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语文,教案
作文地带题目:沁园春·长沙 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文章细节:liuxuepaper 标题:沁园春·长沙 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李春晓
一、导读
温馨提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博学多才,需要日积月累,形成能力,需要知识基础。请将本卡片妥善保存,作为今后复习之用。
(一)一读课文,完成字词积累
1、易错读音 
百舸(   )争流 携(   )来百侣  峥嵘(   )岁月  挥斥方遒(   )  浪遏(   )飞舟  怅廖廓(   )
2、易错字形 
针贬(   )时弊 行踪鬼(   )秘 挥斥方酋(   ) 群英汇(   )萃  
布(   )署已定  愤(  )发图强 事(  )态人情  和霭(   )可亲 
成群结对(   ) 廖(  )廓   铮(  )嵘
3、词义 
意气/义气:意气:(1)意志气概,如~~风发(2)志趣性格,如~~相投 (3)主观情绪,如~用事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如“重义气”。   
 辽阔/寥廓 :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旷;寥廓:高远空旷。 
“风采”同“丰采”:人的仪表举止;文采。 
“风韵”同“丰韵”:优美的姿态。  
“风姿”同“丰姿”:风度姿态。

个性化补充:                       
(二)二读课文,完成文学常识积累
1、诗歌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倚声”“填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2、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一首词或词的一段叫“一阙”,“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 

个性化补充:                       
                           
                           
(三)三读课文,明确节奏
(四)四读课文,了解历史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所了解的背景
                           
                           
                           
                           
                           
2、你体会到的情感
                           
                           
                           
                           (五)五读课文,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六)六读课文,认真高声朗读3——5遍,回顾上面的内容。
(七)首度反思:你的困惑是什么?你想了解的问题有哪些?
                           
                           
                           
                           
                           
                           
(八)反复读课文,走进文本














二、导学
(一)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二读课文(3——5遍)
1、朗读词的上阕,试着读出节奏
2、学习词的前三句
(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是什么?

(2)作者改成这样的语序,意在强调什么?

(3)这三句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三)三读课文(3——5遍),赏析写景句
1、讨论: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2、上阕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四)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词人怎样由写景过渡到写思的?


2、词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


3、“峥嵘岁月图”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4、下阕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五读课文,完成学习报告
认真研读毛泽东诗词中名句,探讨“同学少年”的形象。思考:毛泽东眼中的“英雄”是怎样的人?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8、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10、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1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1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1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4、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个性解答:





生活在新社会的你欣赏怎样的人?你觉得毛泽东的观点跟你的观点的差异缘由是什么?
个性解答:




三、导思
(一)《导读》与《导学》中,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又是什么?


(二)导练
1.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
A.青荇xìng   百舸gě   咆哮xiào  B.趾zhǐ爪   涟漪yì   发酵xiào
C.休憩qì   遏è阻  罗绮qǐ  D.屏bǐng息  不羁jī   白桦hu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诀窍 和蔼 粗制滥造 靡靡之音  B.庄严 姆指 潸然泪下 不落窠臼
C.濒临 炫耀 汗流浃背 大名鼎鼎  D.安装 风采 戛然而止 源远流长
3.《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若把“翔”改为“游”不如原文好,这是因为
A.“翔”写出了鱼游之快速,而“游”则没有什么诗意      [    ]
B.“翔”是以鸟拟鱼,写出了鱼的轻快自由的神态,暗写水之清,鱼如在空中游
C.“翔”与“浅底”相配合,因为鱼在“浅底”游,所以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样
D.“翔”照应前句“鹰击长空”的“击”,都是要表现鹰、鱼主动搏击的情态
4.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
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①-⑥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①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②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③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自________而___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_,自________而________。
④“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⑤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A.立  看  染  争        B.染  争  击  翔    [    ]
C.立  透  竞  问        D.看  流  击  竞
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样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选自《人民文学》1988年第3期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坦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坦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贴,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李春晓


编辑:liuxuepaper

下一篇:

我要评论

站内搜索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