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初探(教师中心稿)

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初探(教师中心稿)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初探(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初探(教师中心稿)


课题编号:JY06229

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课题组长、执笔人:童小钟
主要成员:余裕福  谢淦  周建军 毛黎明

摘要: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如何适应课程改革,是困扰当今语文教师的难题。一方面目前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心如枯井,没内容写;无恨无愤,缺少兴趣;千篇一面,缺乏创新;固守其位,模式僵化。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让很多学生着迷,网络上的一些留言本,博客,却不断爆出一些佳作来,现实作文本上的干巴的涂鸦,到了网络,很多人就心灵飞扬。看来要改变这些现象,改变教学方法和评改方式势在必行。本课题组研究成员抓住了这些现实状况,着手研究了“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作文教学”,让师生在网络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完成作文、修改作文、点评作文、升格作文、发表作文,对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建构主义  网络环境  互动探究  作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作文教学一直是中语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但是,就目前中小学作文的总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以传授技法和相关知识为主,作文训练以模仿范文为主,很少从语言交流的内在动机和鲜活的学生生活入手;教学结构上以“教师讲——学生写——教师评”为经典模式。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往往忽视学生再现生活、学生交流互动,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
学生最多的活动场所是学校,最大的资源是教材,以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为最根本的任务。书本知识与现代社会以及丰富思维完全割裂,使创作活动完全封闭了。学生不能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必然写不出像样的作文。
  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更渗透和改变着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学习,从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成了整个社会教育的热点。
在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教育技术规划(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iative)”,使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中受到教育。据统计在美国,喜欢在家里使用计算机的成人为40%,而4-11岁的儿童却有60%;喜欢在万维网冲浪的成人占29%,而儿童占44%。
在英国,2000年制定了《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Curriculum 2000),把小学信息教育课的内容规定为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信息查询技术、通过模拟环境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控制设备培养学生的智能控制意识、发展性学习等五个方面,并针对不同的年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瑞典,通过建立全国小学网,促进信息通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学校里的应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见面的场所”,不仅本校,而且校外乃至国外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教师间可以交流教案、发布教育信息、举办研讨会,还在网上出版“课堂直播”杂志等,并倡导建立欧洲中小学校园网。
在日本,文部省和通产省联合开始实施“100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项目,希望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框架之外,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室学习环境。文部省规定,从2002年春季新学期开始,中小学必须开设“综合学习课”,该课程可讲授国际信息、环境、健康等内容,但前提是必须把因特网与教学结合起来。
欧盟国家和新加坡等国,也在2003年前后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欧共体各国小学都广泛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大多数国家都作为必修课,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和数学课程中。
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到2002年底,全国已有2万6千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网。据2000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等五城市儿童使用网络情况的调查表明:有电脑的家庭占76.6%,其中联网的占76.4%;网络已成为儿童学习、交流、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
国内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程,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引发了教育的第三次革命。
网络教育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上网开展个性化学习。网络教育以电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双向电子通信技术为基础,具有适应性、网络化、交互性、实时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我市“校校通”工程实施,校园网的建设,无纸化办公的深入,让学生在网络中“合作、探究”完成作文、修改作文、点评作文、升格作文、发表作文成为现实,我们的课题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2005年10月我们的课题《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初探》被江山市教科所列为江山市一般课题(课题编号:JY0622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运用网络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作文教学的现实问题,在于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于让学生其中学会学习,为其今后坚持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的主要概念的界定
1、“基于网络”。现在整个社会,到处都能感受到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气息。学生不只是在学校里可以接触到网络,本课题研究的作文教学界定在已被网络拓展的学习时空下,可以是被学校净化和提供的网络资源,还可以是整个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资源。可以是信息化的课堂上,网络教室里,也可是课外、校外、家里对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创新。
