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作文来源于修改 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课件,语文教案
作文地带题目:气质作文来源于修改 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气质作文来源于修改 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的: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作文充满气质。
课堂学习:
一、探讨好作文的标准。
二、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总结写出好作文的方法。
三、修改实践
(一)宏观修改
(提示:从大处着眼,重新审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做相应的改动。要胆子大,从文章的不同方面进行实验。甚至推翻从写都可以。)
1、改换文章的角度。
(提示:任何事件、人都可以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描写、叙述。审视文章下笔的角度是否最能打动读者的心。)
尊 重
鹏城的夏暴躁的近乎残忍,烈日炙烤,让人呼吸都难以畅通,每次上学都要经过楼下的建筑工地,那群民工正顶着烈日在灰霾的工地上忙碌,头上脸上扑满了黄尘白灰。
有年轻时尚的妈妈领着女儿经过,睥睨的双眼鄙夷地瞥过去,生怕这些民工不识趣地靠近。其中一位中年民工靠近前,微笑着慈爱地看着小女孩,而女孩却小脸一皱,嫌恶的躲开了. 望着这冷漠的母女,我的心中一下子充满愤慨:经常看到大肚子的老板无情地呵斥这些民工;衣着光鲜的美眉蹙着眉头鄙视地看着这些民工;神采飞扬的白领捂着鼻子厌恶地斜视着这些民工;学生们肆无忌惮地讥笑着这些民工。可今天,一个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竟也用这种世俗不堪的目光回应着善意。这些所谓的高贵的城市人的心理的势利竟如此的根深蒂固,繁衍不绝。
高贵的都市人啊,在如今的城市里,有哪一方面没有这些民工的血汗?有什么理由瞧不起他们?那些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你们不屑不愿干的工作都由这些民工来做,我们的城市变美了,整洁了。可你们回报他们是冰冷防范的眼光,刻薄歧视的言语,带着钱包鼓鼓的优越感傲慢的走过他们身边。为了维持生活,为了一样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离乡背井,抛妻别子,游离在城市边缘,卑微地生活着。你们可曾想过他们的感受,你们看到那十六七岁的孩子, 却沾着一身灰尘,混迹在一条条汉子中,扛着钢筋,背着水泥,在工地里穿梭。单纯的双眸还不曾被湿透的汗水混染,你们就不曾有过丝毫的同情吗?
这些民工对城市充满敬畏,对城市人有一种“天然”的仰慕和尊敬,虽然他们满身汗味,衣衫破旧,但他们的心却是非常朴实和善良的,请不要因为个别民工而歧视所有民工。那监狱里还装着大把城市人啊。报纸上不也报道了很多民工为了他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挺身而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吗?我鄙视瞧不起民工的人,我尊重生活在底层的民工。
三百年前,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审视自己的良心,收起你们的冷漠,涤荡你们心灵,别瞧不起民工,别把民工踩在脚下,让我们的从心做起,尊重民工、感恩民工、善待民工。
2、改换文章的焦点
( 提示:文章中人或事的安排是否合理。能否从文章中抽出最好的事件或部分段落,加以扩展变成主要的描述。)
理 解
父亲,今天你又骂我了!当时我是多么的不明白,竟逼着我把不愿意吃的青菜非要我吃下去。我没理你,只管自己若无其事地吃着饭菜。你一生气便骂了我几句,我却一赌气,重重地放下筷子,狠狠地瞪了你一眼,忿忿地直奔自己的房间。你一把拉住我,把我骂得狗血喷头,怒不可遏地命令我。我的心一横,便冲出了家门。
我独自一人坐在河岸边,阳光洒在涟漪上,泛起了我的思绪……
父亲,其实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的身体健康,但是我不明白,你为何要如此大吼大叫,难道你不懂得循循善诱吗?我想,你这样做可能想树立起一个父亲的威严吧!
