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编(之十六)(茶)
语文课件,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汉字趣编(之十六)(茶)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汉字趣编(之十六)(茶)
深圳市田东中学 詹泉洲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荼,苦荼也。”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现在全国能够叫得出名的茶叶就有1000多种。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1、杭州龙井。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好茶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称为杭州双绝。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在视觉上给人美的艺术享受。2、苏州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3、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4、庐山云雾。产于江西庐山。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5、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等三县所产为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6、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 ,叶底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着特点。7、白毫银针。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8、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武夷山。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9、安溪铁观音。产于闽南安溪。制作工艺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10、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在其它的“中国十大名茶”说法中,一般常见到的有产于安徽屯溪等地的“屯绿”、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云南的“滇红”、河南信阳的“信阳毛尖”、湖南的“君山银针”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是时,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明、清时期,茶文化大盛。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人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以及新时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历代咏茶诗词数量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如写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龙凤茶》、范仲淹的《鸠坑茶》、梅尧臣的《七宝茶》、苏轼的《月兔茶》、苏辙的《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等等。写名泉的有苏轼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朱熹的《康王谷水帘》等等。写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陆龟蒙分别作的《茶灶》、《茶焙》、《茶鼎》以及《茶瓯》等等,写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苏东坡的《汲江煎茶》、陆游的《雪后煎茶》等,写品茶的有钱起的《与赵莒茶宴》、刘禹锡的《尝茶》、陆游的《啜茶示儿辈》等。写制茶的有顾况的《焙茶坞》、陆龟蒙的《茶舍》等,写采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张日熙的《采茶歌》、黄庭坚的《寄新茶与南禅师》、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朱熹的《茶阪》等等。历代诗人在茶诗、茶词的内容上,写得最多的莫过于颂茶和借茶抒怀。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将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咏》诗中,将茶比作美食;秦少游在《茶》诗中,将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词》中,将茶比作琼浆。陆游以同宗族的“茶神”陆羽自比,在《试茶》诗中表示宁可舍酒取茶;沈辽在《德相惠新茶奉谢》诗中则表示愿意取茶舍鱼,都充分反映了诗人对茶的偏爱。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很有特色: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作者邮箱: tdzqz@liuxuepaper.com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