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语文课件,语文教案
作文地带题目:《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知识链接】
1、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2、《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公元前468年)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它不仅创造了多样缜密的篇章结构、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而且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作者还善于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也有娓娓动听的外交辞令。
3、编年史: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这种体例的优点是时间概念清楚,缺点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往往跨历数年,事系于年月,就会造成同一史实的材料,分见多处,材料分裂零碎不利于整体的认知。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氾( )南 缒( ) 阙( ) 杞( )子 逢( )孙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力也已。通假字 本字
2)共其乏困。 通假字 本字
3)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假字 本字
4)失其所与,不知 通假字 本字
3、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作具体分析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2)越国以鄙远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3)邻之厚,君之薄也。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4)共其乏困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5)既东封郑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6)与郑人盟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4、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2)敢以烦执事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3)行李之往来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以其无礼于晋 3)佚之狐言于郑伯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何厌之有?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 敢以烦执事
6、翻译下列句子
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二、整体感知,快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1、郑国被秦﹑晋两大国包围,形势危机。
2、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郑伯面请烛之武被拒,先自责后述其利害。烛之武以国家为重,不记前嫌,毅然受命。
3、烛之武只身夜往秦军,智说秦君。秦君欣然与郑结盟留守并退兵。
4、晋军不得已也退兵,郑国转危为安。
三、课文赏读
1、课文的题眼是什么?围绕题眼,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1)“退”因:秦、晋围郑(无礼于晋,贰于楚) 2)“退”荐 :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发辞---郑公平息怨气-----烛之武受命。 3)“退”劝:烛之武夜往秦师-----智说秦君-----秦君留守退师。 4)“退”果:子犯请击之----晋侯析理终退师。
2、烛之武说服秦君的理由是什么?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有利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国存在对秦的种种好处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贪得无厌,忘恩负义
四、总结
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以退为进,博得秦君好感。 ②抓住秦君趋利的心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盟,拉拢秦君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
五、简要概括本文结构
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坦言知亡,避其锐气——亡郑于秦无益——存郑于秦有益无害——亡郑利晋害秦)——晋师撤离
六、简要概括碑文的叙事特点。
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2、留干去枝,详略得当。3、对话简洁,语言精练。
七、讨论活动: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1、郑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2、佚之狐____识人才的伯乐。3、烛之武____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4、秦伯____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5、晋侯____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 有政治家的风度。
八:讨论活动:请就文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言行思想加以想象和联想,谈谈鉴赏人物形象后的认识和启发。
【课课练】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缒而出(zhuì) 许君焦、瑕(xiá) 戍守(shù) 杞子(qǐ)
B.逢孙(pánɡ) 因人之力而敝之(bì) 秦军氾南(fán) 佚之狐(yì)
C.共其乏困(ɡēnɡ) 朝济(jì) 失其所与(yǔ) 若不阙秦(jué)
D.贰于楚(èr) 晋军函陵(jūn) 越国以鄙远(bì) 微夫人之力(fú)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也(这,代词)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动词)
C.越国以鄙远(卑鄙)D.与郑人盟(结盟,动词)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邻之厚,君之薄也
4.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 )
佚之狐言________郑伯曰:“国危________,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________,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______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________郑亡,子________有不利焉。”许 之。
A.于 也 矣 而 虽 亦B.于 矣 也 而 然 亦
C.之 亦 也 而 然 亦D.之 也 矣 则 虽 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惟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
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⑩B.①②③/④⑥/⑨/⑤⑦⑧⑩
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⑩D.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⑩
二、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6~7题。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犹不如人 如:比得上、赶得上 B.惟君图之 惟:只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乃:才 D.夫吾,何厌之有 厌:满足
7、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时,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①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②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尚能接受劝谏,诚恳自责。③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课堂延伸(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齐人)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新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①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车(亦作“库”)。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②。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之臣,不果纳。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 ①醢(hǎi):肉酱。②饭含:以碎玉、生米等置于死者口中。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鬼侯有子而好 好:(女子)容貌美B.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脯:做成肉干
C.主人必将倍殡柩 倍:背向放置 D.不敢复言帝秦 帝:称帝
10、下列各项中,全都能表现鲁仲连品行的一组是(3分) ( )
①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 ②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③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 ④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⑤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②⑥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魏安釐王派晋鄙领兵前往救赵,派客将军新垣衍秘密进入邯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帮助赵国。