2、“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听说读的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写作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同时写作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我们广大教师也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狭窄的生活空间,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的弊端,成了我们的拦路虎。因此我们在“互动——探究”上寻造突破口,让网络、生活、需要、教师的指导有机贯通。所谓“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于作文写作、点评等信息的双向传递,使写作的人能从更多的学生,更多的老师那儿得到作文方面的帮助。所谓“探究”就是学生带着困惑,疑问,带着求知欲去寻造解决的方式方法。“基于网络”是说我们的这些写作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有别于信息技术课、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和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因我们研究的条件有限,我们把作文教学定位在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上。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成功的作文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作文的内在规律,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建立在对学生作文过程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认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方式,首先应建立在学生作文心理规律上。海斯和弗劳尔(Hayes & Flower,1980;Hayes,1989)认为,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构思、表达和修改三种认知过程;而且它们之间并不是直线性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关系,而是重复与循环的关系。我们赞同“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一观点。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他有问题要解决,有观点要表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欲望,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从而保证整个写作活动的延续性。《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的主编王欲海先生经过几十年作文教学研究,也指出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创作欲”。
与作文心理学认为“作文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相一致的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它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问题、案例、项目、分歧)这一核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完成了意义建构,也就表现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比较深刻、透彻的理解,并在大脑中形成长期储存的认知结构。而网络教学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它能够从技术方面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我们所力求建构的基于网络的“探究——互动”作文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作文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作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主要表现在:(1)作文知识、能力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一定的习作活动主动建构和生成的;(2)学生是作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3)作文课堂教学应按照“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要素来组织,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4)强调丰富的学习资源的自我发现,应努力建立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并建立与此相应的作文教学内容体系等。
因此,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网络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习作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构建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目前教作文的僵局,改变学生写作的被动性、盲目性和无奈性,让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使学生成长为真正的写作的主人,为学生今后坚持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研究。
2、探索基于网络“探究——互动”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3、通过研究,改变学生过去被动作文的状态,在合作、探索中自主建构自己的作文体系。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收集国内外的有关网络教学,心理学,教学模式方面的文献,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了解中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的现状,分析有利学生作文的因素,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动研究法
基本模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设计出适合我校的的一些对策措施,然后把对策措施加以实施,边实践边修改,逐步完善这些对策措施。
4、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研究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作文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尽力做到课题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步进行,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转化为有效措施,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步骤安排如下:
1、研究准备阶段(2005.4—— 2005.9)组建课题组,对中小学生学生写作文的现状和教师教作文的现状进行了解、调查,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申报立项,初步拟订研究内容。  
2、研究实施阶段(2005.10——2006.6)
(1)实施具体方案,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开展实践活动,收集相关实验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体会及成果,并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研究阶段成果。
(2)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及时改进研究方案。
3、研究总结阶段(2006.7——2006.10)收集、整理、分析、提炼、总结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在课题申报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这一全新的作文教学途径,学生的赞同与支持,学校领导给与关注,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当我们在课堂中提出把作文课搬到网上去时,同学们的反映十分激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 浪”。在课题申报后,我们利用课题组成员年轻,懂网络的优势,让周建军、谢淦等老师组织师生共同学习了相关网络知识及多媒体信息技术。一时间学习电脑教室成了我们师生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我们组织了语文教师收集和真理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特别是学习了浙江桐乡市的班级习作主页“一米阳光”。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的思路逐渐明晰起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互动——探’式作文教学初探”这一课题。并进行申报。申报成功后,我们及时调整心态投入正式的研究中去。
(二)、课题研究初期的实施阶段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将来,我们有责任培养自主合作的创新人才。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在习作中合作,在合作中习作,在互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生上网尽情浏览后,进行信息选择、组合、加工,借助网页发布功能,把自己的“作品”传递到网路中,大家可以利用网页发布功能交流对作品的点评、心得体会等等,教师也以平等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引导交流,鼓励交流,对于优秀习作要针对性地发个人点评。如,谢淦老师在上《漫游语文世界》(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课时,根据学生的选择,把学生按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的代表把自己生活中、网络上收集的资料在主页上发布,让其他同学讨论补充,并可及时发布自己的观点,老师也参与其中发表看法。最后各组整理了自己的组的内容,编成了“精彩广告集”,“不规范用词举隅”,“网络新词荟萃”“口头语例举”“流言蜚语小册”等等。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学生自己的资料集,老师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探究,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你有什么看法?