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考作文作家写(教师中心稿)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湖北省高考作文作家写(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湖北省高考作文作家写(教师中心稿)
母语如花
◇千里烟
听到了吗?
花开的声音——她们迟疑着、拥挤着、推搡着,终于发出了第一声“妈妈”!露珠听到,增添了勇敢,她把树叶当做攀登的峭壁,睁着亮晶晶的眼睛与太阳竞赛光辉。
想起来了吗?我们就是这样来到世界的。母亲,一边用海浪般柔软的乳汁灌溉我们,一边嘴唇微张,诱导我们咀嚼她甜蜜的声音。我们慢慢长大,正如一夜之间一树花开。
是些什么花呢?满园春色关不住——是杏啊!墙角数枝,凌寒独开——是梅啊!清幽女子,堪比黄花瘦——是菊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是莲啊!
见过太多平淡与坚硬,所以,当这花如蝶翩然降临我们手心的时候,手,刹那间复活,纤指如兰,它拥着它,成为一朵、一束。花瓣,是花朵破碎的语言,花朵,是花瓣柔美的歌声。
我们的目光还在寻找什么?树吗?
是的,单调俭朴的树。不需要绽开,只需要站立,离土地越来越远,渴望触摸惊雷与闪电,甚至期待狂风暴雨修剪枝条。
她,从来就不是花,不是肉体。她,是精神。
她,朴素而固执。单一的色彩如她的方向,和骨髓溶化在一起,生长成一截截硬邦邦的骨头。
她,缠绵而深情。血液是她唯一的行囊,不是用来盛装生命意外的馈赠,而是用来主动去干瘪和憔悴的。
她,并不木然。深沉的情感默默在地底流淌。没有道路与阳光,根就是拐杖和路标。每一步,都意味着疼痛和抗衡。
根,就这样流浪,黑暗中,一天天,一年年。她学会了舞蹈和歌唱,她的韧性令钢铁脆弱流泪,她的坚强令流水屏息难眠。为了通过狭小的隧道,她一次次撕裂自己,甚至把自己变成羽毛一样的胡须,她,是母亲的乳腺。
岁月,就是这样丰腴和老去的啊。
我是个调皮的孩子,喜欢倒立着看世界。
于是,这些根,便成了花。
这些花,默默绽放在沉寂的土壤里,她,就是我们的母语。花重锦官城,她是沉重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她是感伤的;感时花溅泪,她是深沉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她是敏锐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她是纯洁的……
如果,你的灵魂期待歌唱,那么,就和我一起感受根的脚步、一起聆听母语温柔芬芳的呼吸吧。
那一树花开,其实,是一首古老的童谣。
•作者简介•
千里烟:1968年生,出版长篇小说《爱情豆豆》、《期货爱情》、《爱情出口》、《章若素的爱情质量》等7部小说,曾获新浪第二届原创文学大赛冠军。
[审题有感]
母语,是永远盛开的民族之花。作为一个有着15年语文从教经验的写作者,我对母语有着深沉的情怀,于是选择用象征的手法去表达。
当万物都没有被命名的时候
◇蒋方舟
我听说隔壁班有个海南岛的同学,就兴冲冲地前去参观,结果很失望,因为她不像我想象中那样长得精瘦。我缠着问她海南岛有什么特色,她嗫嚅了一阵,不大说的出来。
这时候,她接了一个电话,是她的家里人打过来的。电话线路不好,她的声音很大。我愣在原地简直不能动弹:劈头盖脸的是多么波澜而汹涌的音节,他们呕哩哇啦,我完全被隔离在语言屏障之外。
当我开口说话时,我不禁觉得自己的音调平稳无聊如可以发声的电子辞典。我羞赧地说:“刚才你在电话里说的话……能不能再给我表演一遍。”我刚刚找到了海南岛最有特色的东西——母语。拳头大的荔枝碗大的龙眼,都可以穿过海洋兴致冲冲地来,交换了稻种、麦当劳、超级女生再兴高采烈地回去。但是母语是不能交换的。
母语,我咀嚼着这个词,“母”字发音粘稠缠绵,令我有了混沌初成、即将开辟鸿蒙的想象。海南岛话听起来像非人类生灵的交谈,很符合我对于母语形成之初的想象。
母语形成之初,我想象那是个万物都没有被命名的时代,我总是怀疑自己是无法在那个时代存活下来的。当看到因为一场偶雨,满地花像敲锣打鼓一样开放,或是蓦然仰头看到繁星如雨,我却无法言说、无法形容、无法转达,只能哇啦乱叫,原地乱跳,猛捶胸脯后因郁闷而不治身亡。
幸亏远古的人不像我这么蠢笨,他们先和事物有一种沉默的接触,触摸它们,试探它们,然后慢慢地卷舌噘嘴,郑重地像念咒语施魔法一样吐出一个短促的音节。
而“母语”中的另一些词,我相信它的命名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比如海,当人们遭遇汪洋,赫然发现自己渺如蝼蚁,绝望地“唉——”“海”这个字,其实是把一声绵长的叹息固定、浇铸、成型。
语言密密繁殖,频频蜕变。口耳相传时也许会歧义变形,但走在时间幽暗的隧道里,我也许会迎面遇上一个人,他来自万物都没有被命名的时代,我们同时固定同样的嘴型,发出同样的声音。
•作者简介•
蒋方舟:1989年生,七岁开始写作,陆续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小说《正在发育》、《邪童正史》、《骑彩虹者》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师一附中高二学生。
[审题有感]
