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件资源
作文地带题目:《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文章细节:作文地带整理 标题:《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例子导读
(一)故事:“秀才买柴”
1.同一个字词,文言文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也往往大不一样。
2.古今汉语在语序、句式、词类方面存在差异。
(二)古文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1.古代汉语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到现代演化为双音节词。
2.古代汉语的某些词在现代使用时,用法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3.古代汉语的某些词的某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三)古今句式
1.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文言文中的某些词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相同,但它实际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
2.语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代几乎不用了。
三、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深入、进步,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及物质,都可以形声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比如:镭、锶等等。而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凉”“晾”“谅”和形声结构,是否在提示我们,在先前造字之初,这个“京”字,原本是读“liang”的呢!再如: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又如: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ái”呢?
古代有个叫胡曾的人,写过一首《嘲妻家人语音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却道是天‘因’。”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今汉语读音的变化,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真是鸡蛋里挑骨头。很显然,当时这个时期,这个“十”肯定不读shi,这个“针”肯定也不读zhen,“阴”肯定不读yin。
四、汉语词汇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单音词与多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的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臾、仓皇(叠韵关系)。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指“亡”)。耳目(《笑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中的“耳目”偏指“目”)。偏义复词,要根据上下文。注意它的“偏义”所在。
2.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的词汇以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以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典型形象的词汇:
(a)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指导方针“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
(b)经济方面:如改革后的“经济特区”,指导性的“十五、十一五”计划,再有以旅游业为头的“红色旅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 “白领、个税改革”等。
(c)文化方面: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为了适应市场而产生了词汇如“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级女生”等;也有外来的“拜金主义”等。
(2)网络用语方面:
网络与计算机是20世纪的象征,它代表着先进和高效,十几年时间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所以当之无愧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如“硬件、网吧、IT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共约万个。但也有一些如“PK、1314(一生一世)”等网络异化词现象。
(3)科学技术方面:
有人说21世纪是人才和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这一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域。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认识和交际要求,给新生事物命名非常必要,从而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已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汉语词汇不仅与中国本身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人士接受。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同样的道理,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知趣”地退出了词汇舞台。比如“买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没人用了。
3.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4.词语的引申变化
汉语从古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如“天、地、人、马、牛、羊、东、南、西、北、雨、雪、风、霜”等)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如“慈、厨”等)的意义,古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阅读文言文不会造成困难。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如:社稷(国家)、崩(称天子死)、埙(古乐器)等。这部分词,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工具书就可以明白,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以上两部分词语在文言词汇总量中占少数,而大多数词语的意义古今有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河”指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
(2)词义缩小。“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五、汉语语法的演变
1.语序的变化
古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
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
六、布置作业
1.预习《迷幻陷阱》。
2.第31页2-3题。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案
一、新课导入
1.单数复数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
秋雁南飞
——是一只大雁?两只大雁?还是一群?
游鱼戏水
——是一条鱼?两条鱼?还是一群鱼?
在“秋雁南飞”、 “游鱼戏水”中,如果去揣摩单数还是复数,就失去了这句话应有的韵味。
汉语中数量等方面的模糊,其实就是汉语含蓄委婉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2.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杯子?被子?》:
不知道汉语的音节有声调。
《男狗?女狗?》:
不了解汉语词语的搭配。
《我给了他一刀》:
分不清汉语的量词。
(1)词语搭配不同
印欧语中:凡有生命的动植物,雄性和雌性分别用“male”和“female”表示。
汉语中:人用“男、女”,动物用“公、母”或“雄、雌”表示。
不同语言中有些词语的意思看起来相同,其实并不是严格对应关系,只是部分重合。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1.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四声。
(2)音节构造简单而有规律——声母、韵母、声调
2.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量词又分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名量词多。汉语也有直接在动词后用“数词+名词”的形式,如“给了一刀、踢了一脚、看了一眼”等,表示动作的量,就是动量词。如“去过一次、叫了一声、等了一会儿玩了三天、走了三趟”等放在动词后面表时间的量就叫做时量词。
按要求读下列句子:
宝玉,宝玉,你好( )
A 表亲切感情 B 表怨恨感情
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变化
(2)虚词重要而丰富
(3)语序的作用重要
•词没有形态变化
他:he his him
do:doing does did done
•虚词重要而丰富
不≠没 又≠再
1、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
2、我眼睛近视,所以昨天我不看见你。
3、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
4、她的男朋友以前没抽烟、没喝酒。
5、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
6、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
7、我没听清楚,请又说一遍吧。
8、别着急,又等一会儿他就回来。
或者 还是
1、你用汉语还是英语讲都可以。
2、他每天晚上12点还是1点才睡觉。
3、你喝点儿什么?啤酒或者可乐?
