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闪光美文

 哲理的闪光美文

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哲理的闪光美文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哲理的闪光美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文一
  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人们可以引发诸多话题。请看著名作家徐迟是怎样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的——
  枯叶蝴蝶
  徐迟
  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转摘自《语文快餐》1999年第6期)
  [解读]
  本文脱开了借赞美蝴蝶来歌咏爱情的框架,也没有落入因枯叶蝶濒于绝种,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而是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最后三段,作者从节肢动物的生物属性延展至人类社会,表明自己的心迹,表现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

  文二
  赏花观树,脱口赞美,这是人之常情。不料园主一语惊人,引发了“我”关于“完美”的一番思考——
  花与树的完美
  林清玄
  我到一座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
  花园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的。”
  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
  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是非、善恶、高低、美丑,
  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见呀。
  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因此我深信,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与完美之路。
  (原载《长江日报》)
  [解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细细思量,这话极有道理。花美自不待言,单说那树:或娇嫩稚美,或伟岸壮美,或娉婷婀娜,或遒劲奇峭,即便是伤痕累累的古树,亦不乏沧桑、龙钟之美。花无丑花,树无丑树,那么人呢?为什么会有“是非、善恶、高低、美丑”之分呢?不同的思想意念使然。花与树的完美,源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完美之路”。这是多么令人警醒的人生哲理啊。文章虽短,但清新的文笔,委婉的警语,一如“清水芙蓉”,临波照影,亭亭玉立。

  文三
  一场大雨过后,拿伞的旅行者被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什么也没拿的又会如何呢?请你阅读——
  三个旅行者
  王晔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满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被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我走在泥泞的路上,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被淋湿而是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原载《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1日)
  [解读]
  这篇寓言,也许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形象艺术的美感,但给予我们的思想启迪是深刻的。三位旅行者,前两位都有所恃,因其有所恃,就放松了戒备,故而在其优势的地方出了岔子。第三个人全无所恃,故而能处处小心谨慎,安然归来。所以文章总结说:“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这段话包孕哲思,精警有味。

  文四
  爱是伟大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时间使爱永恒,爱就像美酒,时间越久就越甘醇。这一哲理并不深奥。但怎样把它说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感人呢?请读一读——
  时间和爱的故事
  佚名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一天, 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
  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
  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站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
  “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想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
  “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摘自《中外期刊文萃》2001年第5期)
  [解读]
  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荒凉的孤岛上,“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小岛快要下沉了,爱向各种人求救。富裕表现出的是贪婪自私,虚荣表现出的是不近人情,悲哀表现出的是消极萎靡,快乐表现出的是忘乎所以。只有时间,宽厚,仁慈,博大,乐于助人,解人危困。在这里,时间是真的代表,善的凝聚,美的化身。时间永恒,爱心伟大,时间使爱美丽,爱使时间增辉,时间和爱谱写了一曲美的旋律。

  文五
  一尊原价是5000元的佛像,最终仅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且卖主还“高兴得不得了”。这种情况竟发生在卖主未陷于贫病交迫而难以度日之时,实在令人深思——
  反弹原理
  许海维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0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佛让弟子们乔装打扮了一下。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侃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又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原载《年轻人》2001年第9期)
  [解读]
  这个原本让人难以置信的结局,在作者的巧妙构思下,被演绎得合情合理。作品虽只六七百字,内涵却很丰富。佛(智慧者的象征)的成功,正是由于他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弱点:自信心被毁,人就变得软弱可欺,不堪一击。而人的自信心大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佛依次派弟子下山与老板侃价,其目的正是为了摧毁老板的自信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好利”的老板怎能不忧心忡忡呢?古语云:“无欲则刚。”欲望太强的人,必然患得患失,必然瞻前顾后,必然胆小易败。内心软弱,被人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与其说是佛战胜了老板,倒不如说是老板自己打败了自己!
  当然,故事还告诉我们,世上的财物在智慧面前都是卑贱的。智慧是无价的,它既能点石成金,也能将黄金化为粪土。

