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 
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 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提问: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资治通鉴》了解多少,由学生先介绍,不完整老师再补充。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读文感知。 
听录音范读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提示学生结合注释读准字音,注意朗读停顿、节奏。
正音。教师出示投影片。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邪(yé )  孰(shú) 遂(suì)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指导学生分组译文,标识重点字词。 
(让学生先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 
归纳总结: 
重点字词:当涂:当道,当权   岂  :难道  但  :只 见 :知道  往事:历史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语气词的运用: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相当于“耶”,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罢了,语气助词,表示肯定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古今异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指明翻译。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适时加予指导、评价)  
五、分角色朗读,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朗读要求:  
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表演要求: 
a、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进行表演。 
b、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 
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学生朗读、表演完,要及时加以总结、评价。)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直到会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 二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二、学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呢?(议论)
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
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劝  坚定有力  不急不恼  推心置腹  现身说法 循循善诱
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鲁肃  大惊    吕蒙   自信     
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问:这两个词现在已经演变成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解释并造句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提问: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三、分小组讨论问题。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联系实际谈启发。  
讨论后明确
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从吕蒙变化的角度谈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也可以从孙权、鲁肃的角度谈,作为领导者怎样对待下属,让下属接受自己的建议等等。 
让学生各抒己见,合理即可。老师适时加予点拨、引导、总结。 
四、分析人物形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敬才爱才。
五、体验反思。 
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看,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第一单元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方仲永——不学习,天才变为庸才。  
吕  蒙——接受建议,勤奋好学,一介武夫变为智勇双全的将帅。 
通过对比,可见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啊! 
六、拓展延伸。 
1、请说说你还知道的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荀子《劝学》) 
2、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你收集有关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七、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文章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进而了解人物的形象。这是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就是我们学习本文最大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许丽欣


编辑:作文地带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