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
[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解叙事写人类文章的写法特点。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创意]
本节课是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试图从写法运用的视角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课堂以教学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疏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通过精讲巧练,学用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并以学生的展示为主,教师讲重点、难点;讲思路,讲过程,指导学生学习联系,对比等整理方法。课堂教学按“图式建构——自学展示(自学、说学、论学)——迁移运用(练习)”的环节进行。
[教学流程]
一、目标展示,建构图式
导言: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六、七单元,我们学习了九篇文言短文,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内容作一个粗略的分类:一、叙事写人类;二、写物寄意散文类,请将这九篇课文进行分类。
1、学生分类结束后,自由发言:叙事写人类文章经常运用哪些写法?写物寄意散文类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写法总结
(一)写人叙事类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运用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
3、运用典型事例多角度写人。
4、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详略有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5、对比烘托。
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 
烘托(衬托):从侧面着意渲染,使所要表现的人、事、物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二)写物寄意散文
1、托物言志
2、对比烘托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某些事物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态度和观点的方法。 
二、自学展示
(一)问题探究
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自学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试以课文《包拯》为例,说说文章运用了哪几种写法?
2、试以《黔之驴》为例,说说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的?
3、以《陋室铭》《爱莲说》为例,说说这两篇文章怎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说学:学生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思考所得。
(三)论学:学生在班级上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明确:
1、①运用典型事例多角度写人。本文主要采用以事写人的手法,以记叙为主,通过巧断牛舌案、不持一砚归、出使契丹、坐镇开封府、律己诫子这些事迹,展现出包拯清廉刚正、机智善断、克己奉公的堂堂正正的高大形象。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③详略有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详写、略写互相配合,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如第一、三两段分别用百十来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描述得淋漓尽致。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行文生动,力求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的风貌。
2、《黔之驴》一文通过描写老虎和驴行动描写,表现出驴的蠢笨自大、虚有其表,外强中干、一无所用。老虎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陋室铭》一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表现了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品德,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结尾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爱莲说》一文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抨击。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新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在这里,作者虚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和态度,可谓借花抒情,托物言志。
三、迁移运用
1、认真听同学朗读习作《母亲并不平凡》。
2、请根据同学的习作《母亲并不平凡》一文,从写法运用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3、以“    并不平凡”写一篇叙事写人类的作文,600字以上。



 

许丽欣


编辑:作文地带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