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李白诗中的川与床(网友来稿)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也谈李白诗中的川与床(网友来稿)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也谈李白诗中的川与床(网友来稿)
陈林森
《浔阳晚报》2005年10月28日B2版发表唐厚纯先生文章,试图纠正李白两首名诗的误读。笔者拜读之后,有些愚见,愿就教于唐先生。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中的“川”是什么意思?有的说是山川,有的说是河流。唐先生认为“川”指的是平野。他指出一般人所解释的“瀑布下接山下的龙潭,从远处望,好像挂在河面上”不合事实,这是正确的。据了解,小学教材中对“遥看瀑布挂前川”便是这样解释的,这可是误人子弟的!但唐先生认为“出星子县城,往西望去是一片平坦的冰川遗迹田园沙洲”亦不符合事实。李白当初所处之社会环境与现在相比诚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自然环境不至于面目全非。今天人们站在秀峰景区门外所观之瀑布景象,当与诗人昔日站在山下所见略同。诗人所写是仰观的角度,虽然游客所立之地约略为“田园沙洲”,但瀑布所垂挂之处只是一片山崖,其经溪涧之水而后注入龙潭当非观者远望所能目验,更非一片“田园沙洲”。所以将“川”释为“平野”殊为不当。瀑布是自上而下的悬挂,其背景只能是纵向的山崖,而不可能是横向的河流和平野。那么“川”到底如何解释?笔者认为这“川”当为“山川”“山崖”之谓。《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对“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解释是“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这“山川”即偏指“山”。李白另一首写庐山的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回崖沓嶂凌苍苍”就是人们遥望香炉峰瀑布所见到的真切景象。对此,人们从庐山瀑布全景照就能一目了然。在古诗词中此类用词现象也可以找到旁证。姜夔《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池”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高中语文课本中都释为“城池”。
再说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一句中之“床”究竟是什么。唐先生否定了此“床”为“睡床”之说,指出:“古代建筑‘窗高孔小’,而不是今天的玻璃幕窗,既宽大而窗台低矮,月光照到‘床前’实为不易。”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唐先生释此“床”为“井上的围栏”却令人生疑。诗歌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的景象,诗人何以要深夜来到“井上围栏”旁边望月思乡,难以自圆其说。“床”在古诗文中固然有“井上围栏”这一义项,但用在这里并不适合。《辞源》释“床”的第一个义项为“坐卧之具”,原来古代之“床”既可用于“坐”,亦可用于“卧”,乡间至今仍有不少居民用坐卧两用之具于夏秋之际在户外乘凉,如竹床、躺椅之类。白居易《早秋独夜》:“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这里的“床”显然也指的是“坐卧之具”,“檐下”自然指的是室外屋檐之下,而不是深幽的卧寝。有时“床”也专指坐具,如《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从诗的意境来说,人们总是于溽暑之夕与月亮比较亲近,古代缺少调节温度的室内设备,那么古人自当有炎夏之夜在户外纳凉的习惯。设想诗人辗转于住宅之侧、庭院之中的“床榻”之上,似梦还醒,迷迷离离,见到床前洒满皎洁的月光,依稀之中疑为地上铺了皑皑白霜,他不禁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天际,这种朦胧的美妙,引发诗人产生思乡的遐想,才能吟出这首绝唱。如果诗人步行来到井栏旁边,那就全是清醒的人,“疑是地上霜”便有矫情之嫌;如果是“井上围栏”,便不会出现“床前”之说,只能说成“床边”“床周”“床畔”之类了。
作者邮箱:
编辑:liuxuepaper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