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高考语文要重视材料作文的写作(教师中心稿)

07年高考语文要重视材料作文的写作(教师中心稿)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07年高考语文要重视材料作文的写作(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07年高考语文要重视材料作文的写作(教师中心稿)


07年高考语文要重视材料作文的写作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  李由富
高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一枝独秀已成历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渐成气候。命题作文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开始受到命题人的关注。现在的作文模拟题的命制,也主要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一、二者的区别:
概念不同
所谓材料作文是相对于命题型议论文而言的,即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议论文,其特点是要求作者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写作。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材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题材的作文。其特点是思考时围绕一则材料(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作用不同
传统的给材料作文,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中,作论据使用。话题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较,在命题形式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事实上,话题作文提供的是一个主题的范围。而话题作文中对材料的运用比议论文的材料运用更为灵活,更具创造性,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为引出论点的楔子。
写作的思路不同:议论文的主题大体上是固定的,所以给材料作文,一般而言,先要读懂原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蕴含的几个方面的意思。对于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的材料而言,要围绕这个中心意思确立一个中心观点,在写作时在文首高度概述材料,快速切题,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在正文部分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在运用原材料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再旁征博引,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局再紧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希望。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审题时应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制内容和开放内容,确定选材范围和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特别不能放过 “话题阐述”,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对话题阐述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更重要。因为阐述部分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会受到约束。因为阐述的材料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广阔得多,引导考生思路的意图很明显。而且作为衔接材料与话题的枢纽,其对话题的阐释既明确又要丰富。这就避免了考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上的单一。
不仅如此,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写作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材料作文,这恐怕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有五个方面:一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二找中心。此过程类似于语言表达题中的压缩语段。先看每句中讲什么内容,然后分层,最后归纳概括出中心。三思角度。在粗读材料之后,就需要运用脑筋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尽可能地多角度思考材料的寓意。四巧立意。在明确中心,思考众多角度之后,撷取一个最擅长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立意。五有亮点。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对“亮点”如此评价过:“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在文采上总得有个能吸引阅卷者眼球的亮点!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提示】: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编辑:liuxuepaper.com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