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记巴金与刘白羽

真情——记巴金与刘白羽

语文课件,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真情——记巴金与刘白羽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真情——记巴金与刘白羽


2001年3月,新世纪的第一个初春。刘白羽专程来到上海看望久病住院的巴老。9日下午,在申城明媚的春光中,刘白羽早早地采撷了浓烈似火的红玫瑰,扎成了最娇艳的一束,在上海作协仲伦同志陪伴下驱车前往华东医院。一路上,他看到了上海这几年发生的可喜变化,看到了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看得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眼前的一切使他感到二十一世纪的春风迎面拂来,很是新鲜。而对85岁高龄的刘白羽来说,此时,比浏览市容更为重要的是能尽快地见到他的“挚友、益友和师友”——巴金。彼此相聚共贺即将来临的从相知到相交65周年的喜庆之日。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一刻啊。
当白羽来到病房时,巴老的女儿小林就迎上来:“刘叔叔,爸爸知道你要来,他早醒来了。”说着,小林怕白羽过于激动而伤着了身子,就搬过椅子让他稍坐休息一会儿,白羽在旁人的搀扶下在病房的外间坐下。他原本患有多种疾病,在抵沪前长期住在301医院,这次为了南下成行,他专门给总政领导和院领导打了报告,后经医生对他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最后才批准出院。临别前,医院主任出于对他健康负责,郑重地对他说道:“你同巴老都年纪大了,你们见面时千万别太激动,太激动了对你不好,对巴老的身体也不好。”他听后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可能是上午旅途的劳顿,颇感虚弱和疲惫。这一刻,他将手杖放在一边,靠在圈椅里调整着自身的情绪,他环顾着病房里的一切,屋内摆满了鲜花,无言地渲染出一派烂漫春意。他深情地望着那些花朵,那些姹紫嫣红的嫩瓣,在他的眼皮下晃动,晃成一个彩色美丽的梦,遥远又遥远的往昔岁月,好似一本摊开的相册出现在眼前。

1936年底,还在南京任雇员刚满20岁的刘白羽年轻气盛,抱着对文学创作的梦幻,情绪饱满地独自在黑暗的岁月中苦斗,写出了一篇篇进步文学作品,同时也受到了一双双躲在暗处的眼睛严密监视,但他仍执著地在夹缝中苦苦地追求着,当他正感到寂寞和彷徨时,收到了好友靳以邀请他到上海度假的信,使他暂时摆脱了险恶的环境。到上海后,正逢元旦放假,白羽在靳以常去的文化生活出版社留了一个条,没想到,当天下午,靳以就按照便条上的地址找到了白羽,还没聊上几句话,靳以就相邀白羽到附近的一家广东馆子吃饭。当他俩一走进饭馆,巴金已等候在那里了。就是这一次相识,他与巴金的友谊从此就拉开了序幕。也就是这次上海之行使他改变了人生道路,跨进了文学殿堂的门槛。在上海,他通过靳以和巴金的介绍,又结识了黎烈文、萧乾、孟十还、黄源等作家,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数当时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巴金了。在他的印象中,巴金是一位沉默寡言但心里总蕴藏着一股热情之火的人。此时的巴金以编书为己任,他觉得能够拿出几本新出的书送给朋友,献给读者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上海,靳以、巴金、白羽每天见面。有一次,巴金与白羽在闲谈中说:“文化生活出版社要出版你的小说集。”这一消息对于一位刚在文学道路上起步的青年来说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特大喜讯,刘白羽既兴奋又着急地说:“我连一篇剪稿也没带来。”此时巴金从身边取出一个纸包笑着说:“我已经给你编好了。你只要自己再看一遍,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平素话语不多的巴金说着就把纸包交给了白羽,激动不已的白羽打开纸包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把他在一年之内发表的六篇小说剪贴在一起了。分手后,他在回北四川路德邻公寓的路上一直把书稿紧紧地抱在怀里,如同抱着一团火啊。1937年经过巴金亲自编排,刘白羽的处女作在上海问世了……不多一会,小林请白羽进里屋见见巴老时,刘白羽随即一把抓过手杖,激动地站了起来,他不要旁人搀扶,迈着大步径直朝病房走去。此时,巴老正静静地斜靠在已被摇高了的病床上,穿着一件紫绛红的薄绒翻领毛衣,戴着眼镜,刘白羽几步就来到病床旁,当他把手伸向巴老时,几乎就在同时,巴老也抬起了微颤的右手,慢慢地移过来,移过来……他们的手终于握住了,他们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再也不愿松开了。

