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的深情(网友来稿)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小诗的深情(网友来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小诗的深情(网友来稿)
路来森
诗,不能写得太长(叙事诗除外),正如一个人:哭,不能哭一天;笑,也难得笑几日。诗太长,情就会涩,泥,难免做作,有无病之呻吟。所以,好的诗,应当是文短而情浓,一往情深。因境而生情,自然真挚,率性坦然,给人一种感受,一种激发。应当经典传世。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写梁任公(梁启超)讲诗:“这四句十六个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这四句十六个字的短诗,就是《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渡)河而死,将(其)奈公何。
《乐府诗集-解题》引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清早驾船摆渡。见一白发男子狂乱地冲进河里,想涉水而过,其妻紧随其后想劝阻他,结果没来得及,男子竟溺死。其妻就于河边弹奏箜篌凭吊丈夫,边弹边唱了这首诗。“公无渡河”,呼告、劝阻;“公竟渡河”,无效而之无奈;“堕河而死”,愧悔而伤痛;“将奈公何”,进入极度的悲恸和绝望。在那样的社会里,男人是“天”,天已塌下,如何存活?更何况还有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誓的彻底毁灭?于是,女子曲罢,投水而尽,与夫同命。霍里子高回到家中,告诉了自己的妻子丽玉,丽玉为之悲伤,遂作《箜篌引》。人琴已亡,但一曲《箜篌引》将那凄绝之情留了下来。一首小诗,几个字的简单组合,竟表现了一种涛叠浪涌般的情感,让人读之潸然。
垓下被围,项羽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歌罢,虞姬拔剑自刎。项羽,盖世英雄,穷途末路,竟救不了自己的良马和美人。可他这慷慨悲凉的一曲浩歌,却演绎了一出英雄、美人的壮烈悲剧。项羽表现的是一种撼天动地的英雄末路之悲,而虞姬则呈现出一种感酬知己的“玉碎”之美。美人玉殒,芳名与伤悲同融,老百姓对于虞姬的这种深情念念不忘,于是赋之以形,认为“虞美人”这种花,竟是虞姬的灵魂所化,以手触之则“舞且动”,或“人或抵掌歌《虞美人》曲,即叶动如舞。”,于是就有人写诗吊虞姬曰:“精魂夜逐剑光飞,英雄化为原上草。”
一首《垓下歌》情动天地,使男子汉热血沸腾,叹英雄气短;使弱女子,情之所钟,香魂化瑶草。可谓情深之至矣。
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想邀请周作人出山,做伪教育总署督办。消息传开,远在伦敦的胡适就写了一首短诗,以诗代简,寄语周作人:“臧辉(胡适的化名)先生昨夜做一个梦,梦见苦雨庵(周作人的书斋名)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飘然一杖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用诗的形式劝勉。乍一读,平淡近乎“打油”。细一品,“只为智者识得轻与重”规劝之意甚恳,叛国,罪莫大焉,“知堂老人”,该这样做吗?“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对“智者”提忠告,思虑再三,踌躇再四,殷殷关切之情甚重。可惜的是,周作人最终没有听胡适的规劝——“一杖天南行”了。因此,“燕园三老”之一的张中行,就在他的《负暄琐话》中,拿周作人和北宋宰相吕端作比较:宋太宗评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而周作人则是“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
由此可见,诗不必过长,小诗浓情,自可感人。读词的人,大多喜欢五代,北宋前期的词,何也?因此时之词,以小令为主,虽短,却言语平实自然,且用情深厚,感人至深。
作者邮箱: lulaisen123
编辑:liuxuepaper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