作文题目很难写。第一,题目框定的范围太小;第二,题目很容易写的枯燥,一不小心就写成了科技说明文,或者空泛的爱国议论。
所以,我并没有把母语理解成一个民族性的东西,而是把它理解成为“最初的语言”,从母语的形成说起。
行走在母语里
◇王晓英
只要有路,就注定了远行。年少时,我痴迷于外语。只因为惧怕有一天在平淡无目的的日子里湮灭了生活的锐气。
我终于出国,到斯图加特大学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巨大的波音747飞越莫斯科,西伯利亚,柏林,最后降落在Frankfort机场。仰起头,眼睛里都是字母;耳边飘过的,是德语。
德国非常注重本民族文化,平日里无论是购物,办理各种手续,甚至问个路,对方总会微笑着问我,你会说德语吗?如果我回答,一点点。对方马上就鼓励道,哦,那就说德语吧。
一次,我路过一家工厂,身后突然有个怯生生的声音,说的是中国话:“请问你是中国人吗?”转过身,我看见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年男人趴在窗口。我回答:“是的,中国人!”他的眼睛骤然放出光彩,他用近乎企求的语气说,你能陪我说会儿话吗?每天趴在窗口,只盼着走过一个中国人,跟我说几句中国话……
他的眼泪下来了,我的眼泪也下来了,我内心深处如潮水般的恐惧,我发现我的中文表达能力急剧下降,思维迟缓,言辞苍白。我突然意识到,离开母语,就如撤去了生命的支撑,割断了连接世界的纽带,不但梦想会破灭,内心深处那种被抽空的感觉,会使存在的根据也变得恍惚可疑。
面对着这个铁一样的定局,我们能做的唯一抵抗,就是始终行走在母语里。
•作者简介•
王晓英:1972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4岁发表散文。中篇小说《红鸟的环状生命》获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长篇小说《漏雨的屋子》获全国首届青春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
[审题有感]
一看到“母语”这个字眼,我心中一动,记忆浮出水面,我要用文字告诉读者一些东西。
母语的责任
◇董晓磊
明遗民顾炎武曾说,亡,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亡国者,不过是政权的更替,而亡天下,则是天下人之事。
何谓“亡天下”,国学大师钱穆说: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消亡。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母语消亡,这个民族也必然“亡天下”了。
都德的《最后一课》曾深深打动过我。当法兰西民族陷入危机,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人时,德国人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教授法语,强制推行德语教育,企图将被统治的法国人彻底变成德国人。但是他们失败了,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法国人爱着自己的母语。尽管他们一度被称为德国人,但半个世纪后,他们重新成为了法国人。半个世纪的时间,红颜变成白发,婴儿变为老翁,但乡音始终未改。
你该记得小弗郎士孩子气的担心:“他们该不会强迫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在那些苦难深重的年代,我们的母语也一再遭受摧残。在满清的文字狱下,我们在黄花岗流血,在广州流血,在武昌流血;在倭寇大举侵略的时代,我们在台儿庄战斗,在万家岭战斗,在昆仑关战斗。
往事已矣,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你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还是Tony,Phoebe?Susan,Adam?
余光中先生淡淡吐气:当你的女友已改名叫作Mary,你怎能再送她一首菩萨蛮?
龙行千里,不改啸声。汉语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屈,因为我们只能不屈——这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简介•
董晓磊:1983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曾出版青春作品《我不是聪明女生》,《别走,我爱你》等。
[审题有感]
在汉服、中医卷土重来的今天,这个题目应时应景。
日前刚看了钱穆先生的《国学大纲》,深合我心,便以此为题。
谁在杀死我们的母语
黄春华
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而不是英语、日语、法语或其他,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句话简单得几近弱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意味呢?
