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放权不放手艺术结构促高效(教师中心稿)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教学放权不放手艺术结构促高效(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教学放权不放手艺术结构促高效(教师中心稿)
教学放权不放手 艺术结构促高效
——新课标视阈下的“三动四环节”模式
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 秦久传
一、新课标 新理念
伴随着21世纪前行的脚步,中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重要的大变革。以新课程为载体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标的这一核心理念正全方位地撞击着基础教育的实践。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要求是对传统教学无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否定与矫正,呈现出了明显的“能力为先、注重过程、重视方法、人文关怀”等时代倾向。
《纲要》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导向强调的是基础教育应该培养未来的人、现实社会的人和为人的一生奠基。这就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到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纲要》深刻地指出:“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显然,在课程学习方式上其基本理念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对学生主体尊严的捍卫,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反璞归真,是独立负责与合作共赢的有机统一。
《纲要》及因之而诞生的新课程体系,是一个立足于全方位的改革宏图,站在了一个比以前高得多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和气魄导引着中国基础教育的走向,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之光。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只是从宏观理念的角度进行了大体和长远的规划,而真正实施的主体应该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决定着新课程的进程与成败。实施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而上承理论下启实践的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模式。
就语文而言,有很多种行之有效好学好用的教学模式,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传统的模式其弊端显而易见,毋庸赘述;流行的“小组讨论”“成果汇报”“吹拉谈唱大杂烩”“掌声雷动的表演课”等模式“缺少的是能力的提升,对错误的矫正,小组交流往往是原来状态的徘徊。”笔者近年来实践的“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①,倒找到了许多与新课标不谋而合的契合点。
二、新模式 新内涵
1、“三动”既是课堂的时间流程,又是师生关系结构。
“三动”指的是“教师启动”、“师生互动”、“主体自动”三个教学阶段。
2、“四环节”是教学过程的艺术结构。
“四环节”指的是“起、承、转、合”四个起到衔接过渡照应总结作用的环节。
3、课堂关系结构示意简图:
4、 “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运用要点
(1)“起”得动人,激情“启动”。
一篇文章需要开个漂亮的“凤头”,一堂成功的课也必须高度重视开头的设置。教师一定要精神饱满,胸有成竹,气定神闲,这将对学生形成无形的感染。以便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期待,这是成功的开始。
(2)“承”得自然,交流“互动”。
当学生情感开始涌动,思维的机器开始运转之时,就应该自然而迅速地引出课题,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教给学生“打渔”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从个别里找到一般规律,把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归纳总结,然后形成技巧。
(3)“转”得巧妙,充分“自动”。
学生得到了“捕鱼之法”,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转入“学生自动”阶段,此时须转得巧妙而简洁,毫不拖泥带水。在该环节里,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坚持“无错原则”,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越多,主体就会“自动”得越充分,“自动”得越充分,课堂的效果就越好,这便是课堂的最高潮。
(4)“合”得圆满,水到渠成。
在经过了“三动”之后,课堂也接近尾声了。此时若能对过程作个回顾,可以达到理清思路,深化认识的作用。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多次反复之后,方法就已经具备了普遍的意义,可以用于指导实践了。用简洁的语言符号将它归纳总结下来,让方法内化为技能,可谓以简驭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新交点 新亮点
如果我们把新课标和“三动四环节”模式作一个仔细比较,会惊异地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这表现在:
1、 恢复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阶段“教师启动”的对象是主体——学生,这是帮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着眼点在学生;第二阶段“师生互动”的目的是为了让主体“学会”,落脚点在学生;第三阶段的“主体自动”更鲜明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归宿点在学生。
2、重视过程,强调方法。
“师生互动”阶段就是方法的发现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就是学生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的形成过程;“主体自动”就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的培养过程。
3、让学生热爱学习。
用“三动四环节”组织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这是力矫时弊的反璞归真,让语文课溢满“语文味儿”,并因之成为美的课堂。无论倾听还是表达,都力求使学生获得“真”的启迪、“善”的洗礼、“美”熏陶。惟其热爱,方能主动,惟其主动,方具高效。
4、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该模式的运用中,教师“启动”和“师生互动”都是平等的,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主体自动”也并非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在动,而是全体学生在动。其课堂效果是以学生的状态和收获来评价的,自动的面越广,程度越大,收获越多,效果就越好,课堂就越成功。
5、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新理念、新思维,还得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强的能力。“三动四环节”中的“启动”“互动”“自动”都体现着教师的素质,素质越高,启动就越成功,方法指导就越到位,对学生“自动”的点拨与评价就越有针对性;“四环节”中的“起承转合”就运用得越是得心应手,语文课堂就会更有魅力。
另外,由于“三动四环节”模式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主张教师“放权不放手”——放的是“师道尊严,言语权威”,不放的是对学生的必要的指导、帮助、点拨,将老师的积极作用充分地挖掘了出来,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既避免了“越俎代庖”,又使得课堂的导向性大大增强,避免了“满坡放羊”式的随意性。用“三动四环节”组织的课堂是紧凑高效的课堂,它既重过程,也重结果,使之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它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力避了由于对新课标的误解(“三维目标”被理解为了“三条目标”)带来的形式主义作风:所谓的“淡化结果”成了没有结果。事实上,教学的有效性是以教师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达成度来评价的,离开了教学目标,没有一个积极导向后的积极结果,教学便没有什么有效性可言。② “三动四环节”模式具有众多好课型的共性,在教法、教具的使用上具有灵活性,对各门学科具有包容性,这使得它在其它各学科中广泛运用成为可能。
一言以蔽之,“三动四环节”模式就是充分调动课堂教学各组成要素的积极性,用艺术结构追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值。
这可称之为亮点,亦正是其最大魅力所在。
说明:
① 见刘晓白《起承转合,互动学习——“三动四环节”语文教学模式探讨》一文,《重庆市“九五”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究丛书(19)•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一书第9-12页,黄新生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 见《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书,赵正铭 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③ 本文一些观点采自《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一书,刘晓明 王丽荣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liuxuepaper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