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改革须防文化山头情结(转)

语文教材改革须防文化山头情结(转)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语文教材改革须防文化山头情结(转)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语文教材改革须防文化山头情结(转)


童华池 转

中国青年报:陈阳

近日,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就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删除引发争论发表看法。他指出,在保证革命传统教育按要求编入教材的同时,还要提倡教材能体现时代特性,丰富教材的内容。我们尊崇战争年代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尊崇建设年代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进步和富强而工作的普通“英雄”。

  对这位负责人的观点,笔者基本上持赞同态度。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存环境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作为传承母语文化和国民思想教育的启蒙读本,语文教材(尤其是中小学课内外读本)也必须与时俱进,毕竟在这个和平年代、知识和科技创新的年代,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内涵都有了人性化的延伸,契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们更快、更好也更主动地接受主流文化的思想洗礼。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股中小学语文教材“革新”的风潮中,要防止出现“各自为政”、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山头”现象。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定程度上放开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权,各地方的教材编写组有了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看似微小的改革引发的种种争论。以最近接连出现的几次教材争议事件为例,某市教材编写组在删除、过滤掉一些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相继在教材中(包括课外读本)引入了一些流行文化符号,其力推的楷模、“英雄”包括风头正劲的体育明星、奥运冠军等,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有幸入围的新星,皆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士。表面看来,在地方性教材中主推本土名人似乎可以理解,它能更多唤醒学生的乡土情结、引起思想共鸣、刺激其阅读兴趣。可是,如果我们将其放在广阔的国家和时代背景上考量,便不难发觉其缺陷和偏狭之处:倘若各省区市在教材编写中都引入这一“本土化”策略,将是怎样一种局面?学生们自幼接触、崇拜和向往的都是家乡明星,久而久之,必然滋生狭隘的“文化山头”情结,潜意识里会不会不由自主地疏远、排斥异地名人?更让人担忧的是,被地方性教材疏远和过滤的,很可能是更有民族和国家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们被淡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显然,如何避免教材中的“文化山头”现象(如果没有可行的“宏观调控”措施,今后可能更加明显),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其次,对进入教材中的通俗文化符号要有一个量的控制。毕竟,教材是一个普及和培养学生民族共性、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场所,太多通俗文化符号会分解它的引导作用。何况,学生们的业余兴趣和课外时间本身就集中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理由再让它去挤占“主流空间”。

  其三,笔者注意到,近期的语文教材“改革”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材编写人员单向操作、封闭式的选材方式。究竟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人物可以或应该入选教材?反之,淘汰和删除的篇章、人物又该如何选择圈定?事关千千万万学生,不应总由小圈子的少数几个人来决定“生死”(片面性在所难免),而应更广泛地兼听民意(包括学生、专家、家长等),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只有如此,才可能有效避免教材不改则已,改则纷争四起的尴尬局面。

(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转)

 



作者邮箱: thc88@liuxuepaper.com
编辑:liuxuepaper.COM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