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阅读和写作教学(教师中心稿)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把握阅读和写作教学(教师中心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把握阅读和写作教学(教师中心稿)
把握阅读和写作教学
-----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武汉市江夏一中 赵孝云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改革读写教学,培养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总体目标。
一、把握阅读教学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改革阅读教学就是要把握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徊的诵,文要周回的默读,小说要耐心的看”。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那么,在新课标下,我如何把握阅读教学呢?
(一)倡导质疑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应倡导学生质疑,对学生的质疑及时点拔。学生的质疑可能是幼稚的或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有位同学提出,郁达夫为什么认为秋是悲凉的,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秋却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引导学生联系两位作者的身份、所处的社会环境、写作的时代背景去讨论,其他同学站出来展开了生与生、生与师的平等互动讨论交流,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主动地对老师设问、对教材内容、对编者的意图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文本中的作者或文本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提出疑问,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解决了疑问,获取了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质疑技巧,质疑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对文章的体验也随之加深。质疑不是终结,学生的思维随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诱导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要使学生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诱导情感因素的激发。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诱导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我采用平等互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读课文,谈海伦•凯勒是怎样度过三天,让学生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当老师,讲解读本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让学生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让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串起课文内容,串起了学生丰富的读、说、议、写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对话交流,老师精要地给予点评,自己设问,讨论交流、解答疑难问题,形成了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讨论交流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被动的听老师的指令、听老师的讲解的被动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三)指导生活阅读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学生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阅读,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章,因为文章源自生活的。如在《故都之秋》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故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故都,让学生去感受故都的“清、静、悲凉”人文底蕴。学生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走进文本,用清、静、悲凉的恬静洗涤内心的浮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信息处理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现实下,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较好地立足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语文信息,多且杂。学生读书写文章,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的处理过程。这种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才会水涨船高。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也被认为是一种信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过程就是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增值。学生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对信息进行收集、辨别、储存、运用,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网络提供了各种资源,能快捷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教学中,如能够将网络资源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处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增长见识和才干。
(四)引导个性阅读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章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善处个性,引导阅读。“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雪融化后是什么”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棱有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引导学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章得到融合。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针对文中的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即失去了双臂反而使得维纳斯更加秀丽迷人的观点,诱导学生去讨论、思考:如果完好无损呢?难道断臂所形成的残缺美比无损所具有的完整美更美好吗?学生们讨论,甚至辩论,见仁见智。老师、学生平等交流后理解深化了,学生认为正是由于双臂的残缺才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每个欣赏者可以凭自己的最美好的想象去为维纳斯创造一双秀美的玉臂。残缺生发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有形的和无形的结合到了一起,虚实相生。
二、把握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也是人文表达最直接的方式,相对于阅读来讲,它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把握作文教学,我立足于“开放”。
(一)开放学生思维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风格、体裁也会相应的不同,现在写作的目的却背离了作文的原意,让孩子为文而文,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他们丢之不去的包袱,这种心情下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应付差事,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语文能力。
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写作的目的,开放学生作文思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只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发乎情止乎礼,就没有什么不可说、不可写的。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块明镜,映照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只要他们把这块镜子摆出来,就是一篇绝佳的文章。教学中我有意淡化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导,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开放思维,不拘一格地选择恰当的体裁,去反映生活,阐发议论,抒发情感。
当然,淡化对具体文题的“指导”,并不是要放弃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盲目的从感性到感性。每次作文训练,我都根据写作目的命一组(至少两题)题目,供学生选择写作,以求开放学生作文思维,或以某一事物为话题,用半命题或自拟题目的方式作文。如:
①当我受到( )的时候 (表扬、批评、误解、挫折、歧视)
②走过( )的岁月 (童年、初中三年、令人难忘、不堪回首……)
③以“责任”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④以“习惯”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开放思维,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素材,运用最恰当的体裁,各扬其长。
(二)开放教师讲评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爱好不同,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叙事,有的擅长写景,有的擅长状物,有的以幽默为主,有的却满含深情,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满目狼籍一点闪光……我们常常习惯把那种有情的文章看成真实的好文章,对那种胡编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顾,其实这本身就是作文评价的误区,而正是这种误区扼杀一代代创作天才。
作文完成后,开放讲评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此,我采取了以下步骤:
①老师通览习作,并摘记习作中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典型(特色及问题),取得讲评的发言权。了解此次训练目的是否达到。
②分发习作,让学生自行修改并互批互评。(老师对学生有修改作文的专项练习,有评价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本次写作要求,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人手一份),对作文进行认真的批改评分。在总批后签名以示负责。
③在初评的基础上,在全班广泛交流阅读(要求每人读5篇以上)。在文后写下“读者留言”,以讨论的方式交流阅读心得,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④推荐优秀作品(或分数并不很高,但对照“发展等级”在某一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在教室内的“习作园地”张贴,供大家学习、交流。
老师对以上环节跟踪指导,对修改、评价中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参与讨论、交流的全过程。最后由老师对本次训练作出讲评。
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在作文修改与讲评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优劣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博采众长,确实有效的提高了写作能力。
开放讲评,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不同的中心;或者同一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主的选择内容、真实的反映内心。教师评价时要看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并且加以引导,真正做到学生的文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如写朋友,让学生们可以写同龄人,可以写长辈;可以写景物,可以写动物。只要能带给朋友般的温情,分享失意与得意的都应该算朋友。教师在讲评时要从其优势入手,以赞扬为主,点燃星星之火。
(三)平等互动对话式师生交流
学生的写作与教师的讲评之后,难免会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时还可能使一些学生的文章定型化,没有了发展的目标,所以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必须有所发展,让写作变成心灵与心灵的交汇,感情与感情的碰撞。以前,我们是学生写,教师讲,而现在我们应该教师讲学生也讲;学生写,教师也写,真正使文章变成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写作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教育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动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创造新知。作文来自学生就必须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不能用老师的观点取而代之,教师只能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理解学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再次,学生基础有限,教师必须能够与学生合作完成文章。这种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而是教师在理解了学生的观念,读懂了学生的心理,在学生的引发下有所感触,并与学生交流,再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知,改进作文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决定者出现的。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教师去奉献,教育是务实的科学,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究,教育是遗憾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去创新,教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
总之,“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得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把握读写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编辑:liuxuepaper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