怎样在网络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随心所浴(欲)”一类改动的成语的广告?思考并在网络中搜索相关资料。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写下类似“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从   中学到语文”“关于规范街头用语的建议”“小议荧屏错别字”,也可以自拟题目完成一篇小作文,字数不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的轻松(以前没资料。现在一切问题解决了),让学生有兴趣发表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评头论足,互动开放的环境,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学到了超越作文课本身的知识。初步将作文教学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让我们尝试到了我们课题研究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带来的师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在网络中可以尽情浏览,进行信息的选择,组合,加工,润色,在网络中发布,发表。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所主持的学习活动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唤醒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好课程,让学生自己带着目标去搜索,带着任务去上网,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探索基于网络“互动——探究”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试图给我们的教学以更大的理论支撑。我们继续学习网络知识,完善学校主页,并鼓励其他老师也来设计作文教学,也用我们的方式试试作文教学。更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佳作发到大网站中去,像中学语文教育网http://www.liuxuepaper.com/,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http://www.nrcce.com/,中小学生作文网http://www.zuowen.net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作文得到更多指导。学生作文在网站上发表了,可能没有物质奖励,但精神上的愉悦,可以促使本人和其他同学继续学习创作的兴趣和勇气。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创作兴趣,激励他们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何乐不为呢。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阶段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何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方面使学生得到发展。课程标准颁布多年了,我们的课改也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我们认为,课程标准的这些理念需要我们继续下去。我们在网络的基础上,探究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在教学中力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教师、文本、环境之间建立了全面的互动关系。
通过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探讨,逐渐形成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写作的主体,强调网络对写作意识建构作用,强调“探究——交流”对写作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可以理解为:语文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创作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的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总结前段教学,发现了我们教学的课内效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存在问题,而教学系统设计是将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与网络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桥梁。我们从有效教学设计入手。进一步探究作文教学,并摸索出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来探究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设计。“问题”就是作文的任务,它往往通过一个命题、一个话题或一组材料表现出来。我们通常所说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就是作文“问题”的表现形式。我们这里所说的问题是在具体的情景下的问题,根据这种认识,我们把教学设计分成写作话题、写作情景、绿色范文、绿色导航、相关连接、发表园地等几个部分作文制作成网页。教师设计有一定的思路,减少了教学的随机性,提高了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
下面以《古镇探幽》为案例来说明:
1、导言 :在浙西有一座古镇,被诗人成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古镇廿八都这个名字,而我们就生活在古镇里,难到就不想重新审视和理解廿八都?一个小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你难道不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吗?
2、任务:首先我们要了解廿八都的历史,其次要了解它的现状,探讨廿八都在游客心中的地位,也可以搜索关于廿八都的图片,文章等,分析整理,得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3、过程:本次学习要求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事情和景物,但要涉及的东西,角度很多,希望大家合作探讨分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到疑惑的问题,共同探讨,确定目标,搜索、整理信息,从而得出你们自己的结论。
•资源链接:古镇廿八都http://www.nianbadu .com 
http://www.jx88888.com/lybd3.htm
http://www.htsource.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515
•资源检索:Google http://www.google.com
     百度  http://www.baidu.com
     超星数字图书馆 http://www.ssreader.com
4、评价:你们这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资料搜索中获得体验。也可以让同伴共享学习成果。
5、结语:我们这次学习不是为了完成单个的小作文,而是小组共同研究的共同撰写的报告,因而更有挑战性。我们不局限于本节课,大家可以选择其他时间完成,如有问题可以即时用QQ:147452418或着E-mail:jstxz@liuxuepaper.com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类作文资料和参考资料的发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思维过于分散的现象,往往要通过师生的即时互动,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有价值的线索,从而建构起相对完整的作文课。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师者的思路必须是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学习进程,在启发的过程中引导和带动着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疏导,从而体现出本课堂教学研究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四)总结深化阶段
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作文教学的研究,让我们师生切实体会到它有利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发展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学的民主得以实现,师生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网络的介入,使学校、家庭、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各种学习空间也被互相连通,打破了作文教学的封闭性。网络强大的灵活性,以及无穷的资源,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我们对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探究,形成自组织。教师、学生、课程、网络资源环境之间,两两相互作用,在互动中建构,在探究中发展,教学过程呈现多样、开放、非确定性。
