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安东尼》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作文地带题目:《苏珊•安东尼》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 标题:《苏珊•安东尼》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1、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自读分析讨论
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一)基础预览(自行完成)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轻蔑( )讪笑( )喋喋不休( ) 鄙视( )西泠( )
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轻蔑: 讪笑:
戏弄: 呆若木鸡:
喋喋不休: 文质彬彬:
鄙视:
3.填空。
①《苏珊•安东尼》选自《 》作者 、 ,国作家。
②《西泠怀秋瑾》的作者是 ,现代女诗人。秋瑾,中国民主革命烈士,自号 。
(二)自主探究
4.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句子。(组内合作交流)
5.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苏珊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苏珊为此作出了怎样的努力?经过苏珊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课文着重写了哪两个斗争场面?(组内合作交流)
二 合作学习
类文赏析
门槛
我看见一所大厦。正面一道窄门大开着,门里一片阴暗的浓雾。高高的门槛外面站着一个女郎……,一个俄罗斯女郎。
面?浓雾里吹着带雪的风,从那建筑的深处透出一股寒气,同时还有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问着:
“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
“我知道。”女郎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的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是……就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也准备着牺牲吗?”
“是。”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惜。我也不要名声。”
“你甘心去犯罪?”
姑娘埋下了她的头。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停了一会儿。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
“你知道将来在困苦中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地浪费了你的青春?”
“这一层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进去。”
“进来吧。”
女郎跨进了门槛。一幅厚帘子立刻放下来。”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一声回答。
阅读提示:《门槛》是屠格涅父为纪念俄罗斯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奇而写的。革命者所具有的超出时代的先进思想,又常常使她们如苏珊•安东尼一样处于孤独中,处于难以为人们所理解的境地。作者以坚定、乐观的信念,塑造出作者理想的革命者形象,并致以崇高的礼赞。
6.门槛里边传出的多次问话有什么特点?而在这场对话中女郎有何表现?
7.有人嘲骂女郎是"傻瓜",有人赞叹女郎是"圣人",他们各是什么人?
8."我只求你放我进去","求",不是求自己的名利,而是求什么?这表现出革命者的什么特点?
链接生活
9.除了苏珊•安东尼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女权运动者?请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他们的故事
生字词
课后练习
基础训练
夺冠百分百
〖个性备课〗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口语交际----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讨论前的准备
1?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涉及损害中学生权利的案例,以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2?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不负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明白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义务”。
3?要求学生从自己或同学的生活中选择一件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准备发言提纲,在小组中与同学展开讨论。
二 合作学习
1.确定议题:中学生的隐私权。
处理策略:可以把问题再细化、具体。譬如:
(1)什么是隐私权,我们有没有隐私权?
(2)我们的隐私权曾受到过侵害吗?
(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2.确定讨论程序。
在我们这么大的一个班集体中,如何开展讨论呢?很显然,不能一直都是七嘴八舌,尽管民主,但是到最后,我们是无法形成一个较统一的认识的;当然,也不能搞一言堂,听老师或某个专家或某个同学来讲一节课,可能清晰,但毕竟只是一家之言啊。我想,我们能否先4—8人一组充分讨论,然后推举一位代表,按照组序到讲台上阐述你们小组的意见,时间3分钟。最后集体讨论以形成一个较统一的认识。
3.小组内讨论,时间五分钟(老师巡视,适时点拨,使小组讨论深入进行)。
策略一:学生自主地讨论;
策略二:启用预备资料,讨论资料(1)-(3)中反映的中学生的权利问题。
资料(1)
据《海南特区报》报道,3月10日下午5时30分,在三位女同学的陪伴下,严利红向记者诉说了信件被拆、丢失的遭遇以及她的担忧。上初一时,她的信被拆开过两次。上初二后,她的三位同学给她来信,她没有收到。去年,她姐姐寄来一件生日礼物,还有一封信,到现在也没有收到。严利红说她所有来信的邮票都被人撕掉。有位女同学的信被别人传看着,害得她学都不想上了。严利红很担心别人把信的内容公开。她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只有一个学生信箱,每个班上都有一把钥匙,但许多同学偷偷配了钥匙。记者问了三位陪伴的同学,她们都点头说有类似的遭遇。
讨论:严利红的权利受到损害没有?你是怎样看待私人信件被拆开之事的?
资料(2)
“转了,转了!”一个同学小声发出信号,全班四十多人的目光齐刷刷聚集在教室左墙上方的一个“小东西”上。立刻,同学们有的手忙脚乱地翻书;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小东西”看。
“小东西”?那是监视器——一个转盘式的广角摄像头。那是北京某中学用来监视学生纪律的高科技产品,与之相比,原来教室前后门上的窥视孔或玻璃小窗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果然,不久之后的校会上,几个班的违纪行为便出现在政教处制作的录像片中。从此,同学们对“小东西”的关注与日俱增。上课时,同学们不时要向那里看上几眼,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习惯。而每当摄像头转动的时候,全班同学对它行“注目礼”,也就成了班里的一道风景。(《中国中学生报》第1030期)
讨论:你觉得教室安装监视器是否必要?这样做是否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学校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能找到一个比“安装监视器”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学生遵守纪律的问题吗?
资料(3)
据《武汉晚报》11月2日报道,武汉市江岸区在《小学教师批改作业要求》中宣告“×”正式退出小学生作业本。如果是语文作业,字词错误,在错字下划“”,并在旁边打上“?”。《要求》认为,传统方式易刺伤学生自尊。
讨论:你觉得用“?”代替“×”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吗,是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吗?你觉得在作业中我们是否有知道错误的权利?
4.各组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的经过与结果。
三、总结
我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认识到,我们中学生应该拥有隐私权。隐私权是一种“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是一种基本的人格权利。看待隐私权,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对于享受主体来说,这是一种权利,人人都拥有隐私权;相对于他人来说,这是一种义务,人人都应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
譬如,私人信件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别人的信件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是不能拆的。不要为了自己而去伤害别人,拿别人的信既是不道德的行为,又是违法的行为。《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通信自由,不能侵犯收件人的通信自由和个人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不得开拆。把拆别人的信件不当一回事的同学,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如果别人把你的信拿走了,你会怎么办呢?
同样,学校、老师都应该带头守法,保护学生的各项权利,包括隐私权。资料(2)中,学校安装监视器不但难以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反而可能激发学生与教育管理者的矛盾,使学生对老师抱有偏见,产生不信任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学校把学生的活动都置于监视器的监视之下,显然忽视和侵犯了学生的尊严和隐私。
针对资料(3),我们应该承认,小学生自尊心的确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可是这并不能成为不能伤害的理由。做错了题就是做错了题,需要老师指出,而且老师应该也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了、正确做法是什么。简单地认为用“?”代替“×”就不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只是一种想当然。这种做法其实让老师们在为学生文过饰非,所谓的维护学生自尊也是自欺欺人。我们在学习中,更有知道自己错误的权利,知错才能改,改错后才能前进!
通过讨论,我们看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都应该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活动,都应该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作业
联系《中学生守则》,讨论如何履行中学生的义务?
〖个性备课〗
吴国军
编辑:作文地带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