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刘亮程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神话刘亮程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神话刘亮程
刘亮
程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的同时也有人说:“刘亮程用的是虚空的乡村情感包装自己。”
刘亮程说:“永恒存在于生活中不变的部分。找到它你就是大作家了。”“我恰恰在追怀一种永远不旧的东西,过去千百年仍鲜活如我们古老的血液。”
我到深圳书城去找他的《一个人的村庄》,书城的电脑屏幕上显示:“数目:1.”,咨询小姐微笑着说:“那一本可能是坏书……”彻底打破了我似有似无的希望。我苦笑了一下,尽管我很清楚,她说的“坏”不是“好坏”的“坏”,是“坏旧”的“坏”。
我又打开了电脑,上了网,找他写的文章,出乎意料,有五、六篇,而写他的文章,也有那么五、六篇,倒给我一丝安慰,可见我这篇文章没有写红楼梦曹雪芹,而选了写刘亮程也不是那么……(其实我对于《红楼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作者身世实难以考证)
刘亮程:新疆沙湾县人,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在乡下写了许多年诗,到乌鲁木齐后开始写散文,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现在写小说。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现在已经2001年了,新世纪啊,人们都已忘却他了罢,而我才发现他,就像钱钟书的《围城》中那个祖传的老钟,在时间上落了伍。
几篇文章看下来,是一种陌生而又亲切的感觉。不敢说那是大家之作,但我相信那是真感情,虽不开阔宏壮、荡气回肠,“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王国维《人间词话》)“宁让土地荒芜十年/也不愿/我心爱的妻子荒睡一晚”,“那些荒睡的夜晚将永远寂寞地空在她的一生里,空在我充满内疚的心中,成为我一个人的荒凉。”
他认为世界本一体,这倒和佛学是一致的。他写鸟叫:“它把孤独和寂寞叫出来了。”;写狗:“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写兔子:“一只奔波中的野兔,看见自己昨天下午撒的粪蛋还在路上新鲜地冒着热气是不是很有意思”,“不吃窝边草的野兔,为一口草奔跑一夜回来,看见窝边青草被别的野兔或野羊吃得精光又是什么感触”,进到城市,他又发现:“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从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发觉,刘亮程对于自己的故乡,生长的地方,是有着深沉的思考,他对于一草一木,每一只鸟,每一个小狗,每一头驴,土,庄稼,风,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和它们是一体的,但他又以自己的感觉,来猜测它们的感觉,他只能这样,他觉得他是对的,其实是它们组成了故乡,养育着他,他观察它们,难道它们不观察他吗?在刘亮程的文章中,隐去了一切人和事,只剩下他和它们,好象两个人的世界,却具备了世界上的一切感觉。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诗人必有轻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王国维《人间词话》)长年累月地生活在一个村庄里,持续不断的观察与谛听,使刘亮程可以”与花鸟共忧乐“,:”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这样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冥想,在刘亮程心里都是生活。不知道他是不是”出乎其外“,但这些感觉,是他自己感受到的。”如果我还有什么剩下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一棵草的事情,一粒虫的事情,一片云的事情。“
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就是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你可以与万物同思想,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另一番境界。你可以领略到不同与书本上的风景,是用你的眼睛“制造”的,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独立思考,不用盲目的相信别人,不要囫囵吞枣的接受书本,我们应该有独立的思想,虽幼稚,但是自己的,思考过的。
再说到刘亮程……
我不能说刘亮程的散文纯净,因为我觉得里面有一种刻意,也许我读到的不多,有机会我会把《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们》看完的。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