想到这,我不经意地捡起一粒石子,轻轻将它投入河中,河水金光粼粼,仿佛不息的小梭子在织着挂毯,同时,又织出我的思绪……
父亲,我记得每天早晨,你总是打雷似的敲我的房门,拼命地催着我起床。有时候,我还带着朦胧的睡意呷呷嘴,或用被子把自己的头遮住,你都会很生气地拉开我的被子,拖出我,像擒小猫似的,于是,我带着满心的怨气,和你骂我的口水起床了……
每当我成绩不佳时,你会失望地把我臭骂一通,轰我去复习;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你也会面无表情叫我别骄傲;每当……
父亲,你不知道我有千百个不愿意吗?我总想起《城南旧事》中的英子被他爸爸揪起的那一幕,我不想挨打,于是唯命是从了。我得不到你一点点温和的关怀!
可那次,我要出远门,你竟然请假来送我,而且为我买了大包大包的东西,在车窗口作别父母。母亲拉着我的手,哽咽不语,而你只是站在远处,维持着你的威严。可在车启动的那一刻,我看到你微微低下头,紧握一下拳头,再抬头。眼里的湿润晶莹的东西,震颤着我的心弦。
回忆往事,我对着又平静下来的河面,明白地笑了笑。我心底的冰块被融化了,我理解了你,我知道,我明白,你是爱我的。只是盼女成凤心急,只是工作忙累失去了耐性,并不只是要耍父亲的威风……你不愿意我只有母亲的宠爱,你愿意用严厉苛求着我,只想我趋近完美,你宁愿我恨您,也把对我的爱隐匿在冷漠的面孔后。。
起身,回家。父亲,我愿意接受你别样的爱。
3、改换文章的目的
(提示:文章的目的——主旨,主导文章的写作方向,决定文章的格调。审视文章确定的目的是否最贴切)
佛
依偎在那凉飕飕的栏杆上,身旁萦绕着清甜的桂花味儿,可心中的郁闷却还在。今天十五,按规矩又得拜佛。下午被父亲逼着折纸(拜佛用),还被父亲呵斥。
月光下,仍旧忙碌着三个身影,今天全家人为了拜佛忙得人仰马翻的。忙完后,沐浴完毕,父母和奶奶就忙着摆祭品拜佛。想起儿时拜佛时,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围绕着香炉,只管嘻嘻笑,总是抢佛祖的供品吃,同样被父亲呵斥;长大些,再看家乡人,亲戚都要为拜佛而折腾。自己总要耽误学习,来回奔波,渐感厌烦。特别是对父亲身为文化人,却如此迷信感到可笑……想着想着,不禁冷笑。
月已偏西,也该上香了。在那个摆满祭品的桌子前,奶奶规规矩矩地跪着,持着香望着香案上供奉的佛祖,虔诚地拜着。许久,奶奶有些吃力地站了起来,把香一根一根地送上了香炉上。在一片青色的烟气中,奶奶再次跪在桌前嘴里念念有词。许久,才起身。
父亲扶起奶奶,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和母亲一起跪在蒲团上,磕头、烧香、祈祷,仔细地重复着每一个动作,几十年。就这样虔诚地拜了几十年。
我纵是不愿,迫于父亲的威力,极快地完成了所有动作。父亲还是给了我白眼。
我仰头望着天上那轮沉默的银月。思绪像细绳儿开始杂乱交错在一起,紧紧地缠绕着种种疑惑。
我问父亲,为何大家都信那不存在的佛呢?父亲愣了愣,他没有回答……奶奶回答说:“当然要求佛祖保佑我们呀!”
说着说着,奶奶似乎记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翠绿的东西——是个玉佩——上头雕着一个佛祖,稳重地盘坐在一朵莲花上。奶奶把他系在我的脖子上,疼爱地看着迷糊的我,喃喃道:“佛祖保佑。这可是开过光的。”
我摸着这玉佩,看着奶奶和父母的一举一动,我疑惑了:佛?观音?这些东西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就不信自己呢?
微观修改
句子、词语的雕凿
校对
纠正错字、标点符号
程立新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