B.邹国臣子使国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但在关键时刻不向齐国臣服,反衬出魏欲帝秦的软弱。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齐王不得入邹”等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步步地说服了新垣衍。
D.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鲁仲连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谋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不慕名利的辩士。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3分)(2)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3)(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3分)
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4.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5.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6.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3.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4.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知识链接】
1、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2、《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公元前468年)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它不仅创造了多样缜密的篇章结构、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而且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作者还善于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也有娓娓动听的外交辞令。
3、编年史: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这种体例的优点是时间概念清楚,缺点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往往跨历数年,事系于年月,就会造成同一史实的材料,分见多处,材料分裂零碎不利于整体的认知。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氾( )南 缒( ) 阙( ) 杞( )子 逢( )孙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力也已。通假字 本字
2)共其乏困。 通假字 本字
3)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假字 本字
4)失其所与,不知 通假字 本字
3、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作具体分析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2)越国以鄙远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3)邻之厚,君之薄也。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4)共其乏困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5)既东封郑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6)与郑人盟 活用的字 用法 意义
4、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2)敢以烦执事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3)行李之往来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以其无礼于晋 3)佚之狐言于郑伯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何厌之有?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 敢以烦执事
6、翻译下列句子
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二、整体感知,快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三、课文赏读
1、课文的题眼是什么?围绕题眼,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烛之武说服秦君的理由是什么?
四、总结
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五、简要概括本文结构
六、简要概括碑文的叙事特点。
七、讨论活动: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课课练】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缒而出(zhuì) 许君焦、瑕(xiá) 戍守(shù) 杞子(qǐ)
B.逢孙(pánɡ) 因人之力而敝之(bì) 秦军氾南(fán) 佚之狐(yì)
C.共其乏困(ɡēnɡ) 朝济(jì) 失其所与(yǔ) 若不阙秦(jué)
D.贰于楚(èr) 晋军函陵(jūn) 越国以鄙远(bì) 微夫人之力(fú)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也(这,代词)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动词)
C.越国以鄙远(卑鄙)D.与郑人盟(结盟,动词)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邻之厚,君之薄也
4.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 )
佚之狐言________郑伯曰:“国危________,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________,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______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________郑亡,子________有不利焉。”许 之。
A.于 也 矣 而 虽 亦B.于 矣 也 而 然 亦
C.之 亦 也 而 然 亦D.之 也 矣 则 虽 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惟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
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⑩B.①②③/④⑥/⑨/⑤⑦⑧⑩
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⑩D.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⑩
二、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6~7题。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犹不如人 如:比得上、赶得上 B.惟君图之 惟:只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乃:才 D.夫吾,何厌之有 厌:满足
7、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时,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①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②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尚能接受劝谏,诚恳自责。③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课堂延伸(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齐人)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新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①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车(亦作“库”)。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②。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之臣,不果纳。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 ①醢(hǎi):肉酱。②饭含:以碎玉、生米等置于死者口中。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鬼侯有子而好 好:(女子)容貌美B.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脯:做成肉干
C.主人必将倍殡柩 倍:背向放置 D.不敢复言帝秦 帝:称帝
10、下列各项中,全都能表现鲁仲连品行的一组是(3分) ( )
①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 ②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③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 ④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⑤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②⑥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魏安釐王派晋鄙领兵前往救赵,派客将军新垣衍秘密进入邯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帮助赵国。
B.邹国臣子使国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但在关键时刻不向齐国臣服,反衬出魏欲帝秦的软弱。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齐王不得入邹”等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步步地说服了新垣衍。
D.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鲁仲连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谋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不慕名利的辩士。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3分)
(2)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3)(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3分)
王彦东
编辑:liuxuepaper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