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基本国策第一人
语文课件,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马寅初:基本国策第一人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马寅初:基本国策第一人
今年是马寅初诞辰120周年,也是其逝世20周年。提起马寅初,人们就会想起他的“新人口论”。在上世纪50年代,他便预见到中国人口如果不及时控制,将会成为工业化的负担。经过正反两方面实践的检验后,中国近三十年来已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人们对马寅初的远见卓识也报以深深的敬意。
■人物档案■
马寅初,字元善。1882年生于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浦口镇一个酿酒小作坊主家庭。20岁时考入天津北洋大学。赴美留学,先后获耶鲁大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任经济学教授。抗战中,因大力抨击国民党腐败,被监禁达数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1958年,曾受错误的批判。1960年,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1979年,平反后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981年,因他在人口发展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而受到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会议的专门表彰。198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
■出生正逢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又姓马,乡间盛传:“五马”齐全,一定是个非凡人物
■中国留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窍门”,是选写美国导师不熟悉的中国问题,而马寅初的博士论文偏偏写的是《纽约市财政》
1882年6月24日,浙江嵊县浦口镇酿酒小作坊主马棣生家里出生了第五个儿子,既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乡间盛传:“五马”齐全,一定是个非凡人物!
马寅初十几岁时,维新之风吹到家乡。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父亲却要他留下继承家业。为此,父亲几次对他进行罚跪并用竹篾抽打他,马寅初总是咬紧牙关不服,为示抗议还愤而投河,幸被人救起。父亲无奈,只好托在上海经商的好友将马寅初带走。1898年夏秋之交,马寅初进入教会学校“英华书馆”,开始了中学生活。1901年秋,20岁的马寅初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后,他初录取公费留学。1906年秋,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后改学经济学专业。
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窍门”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的题目。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论文时,题目却定为《纽约市财政》。他对纽约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
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23年,他发起成立最早的全国经济学学术性团体——中国经济学社。30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在努力做中国经济立法这项重大工作时,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
■抗战时期,提出要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公开指斥蒋介石是“家族英雄”
■被国民党幽禁期间,学生们举行“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并在重庆大学校园的梅岭修建了“寅初亭”,冯玉祥题写了亭匾
■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从此“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抗战初期,马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皇亲国戚”如孔二小姐之流走私舞弊无人敢管。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此论一出,各界轰动。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
面对民族的灾难,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1939年,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听到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马上感到有了希望。这也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后来,他回忆说:在1939年以前,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自那年起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马寅初的言行,使蒋介石恼怒万分。1940年12月,马寅初被强令“外出考察”,实际上是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集中营关押。马寅初被捕引起了各界愤慨。1941年,重庆大学援马大会举行“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合送来了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学生们还用捐款在重庆大学校园修建了“寅初亭”,冯玉祥题写了亭匾。1942年,马寅初被押回重庆歌乐山寓所软禁。1944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各界怒骂,一片指责之声,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获释后,马寅初把第一篇文章《中国的工业化与民主不可分割》就交给了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发表。
