山秀水陶醉了?难道大雁们都成了“小家碧玉”,含蓄了它们那高亢的鸣声?或者干脆成了“大家闺秀”,足不出户了?因之,也就不能感动诗人们,诗人们也就不再为他们歌唱了?
总之,烙在我印象中的,还是北方的大雁,特别是小时候,飞过我眼中的大雁。
中秋过后,田地里的庄稼,渐渐收割完毕,剩下一地白茬。草木干枯,衰草连天,风起处,间或飘起一团蓬絮,刮走了空中飘浮的游丝。野地的果树上,偶或缀着几个干果,在凉风中抖着,大地呈现出一派苍凉和萧瑟。河水沉淀了夏日的尘泥,变清了,变凉了,河底的砾石历历可见,掬水在手,有一种冽冽的感觉,秋,凉到了心里。仰望长空,天,更蓝,更远,几块白云悬在空中,动也不动,悠远的玄想,似乎是一种临死的寂寞。一切都失去了勃勃的生机,作起了冬的准备。
这时,“嘎”的一声,遥远处传来了一声雁鸣。嘎,嘎••••••一声接一声,叫声越来越近,声音愈来愈高,像是谁按响了由低音到高音的琴键,嘹亮在高远的天空中。南飞的大雁过来了。
村子里的老人,抬头望天:
“过雁了。”声音拉的很长,一脸的怅惘和无奈。
雁阵惊寒,冬天就要到来了。秋去冬来,季候嬗变,人,面对大自然的运行规律,除了对生命的无奈和感叹外,还能做什么?
但这雁鸣,却喊破了秋空的寂寥,也会在人生的记忆中,刻下凄美的怀想。
我十岁的那年,家里的红薯已经刨出,切了一地的瓜干,晒在坡中。于是,这一晚,父亲要我和他一块去“看坡”。父亲说:“你先头里走着,我随后到。”我一手提着席子,一手拽着一套被褥,来到了晒瓜干的地头,铺好就躺下了。周围是大片的枯草,不远处,是一片正在落叶的槐树林。天渐渐暗了下来,但并不太黑,因为东方已经升起了一团红月亮。父亲还没有来,四周一片寂静,我也淹没在了寂静之中,心中塞满了孤独和恐惧。正在这时,槐树林中,传出了猫头鹰的叫声。在农村,这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恶鸟,它的叫声,就是一种死神的呼唤。有关猫头鹰的传说,立即在我的头脑中翻腾起来,我赶紧把头缩进被窝中,用手攥紧被口,任凭猫头鹰去喊叫。一会儿,猫头鹰竟然不叫了,我暗自庆幸,正想把头伸出被窝,猫头鹰却又叫了起来,而且我清楚地听到,它就在我的头的上方,不远处。我的汗都流了出来,在农村,有一句话说:“不怕猫头鹰叫,就怕猫头鹰笑。”可这只猫头鹰,端踞我的头的上方,是又叫又笑,而且叫的是那样的欢(后来我想,它大概是真的把我当成死人了)就这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空中忽然传来了“嘎”的一声,随后“嘎嘎”的声音愈响愈近,猫头鹰停止了它的叫声,跟着“扑棱”一声,它陡然飞走了。我怯怯地探出头,大地一片豁亮,原来月亮已经高高升起来了。仰望天空,无一丝云彩,星星早已悄然隐去了。夜空如水洗过一样,洁净、明亮。
这是怎样的一个高爽的秋夜啊!天空中,一群大雁正嘎嘎叫着飞过,它们情态悠闲,怡然的神情,让人神往。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又有一群大雁,欢叫着从北边飞来,叫声此起彼伏,摇荡着整个夜空,静谧的夜,顿时活力四射。那一夜,连续地过了有五六群大雁,在水银般的夜空下,雁群飞得很低。我能清楚地看到它们飞翔的队形,它们翩翩的舞姿。雁群,有的摆成“一”字形,像一条长长的颤动的扁担;有的则成“人”字形,头雁领队,群雁分从,撑开的两臂,翩翩舞动,如藐姑射山上“神人”舞起的水袖;有的则巧妙的列成“之”字形,是谁有如此巨笔,竟然将那长长的一“捺”注入了律动的生命?
那一夜,猫头鹰再也没有叫。我枕着雁鸣声,进入了梦乡。
那一夜,我深深地被“雁鸣秋空”的景象震撼了,鸿雁从此住进了我的心中。以至于,后来,我常常对人说:听不到雁鸣的秋天,就不叫秋天。
第二次被雁鸣所震撼,是在我参加工作之后。我已读了一些诗文,头脑中也积蓄了一点知识。那是一个霜后的早晨,田野中的风,凉凉的,低洼处的红薯,叶子已被秋霜打蔫了。我正于野外跑步运动,豁然就听到了雁的鸣叫声,那是一种急促而又凄凉的尖叫。我抬头望天,并没有看到雁群,细细寻觅,终于在高高的蓝天上,看到了一只孤雁。深远的秋空,残月西挂,它正孤独地飞行在霜天之下,它的翅膀扇动得很快,急急地向前赶,叫声,一声紧似一声,有一种焦灼,有一种孤独,有一种绝望。
此情此景,使我想到了古人在诗文中,常写到的一个词“断鸿”(失群的孤雁)。这一个“断”字,不正是描写的此种景象吗?
寒灯思旧事,断雁(鸿)惊愁眠。(杜牧)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
一个“断”字,写尽了雁的孤独,更写尽了人的落寞。
更有诗人崔涂,有《孤雁》一诗,即写了孤雁飞行路途的艰难,更喻示了人生道路的不尽坎坷。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秋空之下,断鸿声里,几多孤独,几多愁。“断鸿”,已成为一个文化语码,寄寓着游子的孤独寂寞,寄寓着游子的思念牵挂。
此后的每一个秋天里,我常常伫立于夜空下,仰望天空,期盼群雁飞过,期盼听到秋空里的那种高亢、嘹亮的雁鸣声,期盼感受“断鸿声里”的那种孤寂和哀愁。可惜的是,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偶尔盼到,也就成了一种精神上的绝佳享受。
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ulaisen
作者邮箱: lulaisen123@liuxuepaper.com
编辑:作文地带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