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关注: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的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不断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构件。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问题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不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再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形成互动交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倡导“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一般地操作过程如下(根据泰勒“发展多种才能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演变而来):
1.呈现思考的情境或问题
2.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列出自己的主意或问题
3.提供一个分享、调整、修改的环境
4.提供酝酿的时间
5.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探究
6.让学生分享新的成果并选择最好的或最独特的问题解决方法
7.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产生新的问题
8.在新的互动探究中不断创新发展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和习惯。教学活动从提出问题、情境设置、交流互动、在线写作、评价反馈等一系列过程都能很好的在网上完成。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创造力绝非一种知识特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优秀的个性品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人格特征。而“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正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主体意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把课堂辟成学生“显山露水”、自主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平台,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引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探索,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引发创新的火花。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多次的交流互动及“酝酿——假设——给证——再假设”的多次反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必然得到锤炼。所以,“互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效地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认真设计、精心指导、实时监控是网络“互动——探究”式语文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研究中我们不断思考如下问题:
1、网络资源量大、形式多、角度杂容易掩盖学生的思考过程,使学生产生浮躁的心态。
2、学生收集了资料后,组织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往往被其他人的观点所影响。
3、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同学容易失控。
4、网络上大量让人不知所云的新词,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表达造成很大的冲击,对学生的良好读写习惯造成了一些影响。
九、课题研究效果
不容质疑,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作文教学探究,极大鼓动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也给语文教师的作文带了全新的感受,与体验,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学生不再局限于一节课,他们在课余积极地学习,不余遗力地学习着,不但学到了网络技巧,网络知识,更提高了写作的兴趣,有很多学生在QQ上告诉我,我的习作又发表了,老师你也去看一看,有同学的习作在网站老师的评比下推荐刊出了,他们在激动的同时更加卖力的写作。我们想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没能得出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我们在师生互动探究中尝到了乐趣,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校的中老年教师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起了电脑,有的还在家里联入了互联网,我们的研究给学校的师生学习、生活、教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期的设想。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基于网络的“互动——探究”式作文教学丰富了作文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对当前以师生对话交流、以纸张、笔为习作工具的作文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完善。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面和反面。网络也是如此,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网络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有: 
1、网络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网、中小学学生网站和中小学生作文网站的建设,过滤成人网站中一些不适的内容,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另外,我们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守则,引导儿童如何安全的使用网络。
2、网络心理问题,因为如果一旦上网成瘾,则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无节制地玩MUD游戏、长时间地在聊天室里聊天、无止境地网上浏览等都是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要网络行为。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的辅导?有待进一步研究。网络教育最大的缺陷是缺乏面对面的互动与个性化的服务,虽然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却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长时间接触网络而忽略与他人的接触,则可能导致有的学生只擅长通过键盘与网上的其他伙伴联系,却不善于与周围的伙伴沟通。应该将网上交流与网外交流结合起来,使课堂学习、小组讨论、网上协作学习等方式交相辉映,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建立起桥梁。
3、如何创设更简易,更便捷的学科网络教学操作平台,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网络教学平台多而杂,选用或建立有效的教学平台,将使研究的效果更直观明了。才会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网络作文教学中来,才会出现遍地开花的效果。
4、缺少教师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有效培训。我们殷切的期望上级教育部门能给我们教师多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培训,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网络作文教学的未来将是前景灿烂。
最后,我们在倡导网络作文教学的同时,并不是一味地排除其它教学手段。我们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估价一种教育是否真正有价值,我们最终要考察的,不在于其知识、课程、作业、考试,而在于它是否拥有智慧,是否是有智慧的教师通过有智慧的教育培养了有智慧之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我们还应继续努力,沿着课题研究的路走下去,不断地摸索与反思,因为我们想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用心,教育的智慧不会离我们太远。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学习型网站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实践研究与思考》,肖从华 ,惟存教育实验室,2005.5
3 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http://www.cyyz/cc/ 2003.5
4《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构想》  柳栋,王天蓉《网络科技时代》(教师版)2001.1第15期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6《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谢海龙 《电化教育研究》 2003第1期
7《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学科教学》1998年第3期

编辑:liuxuepaper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