人们太习惯把语言定义为思想交流的工具,就常常把母语也简化为工具了。而母语并不只是工具,除了交流,还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她是一个民族的气度和神韵,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的母语已经灭绝,而这个民族还在,将是一件多么可怕,多么可悲的事啊!
近年来,有人在呼吁拯救母语。这并非危言耸听,确实有人在杀害我们的母语,不信,请看看这两把剑。
第一把剑:英语。
英语是世界语言,学习当然很有必要,可是,我们来看看中国人是怎样学习英语的。
从幼儿开始,多数孩子就已经开始英语学习了。因为语言学家说,一门语言学得越早越好,晚了恐怕就来不及了。怕什么?怕汉语占据了孩子的头脑。所以,有些家长可以不给孩子讲汉语故事,英语一定是要学的。
到了小学、中学,英语当然是重中之重,考试占分和语文相等,占据的时间却远远大于语文。因为学生都认为汉语天生就会了,现代文不用背诵,古文太老又太难搞懂,由它去吧。还是英语实际,多背一点就可能多捞一点分。所以,唐诗宋词可以不背,现代美文可以不背,英语单词是一定要背的。
到了大学,理工科是不用学语文了,但英语一定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只要你有能耐,可以一直往上考。
参加工作,英语仍然如影随形,招聘、评职称、考干部,英语不过关,一票否决。
到底是谁把英语提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已经高高凌驾于我们的母语之上!真是愚蠢得让人可怕了。如果学习一门外语是以牺牲母语为代价,那就大可不必了。
第二把剑:时尚。
现在的孩子张口就是晕,闭口就是倒,躺下是爽歪了,站起是酷毙了。再到网络上看看,更是五花八门。这些贴上时尚标签的语言,大致有这样的原则:以颠覆传统为乐,以搞怪为荣。
他们是不是艺高人胆大?是不是已经把母语学得炉火纯青,想变点花样玩玩?绝非如此。事实上,他们在运用母语的时候,显得非常低能,用得最多的是“死”。“烦死”、“高兴死”、“累死”……当他们的情感在一次次用“死”表述的时候,母语的丰富性就被杀死了。
文学是最能体现母语神韵的。目前文坛最引人注目的是80后、90后的作家,有人已经一针见血地说过,他们的作品不是站在民族传统之上,而是被西方洗脑。毫不客气地说,应该是弑母文学。
这是必然,母语早就在他们心中死掉了,他们张嘴说出的不过是“弑母语言”。
两肋插刀,必死无疑。我们的母语就是这种境况,难道我们还不该大声地质问吗?
•作者简介•
黄春华 中国作协会员,儿童文学作家,武汉市签约作家。著有《杨梅》、《手心里的阳光》、《开皮豆快乐秘笈》等。
“我”的母语自白
许博
我是在使用母语吗?当然是的。
我真的在使用母语吗?根本不是。
我是在使用母语,那是因为我的英语实在太烂。其实我恨不得见谁都说英语,在别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洋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我的英语水平不争气,我只好委屈自己,和芸芸众生一样讲母语。可当我说“我是在使用母语”时,我自己都惭愧。打个比方吧,我的母语是西施,我一用就成了无盐,我的母语是美酒,我一用就成了泥浆,我的母语是一朵玫瑰,我一用就成了一堆败叶,我不能给母语增色,只会给母语毁容,我不能为母语点石成金,只会对母语落井下石,我有多厚的面皮还敢说“我是在使用母语”!你要是我的话,你说的出口吗?
我是在使用母语,因为我是记者,我得给报纸写出稿子。我本来应该作为使用母语的典范,可我的母语水平如何呢?我还不是时常让大白字和病句赫然出现在报刊上?以至于被人挑出来当作改错盼题目出给莘莘学子,我还哪里敢说我是在使用母语。
我也是在使用母语,因为我是作家,我得写出小说剧本换粮票。按说我应该写出优美的文字,给母语增光添彩,可我写的小说和电视剧又臭又长,完全没有优美的语言,就时不时来一点儿荤段子吸引大家的眼球,你说那是文学创作也行,你说那是生产垃圾更不错,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使用母语。
我说的一点不错,既然我不得不用母语,那我就用;既然我水平低,那就不妨想怎么用怎么用,反正招不来警察。糟蹋母语时我心安理得,泰然自若,所以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对不起母语,在这里,只好对母语说一声:“不好意思,我糟蹋你了。”
这就是“我”的母语自白。
•作者简介•
许博 辽宁沈阳人,2002年参加高考,考入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高考总分586(国本线532,武大线580),现为武大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编辑:liuxuepaper.COM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