  文六
  当你感到了无兴趣、萎靡不振甚至痛苦不堪时,请想一想,是不是你面朝的“方向”不对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需要把自己“走路”的方向作一个——
  180度转弯
  吴静男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条路。后来还有很多人也说这句话,但方式不同。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两个镇给失业家庭发放50美元补助,一个镇宣布为“救济金”,一个镇宣布为“保险金”。前一个镇的失业家庭觉得太少,充满了抱怨,并期待安排工作;后一个镇的失业家庭觉得从此没有后顾之忧,开始努力去争取工作。50美元是同样的,但效果却是判若霄壤。
  你听过两个推销员派去非洲卖鞋的故事吗?其中一个推销员在拍回公司的电报上写道:“立即返回,这里没有人穿鞋。”另一个人则写道:“绝佳机会,将能卖出100万双,因为这儿还没有人有鞋子。”
  当你看到半杯水时,你会怎样形容它?是一杯半满的水,还是一杯剩下一半的水?当你想到交通信号灯时,你先想到红灯还是绿灯?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临赫拉克利特那样一条路,而且必须作出选择:上坡?还是下坡?关键要看我们面朝哪个方向。
  如果不是有心,人们很难感觉到生活之路两端的“海拔”不同。有一位母亲干脆把这种差别放大,一端高耸入云,一端就在脚底,为的是让人触目惊心。她给随夫远在异乡极度无聊的女儿回信说:“有两名囚犯从狱中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星星。”
  女儿把母亲的话看了又看,觉得自己很惭愧。“好吧!”她想,“我就去找那星星吧。”
  于是她不再抱怨屋外的高温,走出屋外,和邻近的印地安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织东西和制陶。刚开始时,彼此还有点生疏,但是当他们了解到她对这些真有兴趣,他们也真诚相待。她因此迷上了印地安文化、历史、语言及所有有关印地安的事物,这块曾让她感到痛苦的地方变得神奇美丽。
  当我们感到了无兴趣时,就应想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等于把自己走路的方向转换了180度。意识到这种转弯,或许能将我们萎靡的人生提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度。
  (转摘自《读写天地》2002年2月6日)
  [解读]
  这是一篇富含生活哲理的短文。“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条路”,一端通向坡顶,一端伸向坡底,你说这是上坡的路呢,还是下坡的路?如果认定是上坡的路,你就会费力去攀登,尽管汗流浃背,最终将爬上坡顶,到达新的境地;如果认为是下坡的路,你顺路而走,可能省力些,但很快就陷入了坡底。同样的,对待生活,也得把握住“面朝哪个方向”, 一定要朝上,朝向积极的方向,这样才可“能将我们萎靡的人生提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度”。

  文七
  两只“天性驯良、美如天使”的白天鹅,在特殊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下,竟被被异化成“长着翅膀的白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从下面一篇佳作中寻找答案——
  白天鹅的记忆
  从维熙
  来到南方,是不是因为这座城市,有个白天鹅宾馆的缘故?头一夜,我就梦见了我曾见过的四只白天鹅。
  1964年,我在一个劳改农场改造,第一次见到那天性驯良、美如天使的水禽动物,是在劳改队大队部的葡萄架下。我隔着铁丝网,神往地望着白天鹅那一身洁白的羽翼,心里不禁自问:蓝天才是它们的故乡,江河湖泊才是它们诗的天堂,它们到这儿来干什么?还摆出一副悠然自得、闲庭信步的架势!飞吧!我的天使!这儿是囚笼,不该是你漫步的地方;露珠闪光,水草萋迷的青青河畔,那儿有你的群落,有你的家族,为什么你要眷恋这个鬼地方呢?
  后来,我知道了:原来这两只天鹅是被主人剪去了一圈欲飞的翅膀。它们来自天茫茫野茫茫的东北大草甸子——兴凯湖,那儿的劳改农场捕获了它们,场长从兴凯湖调往我们所在的劳改农场时,把这“姊妹俩”也装进囚笼,像携带仆从眷属那般,把它们迁移到这个地盘上来了。
  使我忧虑的是,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它们天性中的善良,被岁月的流光啮食掉了,使这天使般的两姊妹,只剩下天鹅的形态与仪表。有一次,我到劳改队办公室去请示什么事情,当我穿过葡萄架时,那“两姊妹”竟然拍打着仅存的短短的翅膀,对我发动了突然袭击。
  一只对我嘎嘎狂叫,神态犹如家狗般凶厉。
  一只用嘴叼住我褴褛的衣袖,撕扯下我袖口的一缕布条。
  我挣扎着,我奔跑着,待我逃出葡萄架,惊魂初定之后,留给我的是满腹的狐疑:
  “这还是天鹅吗?”
  “这是两条腿的狗?”
  “这不是黑狗、灰狗、黄狗。”
  “这是被异化了长着翅膀的白狗!”
  50年代中期,当我还是个青年作家的时候,我去过东北三江草原。那儿块块沼泽,如同大翡翠中镶嵌着的一块块宝石;它们在那野花盛开的水泊旁,交颈而亲,合翼而眠。那姿态像是无数下凡的安琪儿入梦。在这美丽的群落中,总有一个“哨兵”站岗,它们警惕人类,它们警惕枪口,它们警惕秃鹰,它们警惕野兽。他们从不惊扰邻居,他们从不吞噬同类,它们从不以鸟类王国皇后自居,它们从不趾高气扬,自喻为“羊群中的骆驼”。
  据萝北草原的一个猎人告诉我,他从不捕杀白天鹅。他说此种鸟类不仅羽毛如雪,还有代其他鸟类孵化雏鸟的本能。有的“娘”把娃儿生下来后,一扑楞翅膀飞了。白天鹅则扮演“娘”的角色,把其他鸟类家族的后代孵化出来。群居草原和与囚徒为伍的白天鹅,反差如此之大,简直令人吃惊!
  仔细想想,似乎从中发现了一点道理。地壳喷出炽热的岩浆可以造山,磨盘眼里流出的粮食可以碾成面粉;美丽的天使安琪儿,在主人驯化豢养以及囚徒们的挑逗凌辱之下,就不能改变它那颗善良的灵魂吗?它最初是出于生存本能的反抗,久而久之就把人类视若顽敌,见了脖子上驮着脑袋的人,就首先对其进行袭击!
  大约过了年把光景,一群白天鹅在春日北返,它们在天空中发现了两个同族,在天空徘徊良久之后,终于有两只飞落下来,大概是想来叙叙手足之情,但它们刚刚落地,两只在囚笼旁生活的天鹅,则像凶神一般,与看望它们来的两只天鹅,摆出武斗架式。飞下来的天鹅鸣叫着说着天鹅家族才懂的语言,但这两只“地鹅”,则已完全丧失了天鹅家族的一切属性,将飞来的兄弟姐妹,叼下来一团团白色的绒毛。飞来的两只白天鹅历经惊愕之后,终于起飞了。但这时猎枪响了,这对来探望家族兄弟的美丽天使,双双从天空中坠落下来!
  枪声惊醒了我的梦,于是我想起了文学的使命。
  善与恶。
  生与死。
  (转摘自《课外美文》)
  [解读]
  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丑陋的环境会把善良变成邪恶,缺乏道德的行径会将美丽推向死亡。在详细叙写“群居草原”的和“与囚徒为伍的”两类天鹅的极大反差之后,作者以六个字分成两行收束全篇,点明“善与恶”“生与死”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的严峻主题,直似重锤击打,令人怦然心动。

