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与期盼——闻一多《七子歌——澳门》赏析
语文课件,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回归与期盼——闻一多《七子歌——澳门》赏析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回归与期盼——闻一多《七子歌——澳门》赏析
邢少山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译论》第二卷第三十期的一首《七子之歌》。当时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九龙、旅大等七个地方先后被西方的帝国主义列强霸占、租借,闻一多先生不堪忍受异国他乡的侮辱,毅然回国。一回到祖国,他就亲见是“五州”惨案,洋人横行,民不聊生。诗人从《诗经·觊风》中“七子不安其室,回其母心,自怨自菱”获得灵感。这时诗人满腔的激情一下子喷发出来,写下了《七子之歌》。讨人借喻七子比喻七个地方,强烈地要求回到母亲的怀抱,从而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地希望七子的期盼之情。
全诗共分四层。第一层开头两句,叙述游子向母亲倾叙被掳走的苦难经历。妈港(或妈阁)即文“Macau”的音译,本是澳门著名古刹妈阁庙的名称。1553年葡萄牙在此登陆,问当地海民这是什么地方,渔民以为是问这座庙,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妈阁”。从此葡萄牙人就用“Macau”来称号澳门。这好像一个小孩虽然被拐子拐走,拐子也给这孩子起了改名换姓,但孩子的内心一直不承认拐人所起的姓名,儿子澳门与母亲祖国血肉相连,骨肉相亲,儿子被侵略从“襁褓”中掳走,一去就是几百年,这实在是太久了,太久了,这是何为的辛酸与楚痛啊!
第二层三、四两句,抒发澳门赤子心向祖国的炽热情怀。诗中说,“但是他们掳走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现在是“精神犹存”,“灵魂不灭”,一颗忠贞不渝,向往母亲的心不变!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与张扬,中华民族才千百年来不屈不挠,奋斗不息。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转折对比句,突出澳门赤子之心系祖国,至死不变的炽热情怀。
第三层是五、六两句,这一层抒发了澳门赤子强烈期盼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诗中说,“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本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三百年,对于一个须臾不能离开母亲的孩童是多么漫长和难熬啊。然而就是“三百年”,“梦寐不忘”,时时刻刻想念着自己的亲生母亲;三百年的风雨历程,自己可能变得苍老了,然而还要请母亲叫自己的一声的乳名,多少亲切的话语啊,多么深沉情感啊!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笔触,表现了满怀深情的呼唤和乞求。
第四层,也是最后一句,抒发七子热切而坚定信念。这一句,也是其它几章共有结束语,把全诗推向高潮,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鲜明的反帝立场。这一句用了“呼唤”、“反复”、“回环”、“拟人”多种表现手法,强化诗的意蕴,强烈抒发期盼回归的情感。
全诗通过对七子被侵略者掳去后,经过长期的苦难的述叙与描写,澳门同胞仍期盼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抒发诗人“孤苦之告,眷怀祖国之衷忱”的情思,来唤醒民从,勿忘国耻,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的期待。这正如诗人自己说过的那样:“我是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希望炸开那禁锢他的地壳,好放出光与热来。”
“百川终入海,九九九归其宗”。“欣看已定珠还旧,泉下应为笑慰多。”(马万祺诗)今天,闻一多先生的期盼终于实现了。澳门已回到了母亲祖国的怀抱。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已伴着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澳门的上空冉冉地升起。高高地飘扬,国耻尽雪,神州同庆,梦园成真。今天,我们来重读这首诗仍能勉励国人继续奋斗,最后实现台湾的统一大业,让所有的子女
邢少山 xss-3027435@liuxuepaper.com
编辑:作文地带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