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内涵的巧妙切换——读《庄暴见孟子》
语文,课件
作文地带题目:乐内涵的巧妙切换——读《庄暴见孟子》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乐内涵的巧妙切换——读《庄暴见孟子》
邢少山
孟子的论辩艺术是高超的,在《庄暴见孟子》一文中,他本来是和齐王谈音乐问题,后来谈着谈着,孟子把同齐王谈音乐引到与之谈“与民同乐”的问题上来了。其间他利用“乐”的不同内涵,进行了巧妙的切换,来劝说齐王施行“仁政”。
在这以前,庄暴曾见过齐王,齐王同庄暴言“好乐”,庄暴无言以对,这说明这个话题有相当的难度。后来,庄暴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子,孟子听说后,就去主动拜见齐王。当孟子一见到齐王,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话题,可见孟子的城府与辩识。不料,孟子一提出话题,“王变乎色”,齐王显得非常激动。因为古人按音乐的思想艺术品位,把它分为世俗之乐和庄重严肃的雅乐,齐王惭其好之不正,因而脸色大变。这时,谈话出现了紧张气氛,齐王同时还生气地辩解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因为齐王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不主张“世俗之乐”,怕引起孟子的批评,所以抢先这样说。
然而,孟子为了缓和谈话的气氛,没有采用直接“批评”的态度,而是采用了“奉承”的方式,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这里孟子不但没有批评齐王,反而把齐王赞扬个够,这样把齐王的情绪从最低点调到了最高点,而且孟子还说:“今之乐犹古之乐。”在孟子看来,作为统治者的齐王,喜欢怎样的音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怎样的形式喜好音乐。所以后来朱熹也说:“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这时的齐王并不理解,反而感到奇怪,感到深高莫测,因此齐王迫不及待地对孟子说:“能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吗?”这样,孟子为自已切换“乐”的内涵,不但制造了良好的气氛,而且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我们说,乐的含义在这里有两种:一读yuè,当“音乐”讲;另读 lè ,当“快乐”讲。孟子巧妙地把欣赏音乐转换音乐欣赏的快乐,并有意设置了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来让齐王来回答:“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这样诱使齐王说出“不若与人”及“不若与众”的筒单答案。,孟子在这里成功地进行了“乐”的内涵切换,由已及人,由少及多,层层推进。孟子与齐王的谈话从这里开始,由乐(yuè)谈 音乐,巧妙过渡到了乐(lè)谈快乐。孟子这种借题发挥,转换话题,运用自如的谈话方式在这里充分显示出来了。这时,他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向齐王提出:“请允许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
当孟子逼使齐王承认了“与众乐乐”的观点后,孟子把“与民同乐”的主张加给齐王,就顺理成章容易多了。所以孟子接着给齐王滔滔不绝地描绘了娱乐游治与畋猎时两幅不同的图景:一幅是“民怨图”。当君王独乐时,老百姓听到钟鼓之声、车马管龠之音的怨恨,因为此时的百姓是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另一幅是“黎庶安乐图”。 君王与民同乐时,老百姓听到钟鼓之声、车马管龠之音,看到羽旄之美时的兴奋、高兴。后一幅“黎庶安乐图”是孟子对齐王的期许、诱导与鼓励。孟子为什么要利用“乐”的不同内涵去切换它呢,他的目的正在这里,他要达到推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在谈话的最后他给齐王得出这样的结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指出齐王如欲统一天下,应以“仁政”为本。
邢少山 xss-3027435@liuxuepaper.com
编辑:作文地带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