  文八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作者投下的诱惑读者的第一块“香饵”。请你看清下文的题目——
  救人一命
  阮红松
  在南方某城一家旅馆门口,一个小伙子由于极度饥饿走到这儿走不动了。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但街道上人来人往,仍车流如梭。进出旅馆的人大多行色匆匆或疲惫不堪,没人注意这个饿得残喘的小伙子。小伙子是湖北荆州人。因高考失利与家人赌气只身来到南方。他天真地以为凭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到南方肯定会找到一口饭吃。但他到这座小城三天以后,竟然连洗碗扫地的工作也没找到。更糟的是他身上没有带足够的钱,下火车后身上就只有一顿饭钱了,也就是说他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已经饿了两天了。在饥饿难耐的日子里,小伙子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宁愿饿死也不乞讨。这天晚上,小伙子感觉自己撑不住了,每走一步,身上就淋雨一般出一身虚汗,他不得不蹲在地上喘一会儿。
  小伙子的痛苦引起了旅馆门口一个水果商的注意。水果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从一家国企下岗以后就在这儿支了个水果摊儿,养活着自己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丈夫,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水果商一直默默地观察着小伙子,见小伙子在旅馆门口蹲了一个多小时,又不像要投宿又不像要等人,而且神态是那么地痛苦,水果商起了恻隐之心,向小伙子走去。
  经过再三询问,小伙子吞吞吐吐向这个热心肠的大婶诉说了自己的窘境。听了太多类似的故事,水果商沉吟着,但她还是从口袋里抠出5块钱,对小伙子说:“你到前面小吃摊买盒饭吃吧。”小伙子望着水果商,脸顿时涨得通红,眼中很快溢出泪水,但他没接钱。水果商毫不犹豫地将5块钱塞进他手里。
  小伙子买饭去以后,水果商坐在摊位前唏嘘感叹,她由这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想到自己的女儿,想到在下岗初期家里最困难的日子里,女儿也曾经利用假期出去找临工,水果商觉得刚才给小伙子的钱太少了,去找那个小伙子,从水果摊可以看见那个小伙子正坐在不远处一个小吃摊前吃饭。水果商飞快地向小吃摊走去。就在水果商刚刚来到小伙子身边的时候,旅馆门口突然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失控的出租车狂奔而来。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出租车一下子撞在水果商的水果摊上,将水果摊给撞飞了,水果商刚刚坐过的那把椅子在车轮下瞬间成了一堆碎片。
  水果商和小伙子都看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那边,有人不停地说:“卖水果的大姐成天像泥人一般坐在这儿,这会儿却鬼使神差地离开了,她命大呀!”
  水果商惊愕片刻,热泪盈眶地同小伙子拥抱在一起。
  (原载《芳草》)
  [解读]
  这一篇《救人一命》,旨在倡示一种人类的良知。作品的标题,好就好在有双关意义。粗粗读来,觉得是水果商救了小伙子,小伙子又反过来救了水果商一命,再细细一想,其实是水果商的一念善心拯救了自己。这标题贵在用四个字,蕴涵了偶然性的哲学命题。当前,由于普遍受到因果报应并不灵验的认识的影响,不少人失去了怜悯之心。但是作者相信并呼吁:作恶者终究难逃其咎,而善行总会有善报。





编辑:liuxuepaper

下一篇:

您可能也喜欢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