■在《新人口论》受到错误批判时,仍坚持原有的立场,声称:“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评者们投降。”
■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周恩来逝世,按规定向遗体告别的人绕完一圈就要离去,但坐在轮椅上的马寅初坚持要再绕一圈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1951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模,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6亿人,增长率又达每年2.2%。马寅初忧心忡忡地认为这会“影响工业化”,应当实行计划生育。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1957年,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后来,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周恩来曾表示赞成。毛泽东开始也认为有可取之处,并在会议上感叹新增的粮食多被新增的人口吃掉。然而翌年,国内开始搞“大跃进”,人口首先是人手、人多是大好事,粮食多得吃不了等错误观念一度充斥。在康生、陈伯达煽动下,从1958年到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当时,马寅初写下《重申我的请求》一文,表示对各方挑战“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评者们投降”。好心的人劝他公开认个错,周恩来也劝过他。但马寅初坚定地说:为了坚持真理,“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当时,有人想把马寅初划为右派,但受到周恩来制止。不过,1960年初,马寅初还是被迫辞去北大校长一职。此后,他的名字也很少出现在公开场合。到了1964年,经过三年困难时期造成人口一度下降后,全国再次进行普查,统计人数又达7.16 亿。毛泽东也认为不得了,中共中央就此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70年代初以后又采取极其严厉的节育措施。由于千百年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加上农村经济状况使许多家庭想多养孩子特别是想要男孩,这种顽固的惯性作用使全国人口增长仍在继续,现已接近13亿。把中国人口的增长说成是批判马寅初的结果,未免夸大其词。不过,他当年的预见及计划生育的提议,对保证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革”期间,周恩来起草的保护名单中包括马寅初,得到毛泽东批准,这使他免遭劫难。1972年,马寅初患直肠癌后,周恩来又亲自批准为他进行手术。周恩来逝世时,95岁的马寅初不顾家人劝阻,坚持要去向遗体告别,并激动地说:“我死了,也要去!”按规定,向遗体告别的人绕完一圈就要离去,但坐在轮椅上的马寅初坚持要再绕一圈。绕完后,他又在家人的搀扶下站起,向周恩来遗体鞠了三个躬。
■在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同仁敬重;为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1982年5月,马寅初安详长逝时,距他的百年诞辰只差一个月零十四天。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直至新中国。观其平生,始终忧国忧民,并追求新思想,而且为坚持真理而不苟同、不气馁,不怕孤军奋战,更是令人可钦可敬。
马寅初生长于中国近代经济最为发达的江浙,求学于美国,思想上既打上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传统烙印,又能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他在人口问题上能最早提出宝贵见解并非偶然,是他长期追求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成果。正是由于他看到中国强盛的希望在于共产党的领导,虽然他受过不公正的批判和对待,对党的信任却矢志不移。
在马寅初的葬礼上,有人送上这样的挽联——马师在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同仁敬重;先生为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这副挽联,可谓这位百岁爱国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马寅初壮语录
“一不做官,二不发财”
1915年,怀着“强国富民”抱负的马寅初留学回国。当他到北平后,袁世凯正上演称帝的丑剧。
这年秋天,马寅初的住所一时车水马龙,宾客纷至。
“你还是到我们大帅那里去吧!去后让你操办财政经济事务,保你可以发大财……”一位军阀的代表向马寅初提出邀请。
“我是做学问的人,不想做官发财……”马寅初义正词严地说。
一些军阀和政客轮番上门来游说,使马寅初十分反感。经过几天的考虑,他公开宣称“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走治学救国的道路。
不久,马寅初就接受蔡元培的邀请,成了北京大学的经济系教授。
“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
马寅初拒绝蒋介石请他去美国考察和对他委以重任的许诺后,于1938年应聘到重庆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和商学院院长。
目睹当时国民党四大家族强取豪夺,大发国难财的行径后,他极为愤怒,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奋起抨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下,人民根本就没有言论自由,广大群众敢怒不敢言。但马寅初不怕,他说:
“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提出对四大家族征收“临时财产税”,并在不同的场合发表演讲、文章,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你们(特务)不动手,我就要发表演讲了。”
1947年暑期,南京中央大学举行校庆活动,邀请马寅初到校作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罪行的报告。国民党特务机关获悉后,威胁要杀死他。
