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课件,语文教案
作文地带题目:《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章细节:liuxuepaper.com 标题:《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从合作探究的角度对语文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文章描写人物非常传神,性格鲜明,叙述语言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文采飞扬,正义凛然,气势磅礴,是一篇训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好材料。  2、文章塑造的唐雎这一人物形象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充满了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使一切威逼利诱相形见绌。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同古人展开心灵对话,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感情,从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的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不因祸福避趋之”的传统美德,让他们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力量,砥砺意志。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唐雎的不畏强暴,自主自强的精神2、学习在尊重史实的基础评价人物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4、学习本文的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让学生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并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秦始皇、文天祥、苏东坡、杜甫等 
 引入唐雎,导入新课

 朗诵
  教师范读课文
 
 边听边领会课文内容,熟悉生字。  
 掌握生字词及正确读音
  

学生分角色朗读
 请甲生读唐雎,乙生读秦王,丙生读旁白,丁生读安陵君,朗诵完分小组讨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分角色朗诵完毕。不懂“使人谓”、“虽”、“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其”和“许”等
  反复诵读,质疑答疑,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战国末年,秦王要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又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王最终放弃了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的计划。

  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把握特点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很深刻,那么这篇课文中的唐雎和秦王在你的心目中各自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概括一下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生1:唐雎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强大的秦国他不害怕,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他应对自如。 
生2:唐雎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他敢在秦王面前“挺剑而起”。 
生3:唐雎是一个机智、有辩才的人,当秦王威胁他天子之怒如何厉害,而布衣之怒如何不足惧时,他反应敏捷,马上举出专诸、聂政、要离的例子反驳秦王,并指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压倒秦王。  生4:唐雎是一个自主的人,他对秦王的欺诈行为有清醒的认识,不被秦王的假仁假义所蒙骗,也不为他的威逼而害怕。
就主要人物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一定要基于文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握的都很准确,请同学们思考,你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出这两个人物的这些性格的呢?请你举例说明。
生1: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看出他的贪生怕死。
生2:从人物的说话的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字突出秦王的霸道。  
生3:从秦王前后矛盾的话语中知道秦王的虚伪。  
生4:从唐雎的言语中我读到了他的善辩。

结合实际,分析评价,启迪思想
唐雎的自主自强、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的精神,在他与秦王的较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谈一谈他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生1:“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话,也是温家宝总理的座右铭,与唐雎的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有相同的精神实质。  
生2:在当今社会,唐雎的精神仍有意义。刘姝威就具有与唐雎类似的勇敢与大义凛然的精神,对于蓝田这个大集团,她的胜算不大,并且还有生命危险,但她为了正义,为了推动中国股市走上正轨,毅然坚持着这场悬殊对比的战争,并因这种浩然正气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 
生3:当我们面对歹徒,我们应该有唐雎的那种不畏强暴的精神,勇于和歹徒做斗争,不能贪生怕死,敢于维护正义。  
生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要象唐雎那样有自主自强的精神。  
生5:银行的工作人员面对歹徒的抢劫,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应该有不畏强暴的精神。
将由作品生发的思索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使学习语文向学习生活的广阔天地迈进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及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表达方式表现人物形象。我们还与古人唐雎近距离的接触,一次次,我们为他的聪慧机智、能言善辩所启发,为他的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所感染,为他的勇赴国难、视死如归所感动,为他的大义凛然、浩然正气所激励,我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唐雎的这些精神能伴随我们共同成长,使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本质精神得以弘扬,个性风采得以展示!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           唐雎
  骄横欺诈          敢于斗争
  狂妄无理          善于斗争
  不可一世          不畏强暴
  前倨后恭          胆识兼备
  色厉内荏          有智有勇
  外强中干          不卑不亢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评价既是为了对学生的学生和发展做检测,也是为学校和老师今后的工作计划和方向提供依据,既是师生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的终结,也是下期学习和工作的起点,实事求是原则能保证这两方面工作的真实性。
(二)公平公正性原则任何工作只有在公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真实有效,评价的公平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积极有序地开展。
(三)鼓励性原则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排队或区分好坏,而是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进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增进对教学的反思,进而改进教学。评价是为了鼓舞士气,把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搞得更好,所以评价要坚持鼓励性原则。不但要让学生和老师发现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更要让他们有努力后的成就感。
(四)前瞻性原则评价要成为教育行动的思想先导,为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都应有前瞻性,保证评价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指导作用。
(五)发展性原则评价要代表着未来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学生,促进发展。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
(六)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是一件严谨的事,在制定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内容,做评价分析时都要有科学性,而在评价形式和组织方式上又可灵活多样,使评价也是师生乐于参与的活动。
(七)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学业成绩的评价,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较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  (八)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老师不仅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即关注把考试作为搜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也就是把考试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平时的观察、记录等)有机结合起来。
评价指标:
根据学生语文素养构成的内容,我们确定如下评价指标。  1.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朗读、写话)  2.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课外阅读、朗读录音、办剪贴抄报、根据课文绘画、读课外书、收集资料等)  3.语文常规习惯与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读写姿势、用眼卫生、朗读、思考发言、作业书写、书报阅读、信息收集等)  4.人文教育效果(包括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受到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以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程度等) 五、评价内容 (一)识字: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教材中要求认的字和课外识字量的大小。 (二)写字:评价学生能否正确、整洁、美观地书写教材中要求写的字。
(三)阅读:课内外阅读量、范围、摘录笔记等。
(四)写作:日记、小练笔、作文联系等。  (五)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兴趣以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程度。  六、评价形式
(一)形成性评价  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课外阅读、课外识字、收集资料、上课听讲、课堂发言、常规作业、合作交流、单元检测等,我们采用老师观察、平时记录和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分为“A”“B”“C”三等。 (二)终结性评价采用口试和笔试、单项考试和综合考试、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  1、识字、写字、朗读、口语交际等举行单项考试。
2、综合考试参加永嘉县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3、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态度、积极性、兴趣、习惯、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外学习情况、参加实践活动情况和合作学习精神等。  4、家长评价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课外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成绩、课外阅读、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教学反思
自己执教后整体感觉基本达到了教学设计目标,实现了教学意图!但是缺憾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多次强调的字词学生还读不准音;译讲课文出现的错误较多;学生普通话把握的不够好,发音不规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安排自读课文时,学生不够投入!分析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一是自己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不够透彻,对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力和效果估计偏高,导致课堂上表现略显冷场,学生思路没有预先相像的顺畅!二是教学设计中没有体现中考的导向,对字词重视的不到位!没有切实体现“怎样考,怎样教”的教学思路;三是教学环节中对新课程理解的还不够深,没有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度入手!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改模式,把新课程的理念学实用活! 

朱虹环肥燕


编辑:liuxuepaper.com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