4、你们是明天回国或者后天回国呢?
让人头疼的“了、着、过”
1、在一个村子里住一对老夫妻。
2、她马上拉妈妈的手到小卖部里去了。
3、他们正吃饭着的时候外边下起雨来。
4、我看见老师正在操场上跑步着。
5、我昨天感冒了,老流了鼻涕。
6、吵架过后,他请求了我原谅他。
7、我在大学学习时打乒乓球过。
8、来中国后我一次也没有回日本过。
•语序的作用重要
杨树达编著的《汉文文言修辞学》第三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酒席上,一位男客人向一位美丽的太太敬酒,嘴里念到:“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位太太立刻举杯回敬道:“醉酒之意不在翁”。她的丈夫马上接道:“醉酒之翁不在意”。旁边一位客人凑趣道:“在意之翁不醉酒。”以上四人说的话都是耐人寻味的话,请说说各有什么含义。
参考:1、男宾客借用欧阳修的句子来表示对美女的赞赏与恭敬;2、女宾客羞涩的表示自己虽有醉意,但与来敬酒者无关;3、女士的丈夫尴尬中故作镇静,自我解脱(含义深远);4、客人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三、“现代汉语”
狭义的“现代汉语”就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1.某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
(1)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现在请乡长讲话!”
(2)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乡长说:“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
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3)乡长说:“不要酱瓜,我拣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乡长说:“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4)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乡长说:“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2.藏语“扎西德勒”的来历
藏语“扎西德勒”是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西藏人对人的祝福就说“扎西德勒”。
但是你知道它原来的意思吗?福建与西藏林芝是对口挂钩扶贫对子,据到那边去的人回来说,西藏人给他们说“扎西德勒”是一句汉语,确切地说是一句福建的“闽南话”。
原来,唐朝的文成公主和蕃进藏,每到一个地方,就用唐朝的“官话”问道:“夹系袋嘞?”(即:这是哪里?)。西藏当地人一听尊贵的文成公主一路反复说“夹系袋嘞?”,便认为这是一句表示吉祥如意的祝福语,便逐渐流传开来以“扎西德勒”来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这便是藏语“扎西德勒”的由来。
3.古代汉语——厦门话
1972年,美国先驱者10号宇宙飞船向宇宙空间播出地球上60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其中选用的两种中国语言是:代表现代汉语的北京话和代表古代汉语的厦门话。
闽南语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地方语言,可以称得上是方言中的活化石。
远在唐汉时间,闽南语根本上就是官话,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据说唐诗如果用闽南语朗诵,会更压韵,也更好听,想想那时候李世民、李隆基、杨玉环,还有李白、杜甫都操着一口闽南语,还真是有意思。
四、小试身手
1.练习二: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2.练习三:
“白”在英语里象征圣洁,用于婚礼,在汉语里却是悲痛,用于葬礼。
“红”在英语里多与流血、战争、恐怖、淫荡等有关,在汉语里却是喜庆、欢乐、革命等褒义的象征。
五、布置作业
1.预习“古今言殊”。
李彦蓁
编辑:作文地带整理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