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的美学辩白

东施效颦的美学辩白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东施效颦的美学辩白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东施效颦的美学辩白


长沙市雅礼中学干 徐昌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这种爱美、求美的良好心愿一旦反映到人们的言行举止,那问题就复杂得多。“东施效颦”便是明证。这个成语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几乎又是无一例外的,大家一致认为东施的生硬模仿未兔显得滑稽可笑,因此,人们借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只知生硬效尤、仿学的人,千百年来似乎已成定论,东施在与之相对的西施的映衬下显得非常丑陋渺小。对于已成的定论,我不想多说,需要提醒人们的是,大家在分析问题时有意无意地违背哲学上关于全面把握事物的原则,对于某一对象的认识,人们往往容易搞“一刀切”,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去看问题,这样,势必导致对问题产生偏颇乃至错误的看法。

“东施效颦”中东施是一个丑女,她的生硬模仿固然可笑,可是,如果我们冷静而不带成见地考察一下东施的审美心理,我们就会发现,这貌似滑稽荒唐的举止折射出她强烈的爱美、向美、求美的思想之光,对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大加贬低呢?千百年来,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对她的生硬模仿大加嘲讽,这样做,极大地冤枉了一个爱美、求美的女子,扼杀了她诚挚强烈的爱美之心。设身处地一想,假如我们当中谁是东施的话,你该怎么想呢?虽然,传统的偏见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心态,严重地窒息了一个爱美青年的闪光思想,无疑,这是一个司空见惯而又不为人们所觉察的大错误。对此,我们应加以纠正,也就是要改变对东施的看法,力求将心比心、身同感受的理解她的一片诚挚向美之心。

遵循辩证唯物论关于多方位、多层次看问题的原则,对“东施效颦”这一特定的审美现象也应采取全面考察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东施是与西施是同村的一个丑女,西施的花容月貌反衬了东施的丑陋难看。这种生理上的容貌特征是客观形成的,我们不能否定也用不着否定。东施尽管外貌奇丑,可是外貌的奇丑并不等于她就失去了爱美、求美的良好心愿。其次,东施的生硬模仿当然是荒唐可笑的,这使我想起了“韩郸学步”的故事,学生跟老师亦步亦趋,连老师打个喷嚏也要学,这未免显得迂腐滑稽。同样,东施的捧心皱眉, 一颦一笑都仿效西施,岂不与韩郸学步殊途同归吗?因此,对于人们对东施嘲讽,我没有半点意见。再次,我需要郑重强调的是,人们在嘲笑东施的同时也极大地冤枉了她,这主要取决于人们认识事物看问题方法上的错误。正确的态度是,我们应心平气和地启发东施,开导东施,向她讲解一些美学知识。在我看来,东施的悲哀恰恰在于她爱美,求美而不知怎样去求,怎样去爱。作为一个丑女,她没有对自己的奇丑容貌心灰意冷,那就非常难能可贵了,至少,这种求美精神,我们(包括在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应该学。找到了东施悲剧的根源,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首先是向她讲解美学知识,具体说是向她分析西施的病中捧心皱眉为什么倍增其美。个中原因很简单,西施是一个倾城倾国的美女,她的天生丽质,童叟皆知,她的捧心和皱眉,她的一颦一笑从美学意义上讲符合美的原则。作为一个美人,她的一颦一笑并不含有歹意,也不是心狠手毒的泼妇的狰狞狂笑,相反,这一颦一笑能增加美人的美色,令人陶醉不已。至于她的捧心和皱眉,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人们之所以认为她此时更美,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一种可能是人们都一致认同西施是一位美艳绝伦的美人,在她身上,凝聚了一切美的精华,她的一切都是美的,包括她的一些病态的表现。“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人们审美心理定势的原因。第二种可能是,西施的捧心动作、皱眉神态或许与她的整个病态美貌能和谐的统一起来。可以想象,她的动作轻柔优雅,她的表情阴郁忧愁,恰好与皱眉不展和谐统一,因此,局部动作和表情只要能与整体和谐统一,也能增添美色。当然,从严格的美学意义上看,东施的捧心皱眉也不一定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辛勤劳动却不致令人精疲力竭那样一种富足生活的结果,使青年农民或农家少女都有非常鲜嫩红润的面色——这照普通人的理解,就是美的第一个条件。丰衣足食而又辛勤劳动,因此农家少女体格强壮,长得很结实,——这是乡下美人的必要条件。‘弱不禁风’的上流社会美人在乡下看来是断然的‘不漂亮的’甚至给他不愉快的印象,因为他一向认为‘消瘦’不是疾病就是‘苦命’的结果。”这儿谈的虽然是审美趣味的主观性,但其中一点是值得我们的思考的:健康是美的一个必要条件。鲁迅先生也说过,在他家乡那里,讨媳妇的时候,并不要什么杏眼柳腰的美人,并认为这是农民和绅士对于美观的不同。这两段话,尽管实质性的内容不太一致,但它们都强调一点:健康对于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人体美来说,不健康或疾病缠身是无所谓美的。只有生理健全,心理正常的人,才有一种生活的朝气,也才美。浓重的脂粉掩盖不了贫血的苍白,行将就木,面如土灰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能称之为美的。说到这儿,也许有人拿出林黛玉的病态美来反驳我。我认为,林黛玉的美其实质并不在于她的病态,而在于她的天姿国色和抗逆锐劲。弱不禁风的躯体中蕴含一腔追求自由幸福的热血,这些早已压倒了她病态的躯体,加之她的一些言谈、举止和风度使人们几乎一致认为林黛玉是一种病态美。其实,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单纯的病态无论如何是不能称之为美的。与此类似,病态的西施从严格美学意义上而论也是不能视之为美的。