行前,他作好了牺牲的准备,并将写好的遗书交给了家属。
演讲那一天,马寅初身穿蓝布长衫,大义凛然地登上了讲台。他一开头就说:
“站在下面的特务先生们,你们要开枪就开吧!我马寅初在此专门恭候。”
台下身上暗藏手枪的特务们顿时面面相觑,不敢动手,全场却掌声雷动。
“你们不动手,我就要发表演讲了。”等掌声平息之后,马寅初平静地开始了他的演讲。
“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发表后,康生、陈伯达等人发动了对马寅初的大批判。当时,遭到错误批判的人很多,违心地检讨甚至“认罪”者不乏其人。而面对全国性的大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在政治高压下,马寅初没有写过一个字的检讨,这在那个年月,恐怕是极为罕见的。
马寅初经济言论举隅
▲从经济的原则上说,农业国家是不能达到“富裕”的,事实上比较富裕的国家大都是工业国家。
▲要发展国外贸易,就要发展资本,尤其要注意人才。否则,愚昧无知,只有处于被动,各种有利的事业,都要被别人操纵了。
▲我们如果能善于利用外资,不但可以挽回利权,还可以发展国家资本。
▲中国人缺乏研究的精神,所以一切都不能进步……(研究)虽然耗费不少,但是收获却不可限量……我们要发展国际贸易,也要细心研究怎样改良品质,怎样培植人才,怎样健全组织。(1939年)
▲内价与外价同时稳定不可兼得时,与其牺牲内价维持外价,反不如牺牲外价维持内价之为愈。因内价稳定,利率无忽涨忽落之必要,企业家无所顾虑,可专心致志于国内事业之发展。
▲投资等于储蓄。储蓄仅为一消极之观念,使储蓄能发挥作用,则有赖于积极之投资。
▲企业家为现代经济之推动力,其地位至为重要。在完全之自由竞争下,物价渐升,可予企业家以奖励,促其生产;倘物价不逐渐上升,反逐渐下跌……经济事业之发展必大受阻滞。
▲现代世界经济已成一体,非如昔日之闭关自守经济可比。
▲中国人之思想,就个人而论,重在“自安”,人与人之间,重在“相安”。无论何人均怕有事,所谓化大事为小事,化小事为无事者也……处今之世,只求“安”而不图“强”,固不足以自存,但图“强”仍不能忘求“安”。
▲西洋之经济思想,以生产为起点,先有生产而后有分配。中国人则不顾生产,只讲分配。西洋人主提高生活程度,中国人则以安贫为高尚……顾现在情形大变,旧的经济思想已不能适应世界潮流,故不能不加以变更。(1944年)
▲我们要先增进农民的福利,而后国内的实业方可向康庄大道迈进。
▲欲谋中国之独立与生存,必先使之工业化。欲使之工业化,必先利用外资与技术……提高农民生活水准,为中国工业化必不可缺的条件。(1945年)
▲所谓工业化,原不仅指工矿、交通、运输各方面而言,农业方面的工业化是一样的重要。(1946年)
▲奖励先进,照顾落后,淘汰有害,这是对的;但不能老是照顾,致使其停滞不前……(1955年)
▲工业改建和扩建一定要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同时进行,以求得二者平衡发展。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应该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从稳定物价和物价政策开始,转到经济和财政的平衡,转到财政收支平衡,转到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平衡,转到轻工业和农业的平衡,转到工农业和商业的平衡,转到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平衡,转到积累和消费的平衡,直至最后仍归到稳定物价和物价政策,首尾相接为止……各环节的联系不是呆板地沿一根直线前进,也可以沿着一根直线后退,也可以后退之后又前进……前进之后又后退。所以这个团团转是灵活的,不是呆板的、死的。(1956——1958年)
▲我们沿着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顺序进行,在进行中不断暴露矛盾和不断解决矛盾,这就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发展过程,我们就依靠这个事物本身的力量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能不能向前进展,不取决于困难或问题之有没有,乃取决于困难或问题能不能被找出,以及能不能及时解决。
▲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1959年)
《新人口论》论点摘编
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深刻地分析了中国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发展速度的矛盾,科学地阐述了当时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对此,马寅初提出了一整套基本可行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国家应进行人口普查,制定人口政策;
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
要提高人民的科学知识水平;
要提倡晚婚、避孕,实行计划生育;
政府要有具体措施干涉生育,等等。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共分十个部分对他的论点进行了论证:
我国人口增殖太快;
我国资金积累不够快;
我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
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积累资金;
从工业原料方面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几点建议: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尖锐地指出:“人口多,资金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矛盾。”“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问题若不早为图之,若再不设法控制”,就“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就“不免给政府带来很多的困难”。
在50年代中期,当人们还根本没有注意和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却如长空惊雷,大声疾呼:“人口非控制不可!”而且还科学地预见到了中国在未来五十至一百年人口发展的真实情况,并据此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真可谓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编辑:liuxuepaper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