白羽见到一条薄被半盖着巴老那衰弱的身躯,嘴张得很大,只是吃力地喘息着,而目光依然透过深度的近视眼镜向他注视,依然那么执著,那么温和,似乎跟那已逝的年年岁岁没什么两样,他俯身对着巴老说:“巴老,我想你。”巴老听后微微地侧过脸对着刘白羽说:“我……也想念你!”他说得清晰,在场的人也听得真切,大家都知道巴老说话发音已经非常困难了,能说出这么一句发自肺腑的话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两位老人的手仍紧紧地握在一起,小林担心白羽久伸着手会吃不消,就劝巴老把右手松开换一下手来相握时,巴老的手始终不肯松开,白羽见此情景便低声对小林说:“没关系,让他握,我不累。”就这样,巴老又将左手也伸了出来,他双手紧握着白羽的手。此时,病房内静极了,边上的人谁也不愿发出任何响动而触动这庄严的一刻!白羽深深地望着巴老。三年前,他与巴老相聚在西子湖畔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是多么使他难以忘怀啊!

1997年10月,刘白羽将自己的最后一部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中的最后一个章节结尾收在上海。他要到浦江两岸实地看看发生的变化。到上海后,当获知巴老正在杭州养病时,他立即乘火车赶往西湖边。当天下午,白羽就来到了巴老的住处。一进门,他就看见巴老已坐在轮椅上等候了。白羽拄着手杖急步走到巴老面前高兴地说:“今年我的身体比去年要差些。你是长者,我比你小一轮。”巴老马上接口说:“你属龙,我也属龙。”白羽惊叹地说:“巴老的记忆真好,所以长。”老友相见,免不了重提往事,巴老:“我们一起来过杭州。”刘白羽说:“是啊,1961年我们一起住在杭州饭店,那次还有沙汀。第二次是1966年7月陪同出席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的外宾又一起来到杭州。”两次到杭州但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情,前者洋溢着友情和欢愉,而后者却乌云密布笼罩心头,心情也格外地沉重。当巴金和刘白羽完成任务回到上海时,作为代表团副团长的巴金却没被安排在主席台上就坐。坐在一边的刘白羽从罗荪口中得知以群已跳楼自杀的消息后,顿时感到问题严重了起来,但他心想:我是党内的,不会轻易地被放过,巴金是无党派人士,可能情况要好些。所以,在会议结束行将分手时,白羽怕连累巴金,没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巴金握手道别,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地滑稽啊。此时,大概刘白羽想调节一下气氛,他把话题一转说:“上海变化很大,我这次到浦东滨江大道,坐在椅子上望浦西,那景象太美了,我在美国、法国、意大利都没看得这么入迷过,到上海感到特别高兴!”巴金笑着对他说:“我很羡慕你。”刘白羽又说:“六十年来你比我写得多,我才写了10本书。”巴老马上又说:“我记得你的第一部小说集《草原》。”“那还是你亲手为我编的呢!”刘白羽笑着说。刘白羽的第一本书在上海诞生。如今,他又要将晚年最后一部作品中的最后一个章节结尾在上海。可以说白羽在文学创作生涯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深深地爱着这片曾哺育过他的热土,这大概也是他对上海特别钟爱的真正原因吧。

临走,白羽噙着泪花对巴老说:“再过几个月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是我们相知相交六十五年了。”他深情地望着巴老,当小林告知,爸爸每天还坚持收看电视收听新闻时,白羽说:“巴老您真不容易,这么高龄还关心着国家的大事,我们曾在杭州相约,共同迈入新世纪,现在看来我们的理想实现了,我们胜利了,进入新世纪,但愿您能活100、120岁……多看看新世纪的大好风光。”

是啊,他们彼此间的友谊就是在互相帮助、相互支持中走过来的,整整走了六十五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巴金和白羽两位老人手拉着手迎着新世纪的阳光,虽然步履蹒跚,但仍执著地走着、走着,走向明天,走向将来。(《人民日报》陆正伟 文)

中国网



编辑:liuxuepaper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