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作文网文版:《丑陋的人》打几分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2005高考作文网文版:《丑陋的人》打几分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2005高考作文网文版:《丑陋的人》打几分
陈林森
网文《丑陋的人》打几分
陈林森
网易教育频道“高考社区”于6月7日高考语文考试当晚发表一篇网友的文章,题目是《丑陋的脸》,是这个频道“高考作文大家写”栏目的第一篇响应的文字,引起很多评论。它依据的题目是江西考区作文试题——以“脸”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这不是一篇现实中的考场作文,但在高考作文中不是不可能出现的。它的题材和立意非常特殊,假如出现了,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法,然后展开讨论。
它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一张脸——这亦近废话。漂亮的脸我们在杂志上、电视里已经见过无数,这里我只想说一下记忆中难看的脸庞。”开头迅速入题,就是说它不像一般考生那样写“美丽的脸”(在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是写“丑陋的脸”。文中写了这么几种丑陋的脸:(1)初中同学中的两大“丑女”。作者细致地刻画了她们的脸部,在认真的描写中不乏幽默。如其中一个叫“郑姐”的,脸部肌肉隆起,双眼圆睁,颇像一种叫狮子头的观赏性金鱼,但本校男生都公认郑姐的观赏性不强。由此引出男生不愿与她同桌,一旦同桌则如丧考妣,暗自流泪。(2)写了一个“面露傻笑”的年轻女子,头颅秃得连根汗毛也找不着。(3)写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画家由于错服药物而脸部完全变形。(4)略写了生活中所见过的两个人,一个因电击而下腭被彻底烧掉的流浪汉,一个眼眶溃烂流淌血水的乞丐。(5)最后集中写了一张作者认为是“最可怕的脸”,他“在我家附近出没数月之久”,脖子以下身躯完全正常,而他的头部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景象:右半边脸完全正常,左半边脸却像凝固了的蜡像,整个向外延伸两到三厘米。没有人敢于正视他,所有的人都躲着他走,他也就总是低着头走路,拒绝与任何人迎面相视。但“我”从他的与常人无异的右眼中看见了绝望。最后说那个人有一个多月不见了,大约是死了,并祝福他平静地死去。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我不说作者的文笔,这不仅是一般的中学生,而且也是我们一般的中学教师望尘莫及。而且它是作者在获悉江西省高考作文试题后在当天完成的,作者的才华无需怀疑。现在只说它的立意。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篇文章?这肯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其实这场争议一开始就在网上出现了,我浏览了最初的100多篇评论,贬多褒少,意见集中为以下三点:(1)主题不鲜明,“文章似乎要说些什么,但是好像又没有表达什么”;(2)立意不健康,就算人家长得丑,也不能这样写,怎么的也得写人虽丑,但心灵美;(3)文体不典型,是个四不像,结构上平铺直叙,不分轻重。更有一个网友提议打47分。
假如有这样的考生作文,我主张打满分。网友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传统教育和意识形态给我们对作文的评价带来了一副沉重的枷锁。这篇《丑陋的脸》在思想上似乎没有所谓的“亮点”,就是人们通常希望看到的“画龙点睛”的句子,也没有按习惯性的思路写出一张丑陋的脸底下的美好心灵。它的主题含蓄,没有被特意点明。在考场中出现这样的作文是“冒险”的,但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有正确的评价。它究竟写了些什么?它一共写了7张丑陋的脸,这些人都属于哪一种社会层次呢?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分层的社会,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这几个人基本都属于“弱势群体”:流浪汉,乞丐,有严重疾患的人,受到同一群体或整个社会严重歧视的人。如果说开头两个初中女生还有待将来身体的发育,可能会发生“女大十八变”的奇迹,其人生未必是一片黑暗,而后面出现的一个比一个丑陋、一个比一个可怕的,从精神到肉体都被上帝装配错了的不幸的人,他们的一生恐怕是没有一丝光明。这就涉及到了社会公平的问题。所谓建设和谐社会,其实不能够把这样一批先天或后天存在严重身体缺陷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外。难道非要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贴上一条深化主题的尾巴:“让我们关心这样的不幸的人们,给他们伸出同情和援助的双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这才算有思想性吗?当笔者读到这篇文章时,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扪心自问,在生活中,当我目击这类人时,不也是不敢正视,逃得远远的吗?并且也曾在背后议论,甚至怜悯也很少产生过啊!我们能像作者那样认真细致地观察过这么多残缺的人、丑陋的脸吗?我们可是广告上的美女、网络上的MM都看不赢啊!我们有时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现在世界的人越来越漂亮了。我们有没有想过,在各种媒体的镜头所忽略的那些角落里,有这么一群数量不算太少但生来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群体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人文关怀这一重要维度。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对残疾人,包括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存在严重生理缺陷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难道不是我们今天应当提倡的吗?一般来说,他们自己都是无辜的。尽管作者并没有展现自己对他们的帮助,也没有表现社会对他们给予合理和必要的关爱,但他揭露出这样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社会的呼吁和针砭,是发人深省的啊!
