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红楼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红楼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作者:黄靓
《红楼梦》从这部文学作品问世以来,就有人专门研究它。而对这部作
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女
性形象,因此这部作品是对女性的讴歌;有人说它展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
的过程,这个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预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有人说书
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他身上已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从修炼
者的角度看,这部书其实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作者开宗明义,在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
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
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
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
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
眼泪还他。“书中又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到人间去了却
此案。“
看来,书中虽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只有宝玉、黛玉。其他人物只是“勾出
来”“陪他们了结此案的”;书中虽事情繁杂,但主线明了,即宝、黛的爱情故
事,也就是还泪之说。作者紧扣此主线,展开情节。
一、神安排了书中人物命运
书中多次提到一僧、一道,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
一道则是幕后导演。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是这两位神仙
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书中写道,这两位神仙结伴游玩,一日
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见到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正在自怨自叹,原来这玉是早
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因经锻炼之后,灵
性已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两位神仙将玉托在手中见其晶莹
可爱,决定镌上几个字,带他到人间“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经历一
番。于是神英侍者口衔此玉下世投胎,即宝玉。
绛珠仙子则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而黛玉的母亲又是宝
玉的姑妈,两人为姑表兄妹。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后父亲也病逝,投靠外祖母,
与宝玉会合。书中另一重要人物宝钗,其母又是宝玉的姨妈,两人为姨表姐弟。
因近日皇上征集仕宦名家之女充实内宫,为上京待选,遂上了京城,住在姨妈
(宝玉母亲)家,也进了贾府。从此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会合,演出了一场催
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
神仙不但安排了人物的出生,还安排了人物的性格。因绛珠仙子要“还泪”,
所以黛玉一定要是个爱哭的女孩,因此安排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苦伶
仃,又体弱多病,这都为爱哭奠定了基础。黛玉是个袅娜俊美、风流聪慧的姑娘
;宝钗则生得肌肤丰泽、艳丽妩媚。一个敏感多疑,一个豁达随意。
神仙还安排了人物的矛盾,宝钗幼时,家里来了个癫头和尚,送给一把金锁,
上面镌上了八个字:“不弃不离,芳龄永继”,与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
昌”正好是一对,而且和尚一再叮嘱,此锁要象护身符,时时配带在身上,并说
“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这为金玉良缘埋下伏笔。
神仙安排的十分有序,而且合情合理。此后两位神仙也化作一僧一道来到了
人间,而且每到关键时刻就出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
即指宝黛爱情。
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书中写的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
到“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
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
则同息同止”耳鬓斯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
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
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
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
婚姻才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口中衔的这块
玉,曾当众摔过多次。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宝玉正睡中觉,宝钗看
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就顺手绣起来,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
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顿时愣住。还有一次,黛
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
宝玉一听,“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呆呆的,失去了灵
性,直像个木头人”,贾府上下忙成一片,哭成一团。直到见到紫鹃,宝玉才
“哇”一声大哭起来,当众抓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只要听说
“林”字,就大闹起来“不得了,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快打出去!”并对紫鹃
说“活着咱们一起活;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这一闹,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
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他以为视他为掌上明珠的贾母、王夫人会满足他们的心
愿。恰恰相反,明白了他们的私情后,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贾母曾借批戏文说
了如下一番话:“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开口
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女儿,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个绝
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遂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这一番话无疑是对他们爱
情的谴责,也给他们的爱情敲了一次警钟。看来,金玉良缘已成定局,木石前盟
必成悲剧。
三、“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
黛玉体弱多病,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再加上黛玉又是个极聪慧而敏感的女孩。
眼看自己的爱情无望,心中郁结的话,又无从诉说,所以终日以泪洗面。书中多
次写到黛玉的哭。而她的哭无不与宝玉有关。让我们举出几例:黛玉到贾府的第
一天就掀起轩然大波。当时贾府的主要人物全部在场,黛玉正在同众人说话,有
人报“宝玉来了”,宝玉早已看到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料定是姑妈之女,到
跟前细看,心想这样一个绝色女孩,肯定也有玉,就问“可也有玉没有?”听说
黛玉没有,宝玉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
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满面泪痕说道:“家里姐妹们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
趣儿,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吓的众人一
拥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当晚,众人都已安息,黛玉却独自垂泪,丫环袭人来询问,黛玉说:“今日才来,
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痴狂病,倘若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宝黛第一次见面,
黛玉就流了泪。
一次黛玉去找宝玉,吃了闭门羹,书中写道: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一
天未回,十分忧虑,晚饭后便去看看,见前面宝钗进了宝玉的院内。到了怡红院
见大门关闭,黛玉扣门。谁知丫环晴雯和别人拌了嘴,没好气正在抱怨:“有事
没事的跑了来坐着,害得我们三更半夜不能睡觉!”忽听又有人扣门越发生气
“都睡了,明儿再来。”黛玉恐怕丫环没听见她的声音,说:“是我!”睛雯高
喊:“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准放人进来!”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
一串串泪珠滚了下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只听里面一阵笑语声,更加伤
起心来,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连花丛中的鸟儿也不忍听这
悲戚之声,纷纷躲避。
一次宝玉遭贾政毒打,伤痕累累,黛玉去看望,宝玉听得悲戚之声,从梦中
惊醒,见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子一般,满面泪光,宝玉劝慰她几句,黛玉更加伤心,
此时虽不是号淘大哭,然而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
更耐人寻味的是越到后来,黛玉的病势越来越沉重,而黛玉的眼泪反而少了,
书中写道:一次宝玉见黛玉又在哭,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今
年比往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必哭一回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
玉拭泪道:“近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往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
泪却不多。”
黛玉死的那一天,正好是宝玉、宝钗结婚大典的那一天,贾府上下全部在那
里,潇湘馆内无比凄清,只有寡嫂李纨守在身边,黛玉悲愤交加,但此时却一话、
一滴泪也没有了。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
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好一个“泪已尽”,此笔泪债已还清,当然
再也没有了眼泪。绛珠仙子还完泪债,已经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了,该回到她原
来所在的位置上去了。所以魂归离恨天,一缕香魂返故乡。
纵观全书,作者将这个因缘故事,剖析出一个横断面,让读者既看到了上世
的因,又看到了这一世的缘。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
以我们说《红楼梦》其实讲了一个因缘故事。
以上是本人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指教。
编辑:liuxuepaper.COM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