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去领略巴山大峡谷的风采,亲身感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汉土家族的薅草锣鼓。
"薅草要薅散子花,十人见了十人夸;切莫薅些吊喉草,白雨一过往起爬……"一阵浑厚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这是什么?我怎么从没听过呢"我急切地问爸爸。
爸爸摇着头说:"我也没听过。"
"那我们去看看吧!"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去寻找。
我们寻声来到了一个农家小院,只见几位老爷爷正在一边敲打锣鼓,一边吼唱。其中一个人在领唱,其余的人接腔合唱,以锣鼓声为节奏,边唱边舞;双手随脚步摆动,左手左脚,右手右脚,动作柔中带刚,自然摆动。
我好奇地问:"老爷爷,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一位老爷爷说:"我们在准备土家薅草锣鼓赛歌会呀!"
"薅草锣鼓?"我斜着脑袋望着老爷爷,自言自语地说。承人老爷爷笑眯眯地说:"你没听过吧,正好请这位薅草锣鼓的传承人袁爷爷给你介绍介绍!"
袁爷爷自豪地说:相传薅草锣鼓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土家族地区山大人稀,野兽出没伤害人畜。勤劳智慧的土家儿女在薅草时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集体劳动,在劳动时请歌手击鼓敲锣,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吼唱形成的一种土家族民歌。薅草锣鼓既能吓走猛兽,又能愉悦心情,消除疲劳,激发劳动热情,提高生产效率。
"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你能教教我吗?"
袁爷爷摸摸我的头说:"薅草锣鼓没有固定的歌词,唱词均属口头创作,没有固定格式,那我们就为你们来唱一唱吧。"
"百里长峡百里长,远方客人到家乡,薅草锣鼓欢迎你,一代更比一代强……"
望着爷爷们脸上的笑容,我陷入了沉思。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薅草锣鼓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这即将逝去的文化还会由谁来传承呢?(指导教师:雷智)
编辑:Liuxuepaper.Com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