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洗儿》诗,满腹牢骚情——苏轼七绝诗《洗儿》赏读

一首《洗儿》诗,满腹牢骚情——苏轼七绝诗《洗儿》赏读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一首《洗儿》诗,满腹牢骚情——苏轼七绝诗《洗儿》赏读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一首《洗儿》诗,满腹牢骚情——苏轼七绝诗《洗儿》赏读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罗钦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狱,释放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宋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而后一再遭贬,先后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后,读这首诗就不会感觉到苏轼真正希望孩儿“愚且鲁”,而是借对孩儿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愤;借希望孩儿“无灾无难到公卿”,讽刺当时“愚且鲁”的公卿们。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给“人生七十”算一帐
——唐寅《七十词》思读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罗钦鸿
七十词
唐寅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这是我国明朝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对自己七十人生的感叹。他少年时放浪不羁,后得到好友祝允明规劝,闭门读书,在十八岁时参加乡试并取得第一名,即解元。在会试时,因牵连科场舞弊事件,被捕下狱,后虽平反,但却被黜治贬吏,唐寅愤而不就任,并在桃花坞建桃花庵,终日与友把酒言欢。他的诗文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居吴中四大才子之首。
读完这首诗,我们不只是觉得诗人在算数学题,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和生存的无奈的慨叹。
诗人借用杜甫的诗句开头,指出一个人活到七十岁的确不容易;引用的目的不是感叹古人命短,而是感叹自己活到七十岁很不容易。既然自己活到了七十岁,那又有什么可庆幸的呢?诗人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呀,除去幼小时不懂事的十年,除去衰老时“耳顺”的 十年,
“有效使用”的就只有五十年了。这仅有的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度过了,多么可悲啊!然而更可悲的是,这仅存的二十五年,并不是幸福欢乐的,而是劳碌奔波、痛苦烦恼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耗费时间的方式很多,外国人所算出的人对社会做贡献的有效时间都不到二十五年,看来唐寅还属乐观的算法。
其实,人的寿命长短不是很重要,因为生命的充实,在于领悟生命的深浅;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做事的价值。

编辑:liuxuepaper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