其次就是向她讲明人物美是形体美、心灵美统一的道理,西施以其艳丽迷人的容貌而成为当之无愧的美人,这仅仅是针对她的形体容貌而言。她之流芳千古,与她纯洁高尚的心灵美也不无关系。西施被范彝看中,进往深宫,承担了以色相迷惑越王勾践的重任。勾践终因好酒贪色而葬送了国家。显然,吴王的成功与西施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施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拯救国家、人民,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女子,不管其以任何方式来行动,这种心灵无论如何中不能不说美的。也就是说西施之美与其纯洁高尚的爱国思想紧密相关。这个故事不管发生在“东施效颦”之前或之后,均说明心灵美对于人物美有着决定性作用。再有,心灵美远胜过形体美,心灵美具有永久的魅力,而形体美则如昙花一现。可以设想,西施的容貌不可能永保青春,有朝一日,西施也会变得人老珠黄,那么,谁也不会说她美。可是,尽管这时年老色衰,但她那拳拳爱国之心却永放光芒,而这正是人们乐于接爱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有必要向东施解释另一条美学原则“美在和谐自然”。东施的捧心皱眉,之所以不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生硬模仿,扭抳作态,局部动作和表情与整体形貌不和谐,这样,不但不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反而激起人们的厌恶感。美贵在和谐自然,东施应极力寻求适合于流露自己个性和情感的独特的动作和表情,这样,她的表演或许会赢得人们的好感。

总之,我们的意见是,对东施的爱美求美之心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对她不理解美而荒唐地去追求美的行为表示遗憾和提出善意的批评,更重要的是对她求美而不知道美的原因予以剖析,向她贯输正确的审美知识。这样全面而有重点的分析问题,就不会导致我们对某一问题的偏颇看法了。同样,与“东施效颦”类似的社会现象也是很多的。例如,时下的一些中学生赶时髦,步社会青年之后尘:涂口红,戴耳环,挂项链,穿牛仔裤,高跟鞋等等,社会青年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穿紧、透、露的薄衫等,这些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切不可以传统的偏见来枉加斥责,而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向他们分析(从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人类文化学等多角度综合剖析)。这样,通过对一个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入的综合透视,也就使“东施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观点,从而也会逐渐地提高他们辨别美丑、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达到“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的目的。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967liuxuepaper.com

作者邮箱: 萨特的自由人生

编辑:liuxuepaper

下一篇:

您可能也喜欢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