根据我在阅卷现场的抽样统计,以外貌为题材的考场作文所占的比例占14.2%,居第二位(第一位为以“笑容”为题材),照这样推算江西30万考生中有4万多考生写这种题材。据我所知,大多数强调心灵美的重要,或不要以貌取人,而没有发现一篇专门刻画“丑陋的人”。那么,外貌与心灵究竟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这在科学上可能是没有根据的,这实际上是多年来我们阅读到的作品和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制造的思维定势。要么是像童话、民间故事、戏曲作品那样,正面人物必定有美丽的外貌,反面人物则是面目狰狞;要么是像卡西莫多那样在丑陋的外貌底下藏着美好的心灵。实际上,凭我们的生活观察,外貌与人的心灵并没有什么必然的正比或者反比的关系。为什么不能在考场作文中讲真话呢?为什么不可以颠覆这种本来就不存在的“必然联系”呢?我们的思想解放进行了这么多年头,为什么还要求考生按照一种显然是僵化的模式去写作呢?
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不仅仅会想到生活中外貌丑陋的人,还会进一步想到其他需要关注和值得同情的人。例如我们教师应该关心成绩差劣的学生,他们中有的是态度不认真造成的,有的却是与他的先天的智力有关,而与他们后天的努力无关,他们简直是无辜的;我们作为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应该关注那些文化层次低的人们,他们会在知识素养上表现出某种“无知者无畏”而浑然不觉,当我们确实需要纠正他们的常识性错误时不要表现出某种优越感;如果我们是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方式上属于比较优越或先进的群体,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还在温饱线上徘徊的人们,他们不能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或者说他们被现代物质文明进而事实上也被一部分现代精神文明所拒绝,他们在某些生活方式上实际上比我们落后十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我们是道德层次比较高尚的人,那么我们还要关注那些道德水平确实比我们低下的人们,他们的粗俗和骄傲,自私和吝啬,嫉妒和偏狭,冷漠和缺乏同情心,并非刻意为之,也非完全出于功利,而是在那种道德水平之下的必然的行为,他们实际上是在道德领域的“残疾人”;如果我们是年轻力壮的男子汉,拥有发达的骨骼和肌肉,在任何时候都朝气蓬勃、精力旺盛,那么,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脸色苍白的病弱者,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和在生活中需要帮助的妇女和儿童。
在今天的社会,美丽的外貌确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资源。我们欣赏美丽的容貌和标致的身材,也欣赏硬朗或帅气的小伙,他们是我们的世界里除自然风光以外的另一道风景线。但这种“资源”是上帝赐予的,拥有这些资源的人,你们得天独厚,不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获得几乎所有人的青睐。在快乐之余,希望你们能分出少许的关心,去投向那些生就一副可怕的脸孔的人吧!
作者邮箱: xzcls48liuxuepaper.com
编辑:作文地带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